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动化邮票又称电子邮票,只有30多年的历史,是邮票家族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成员。自动化邮票与传统邮票一样,都是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它不受贴用地点和日期的限制,可以单独贴用,也可以和传统邮票混合贴用,必须用日戳盖销。它同传统邮票的区别在于:传统邮票是先全部印制好后再通过邮局等出售,每套邮票的面值有一定的限制,其环节多,过程复杂,很费时日。自动化邮票则是通过一台无人值守的投币式自动售票机,由用户  相似文献   

2.
中国解放区邮票在中国邮票史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国家邮票的组成部分,而且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记录了革命战争的光荣历史;它是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收集研究区票,宣传普及区票知识,是当前中国集邮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光荣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谢宇 《上海集邮》2002,(8):26-27
集邮对欧罗巴邮票较为熟悉,其实,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各国也有发行类似邮票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全息图邮票     
黄山 《上海集邮》2002,(11):38-39
全息图邮票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个邮票新品种。因为它和激光有关,所以也叫激光邮票。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全息图邮票。有的国家多次发行。  相似文献   

5.
黄山 《上海集邮》2003,(4):24-27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许多集邮。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2002,(7):9-9
邮票发行的题材都是国家政治、经济、化方面的大事,邮票是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自己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并不一致。学校学的艺术创作是自己有什么感受创作什么作品,邮票却是根据国家需要编制出来的。每年的邮票选题计划都不同,一般是每位邮票设计分配到1—2套邮票设计任务,有时重要的大套邮票是两人或多人合作,每人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设计过程中有大家集体观摩创作画稿,互相帮助对画稿提意见。  相似文献   

7.
丁丁 《上海集邮》2001,(6):22-23
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存在供求关系。当新发行的邮票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会形成供给过剩。现在,许多国家都大量发行邮票,用以取益,因为集邮大多收藏新票,不用于实寄,因此邮政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现在集邮圈子里,大量发行各种专题邮票的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60至70年代,他们发行的各种专题邮票多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子。这种邮票有一个外号:“墙纸邮票”。一些非洲国家更是被集邮界称之为“邮票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收集外邮的时间长了,有时会产生错觉,觉得比利时这个国家很大,您看它邮票的品种那么多、质量那幺高!其实,比利时也是欧洲的小国,面积仅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千万。不过,它确实是邮政与集邮高度发达的国家,收集与研究比利时邮票,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在生肖马年里,一些国家除了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以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又马不停蹄地发行了其它以马为主题的非生肖马邮票。有些国家在发行其它题材的邮票时,画面上也刚好出现了马。本介绍这一类在生肖马年中发行的非生肖题材的马图邮票。  相似文献   

10.
邮票发行计划应是经过严格审查,周密安排,细致而认真地制定出来的。作为国家名片,邮票代表着国家的形象,邮票图稿的审定、邮票发行计划的安排都应是非常严肃的,这也体现出国家邮政部门的管理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版的外国邮票目录不多。这里说的外国邮票目录不是以某一专题结集出版的,而是将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的全部邮票汇集成为一部邮票目录的工具书。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了10部这类的外国邮票目录。  相似文献   

12.
许多国家的邮迷对“军用邮票”情有独钟,这主要因为它身份的特殊性,即既是正规的邮品,又不在邮政窗口出售。国内外有一些珍贵的军邮邮票。  相似文献   

13.
尕丁 《收藏》2008,(7):122-124
新中国邮票发行的变化历程 新中国邮票真实地反映着伟大祖国半个多世纪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方寸之地谱写出境大格高的传统文化和建设成就史诗。纵观新中国邮票发行走过的道路,总体上是朝气蓬勃、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新中国邮票发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邮票志号、邮票面值(资费)、邮票种类等方面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东 《收藏》2001,(8):64-65
1840年邮票问世以来,无论艺术家把她打扮得如何婀娜百态,但总体是以方方正正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故有“方寸”之说。随着集邮活动的开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标新立异,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大量发行邮票,除题材新颖、印刷精美外,还在形状、材料、齿孔上不断创新,各种异形邮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史无前例”时期,自我“革命”掉此前收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仅留存一些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1984年,在整理邮票时,发现一枚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复加盖改作“人民邮致暂作”的邮票,但在所有的邮票目录上都查找无着。经过研究,认定它是一枚未见经传的邮票,1985年写就论文,于当年全国集邮联在黄山举办的解放区邮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附图公开发表,后来,此票即由区票目录作为“太湖加盖”的第9种加以收载。  相似文献   

16.
地图形邮票是一种异形邮票,它与其它异形邮票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特点:(1)地图形邮票无统一规格,无几何形状规则可循,属于任意形的几何形状邮票。  相似文献   

17.
郑启五 《中国集邮》2000,(12):12-13
“小红书”是“革”中《毛主席语录》的别称,随着时间的推移,熟知它的人将越来越少。不过它多次彩印在当时邮票的画面上,而且这些身价不凡的邮票频频在拍卖会中亮相,也年年编入国家邮票目录,红红点点的惹人注目,多少有点备忘录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印制邮票,邮票的知识性日益显现出来,于是就有了“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一名言,这是邮票的文化功能。集邮的日益发展终于使邮票发行部门尝到了甜头,印制成本极低的邮票到了,集邮者的邮册里安家落户,邮政部门不用担心为发行的邮票去付出邮政劳务。当今纪特邮票的第三功能即特殊商品功能,终于呈现出强大的经济作用,发行邮票已成为世界各国邮政财政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立健 《上海集邮》2000,(10):40-41
上期介绍了欧洲袖珍国列支敦士登的邮票,本篇就要谈谈代管列支敦士登邮政业务的瑞士的邮票了。其实瑞士也不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国家,但其邮政业务相当发达,邮票发行历史悠久,邮票印制技术也高超,加上其早期票身价不菲,这就决定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少集邮者除收集本国、本地区邮票外,瑞士邮票成为他们自选的外国邮票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山 《上海集邮》2007,(7):35-37
绘画讲究构图,中国传统称为“章法”,“布局”。邮票作为方寸艺术同样也有构图的问题,而且除了票图本身的构图外,还有票形、票幅,边框的选择,以及三要素(图案、铭记和面值)的位置安排。由它们形成的整体构图是邮票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欣赏邮票时冲击视觉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