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知内化是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任务.内化就是外部的知识结构通过一系列的智力活动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个内化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活动环节,即观察感知——操作分析——归纳小结.这三个环节环环落实,新知就能很好地镶嵌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观察感知主要是感知新教材,它是内化新知的开端环节,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感知的途径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种. 直接途径的主要形式是: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操作的情境和过程成为最主要的任务,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的对象。同时,要尽其所能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知的实践机会,设置"动"景,使静态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单元中的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操作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拓展新知的应用,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而操作又是经历的主要手段,是经历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操作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发展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学具操作 ,促进知识内化   素质的特征之一是内化性 ,内化必须经过主体才能实现。在教学中组织好操作活动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内化知识创造良好条件 ,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凡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都应组织学生动手做 ,决不能以教师的“演示”代替 ,并且精心设计学生操…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或数理关系,促进知识内化,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体验性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活动,它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操作实践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的猜想、验证与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挖掘体验性操作素材、收集体验性操作学具、明确体验性操作规范、开展体验性操作探究和展示体验性操作成果五个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操作的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外感到内化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就是联系两者重要桥梁.加强操作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养成操作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操作指导,培养创新能力,一要明确操作目的,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二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要操作与思维相结合;四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质疑.  相似文献   

9.
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对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操作活动呢?教师需要就操作活动内容和时机的选择、操作活动时空的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操作后的交流和内化等方面对操作活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然后加以抽象概括的过程.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动动手,边操作、边思考,手眼并用,手脑互动,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思维.这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学具操作是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意识地加强学具操作,能有效地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思维。 一、学具操作可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具操作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操作过程条理分明、快而不乱,反映出操作者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而手忙脚乱、错误不断则正暴露出内部思维活动处于混乱状态。可见学具操作能将学生内在的、不易观察到的思维过程外化出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然后加以抽象概括的过程.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动动手,边操作、边思考,手眼并用,手脑互动,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思维.这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实际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比比量量”、“折折剪剪”、“摆摆拼拼”等操作,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和掌握新知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15.
建构数学概念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实际操作活动,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完整准确的概念,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内化概念。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较好地“悟”呢?在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有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一、教师有情促操作 翻开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知识点比较简单,没什么好教的.其实这些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数学,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成长中真正需要什么,在教学手段上也会忽略动手操作.当然还有教师面对班额大、准备材料太繁琐、操作时场面难控制、浪费时间等问题也较少让学生操作.  相似文献   

17.
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几何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作操作中进行几何学习,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对几何知识进行内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心理研究表明: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活动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如果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尝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学生在操作中尝试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提升。  相似文献   

20.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而操作又是经历的主要手段,是经历的本质和内涵。笔者认为,真正的操作是一种经历,我们所不认同的只是那种披着操作外衣的"伪操作"。我们不妨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