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介绍公民意识,分析强化公民意识的意义以及提出在树立和强化公民意识的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以公民意识的强化为契机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法治认同对新时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对良法的赞同和拥护、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构成了公民法治认同的内涵,而推动公民法治认同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建设。公民法治认同的实现有其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利益导向、价值导向、能力导向。当前,我国需要围绕法治认同的内在机理强化公民的法治认同,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树立法治的威信,激发公民的情感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民广泛的价值认同;积极引导公民参与法律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完成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卫城虽然是神庙,但有着强烈的世俗人文色彩,这种人文色彩构成了公民教育的基调。卫城由雅典公民建造,在建造过程中,雅典公民固化了自我对城邦的认同,加强了公民对政治领袖的热爱,从而起到了公民教育的功能。卫城承担着多项公共职能:举行祭祀、存放档案和金库、对公众的教化。在履行这些职能时,雅典公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了激发,公民教育在丰富的公共生活中得以施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培养公民意识是促进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封建专制性质的文化,它与公民文化是相对立的,特别是其礼治思想,更与公民意识相矛盾,对公民意识的形成有诸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文兰 《职业圈》2012,(36):10-10,12
一、企业公民、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就提出“企业公民”的概念,其涵义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像每个社会公民一样。既享有相应的权利,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它脱胎于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从法学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并扩展了传统商业道德涉及的领域,丰富了企业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陈彩祥 《文化学刊》2015,(1):139-14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义务性和志愿性,因此,他们有无组织公民行为对高校管理影响重大。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等对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激发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可以从提高辅导员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等方面出发。本文基于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对高校管理的影响研究,为高校团队创新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进入公民时代,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中,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冷海涛 《职业圈》2008,(5):91-91
中国已进入公民时代,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中,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微应用平台的"微时代"迅速发展,影响着中国政治领域的变革方式,也推动了现实公民参与的虚拟转型。从参与个体、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公共管理等不同维度考量,公民参与都是政府决策合理化的应有之义。在微时代浪潮中,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和微平台本身的局限性引发了相关问题,政府要转变认识,理性决策,营造公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合理的制度和法规体系,实现政府、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政务公开”的基本含义就是让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行政权力透明化,使各项具体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任何公民都能通过指定的渠道如政务公开栏,官方微博等手段对政务进行监督、查询。政务公开能使政府工作人员明确政府目标。同时也使公民了解到政府如何处理事务,为公民了解政府运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探究如何更为全面的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6,(2)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的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部分政治权利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化,是他们作为国家主人地位的体现。现代社会,公民参与议事的积极性随着政府作用的扩大而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公民仅仅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还远远不够,以何种方式,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对行政的参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组织地参与行政比单枪匹马地盲目地参与其中更有价值,实效性更佳。参与行政的组织化又有赖于市民社会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当中也出现许多基层社会组织(文中称“青年自组织”)。这些组织便成了培养青年学子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文化的演练场。这里分别阐述现代公民文化的内涵、“青年自组织”的功用以及其持存空间等方面,最终表明了极具活力的青年学子所组成的“青年自组织”是青年学子走向社会的演练场,是社会文化代际转换的驿站,更是型塑现代社会公民文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周有光老先生的学术成就,从周老看世界的眼光谈起。五个方面分别是:他站在星际空间看世界,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地球村"的文化是现代国际文化,"地球村"的政治应当是民主政治,"地球村"的公民就是"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理应应对"以人为本"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诠释。首先,应明白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的执政理念。其次,应懂得以人为本是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再次,更重要的是应理解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就是中国共产党应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公民人权。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或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公民人权,这既清楚地表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或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理论源泉、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更加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的理解的创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精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时代,在全面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充分认识并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与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适应,切实引导公民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最终有效提升公民自身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推广阅读可以促使公民日渐形成定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文化水平整体性提高、改善。本文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见建议,希望可以提高我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助力。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大量论述了其城邦治理思想。笔者认为,城邦与公民的关系是亚氏城邦治理思想的出发点,由此衍生出至善是城邦治理的目的、公正是城邦治理的原则,并提出了以政体构建和公民教育作为城邦治理两个动力之源、法治作为城邦治理外部保障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18.
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对规范公权力行使、改善公务人员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也是规范公权力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基本制度。本文将首先阐释财产申报制度的内涵,其次论述实施财产申报制度的必要性,再次分析财产申报制度中的利益冲突,最后提出建立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为实现公民知情权和公务人员隐私权的实质平衡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9.
浩翔 《生态文化》2011,(3):47-47
据重庆市林业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0年来,重庆市共有2.6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18.67亿株,成片面积达38万亩。近年来,随着森林工程、绿化长江工程等重点林业项目的实施开展,越来越多的适龄公民加入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统计数据显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重庆有1.6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8.6亿株。森林工程实施后,适龄公民的义务植树尽责率,  相似文献   

20.
有人称中国已进入大众投入的年代,到1997年底,中国的公民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已达六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