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贯穿讲授中西文化,以期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坚持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高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适应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教育与职业》2006,(12):106-107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交际中屡犯“文化错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跨文化交际引入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引进文化因素,使学生领会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互为熔铸。为了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异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在提高教师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创设氛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和能力,以期达到教育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熊素娟  朱咸会 《华章》2007,(9):118-118
随着世界各国人们交往的日渐频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讲授英语语言知识、注重语言的习得外,还应注重学生跨文化知识的习得,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用策略,有的放矢地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习得,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用失误分析与语用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用能力欠缺和语用失误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语用迁移。要避免语用失误,就要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结合语用知识讲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重视文化教学和交际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将更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文化教学的观念,适时讲授与语言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把英美文化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议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核心问题在于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科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这是减少或预防语用失误、形成有效跨文化交际模式的基本条件。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焦凯杰 《天中学刊》2000,15(4):107-109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经常会遇到各种交际障碍,文化是导致交际困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而且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跨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英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正不断增大。英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本文简要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阅读教学实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水平。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语言的形成与相关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把语言和具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忽视文化背景而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往往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困惑。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阐述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概念的基础上,论述跨文化交际培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英语作为国与国交际的语言工具被广泛地使用,但因为语言学习者大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人们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时常会遇到跨文化交际领域方面的障碍。由于英语的普及性,尤其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的交流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英语进行交流、交际和沟通,并随之引导学生把使用英语国家...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传授,忽视文化教学,造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又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入手,阐述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每个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与文化知识相关的活动,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语言形式而看轻文化因素的现象.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决定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承载它的文化背景.英语文化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学生能够被培养成为既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英语教学体系必须把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随着英语交际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者不仅需要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还需要很好地了解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外文化差异已成为广大师生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单纯的语言能力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东西方风格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意义和跨文化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渗透三个方面,对跨文化影响下的外语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语言来传承和表达。文化教学应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环节。从当前英语教学实际出发,讨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英语课堂的不足,提出加强文化渗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于慧玲 《海外英语》2012,(7):107-108
Currently English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so extensively that it has become a link language across many cultures.Since 1980s,China saw a warm discussion of language,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began to be aware of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ultural content has been available in classrooms teaching.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arget culture-oriented and the ability of expressiveness of home culture in English is almost ignored.Thus,the thesis seeks to collect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n expressiv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and the culture teaching in EFL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别从词汇的文化内涵,语法规则的文化特征、语域的文化氛围、语用的文化特征,体态语的文化色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阐明其研究的必要性。再从跨文化知识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及可思性,说明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