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很快完成了对东三省的军事占领,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1933年2月17日关东军司令部司令官武藤信义发布入侵热河的命令,于同年的3月4日,占领省会承德,继而占领了热河省全部。青龙地区(包括今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全境)也在此时被日军占领,成为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2.
193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三省之后,又侵占热河省。5月,又向长城各口、滦西、察东等地进犯,迫使蒋介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协定”不但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而且将冀东的大片国土划为停战区,甚至以所谓“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为尔后日本扩大侵略寻找借口埋下伏笔。6月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发表了谴责国民党政府出卖平津华北宣言,反对《塘沽协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协定”的签订,进一步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于是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祖国北方崛起。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11,(11):2
1993年,长城抗战失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密云地区。密云人民不甘忍受日寇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在驻马店村等地建立起革命组织"究人会"。1933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  相似文献   

4.
徐祝申 《兰台世界》2023,(3):123-127
“中日合办事业”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旧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方式。1895年至1914年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重要区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所谓的“中日合办事业”,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渗透、军事威胁、资源掠夺等手段攫取侵略利益。剖析这一典型,有助于揭示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手段,深刻认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实质危害。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九&;#183;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民族义愤。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及时发表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全民族抗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抗日,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7.
清代档案,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向为史学界所重视。然而,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存于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清代档案流离失所,自 1933年起,南移西迁几经迁徙,至 1949年初,又有部分档案被运至台湾,从而造成了清代档案被拆散的局面。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仍不断在华北制造事端,企图进而吞并华北,北平历史文化珍品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关当局做出了将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与在特定情况下博物院文献馆所存清代档案运至南京保存的决定。这些文物与档案,于 1932年 8月开始装箱, 1933年 2月 6…  相似文献   

8.
利用宗教进行拉拢、欺骗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色之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尽管日本从来就不是什么伊斯兰教国家,但它还是处心积虑地在利用伊斯兰教侵华方面做足了章。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罪行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和抗日战争史课题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上述两个领域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极少,而且语焉不详。因此笔草就拙稿,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入侵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持久、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为了讴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展现中华民族解放史上的英雄史诗和宏伟画卷,弘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山西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抗日战争专题档案资料,现就档案资料征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一、征集档案资料的范围凡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揭露…  相似文献   

10.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  相似文献   

11.
伪满广播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以后,由日本人操纵控制的一种广播。但是,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广播领域进行侵略活动。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后,取代了沙皇俄国的地位,成为我国东北南部辽东半岛的霸主。为了永久霸占辽东半岛,日本帝国主义将这个地区划为日本的一个州,  相似文献   

12.
日伪警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重要工具,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伪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没齿难忘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挑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8年之久的苦难。上海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重灾区,曾经受过两次战争的蹂躏及长期的殖民血腥统治。为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育后人毋忘历史,上海市档案馆在纪念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罪行史料汇编》,以无可辩驳的凿凿事实.揭露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对上海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债。本书所选用的史料有约40%是来自旧日文档案.档案全宗形成单位有华…  相似文献   

14.
韩婧 《档案天地》2013,(3):17-18
承德市档案馆库存大量民国档案,真实记录着热河省的大贪官汤玉麟横征暴敛的斑斑劣迹,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热河政治腐败之一斑。承德市的前身是热河省省会,热河特别行政区成立于1914年2月,1928年9月17日正式改为热河省,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正式撤销,1926年至1933年期间,热河省的军政一把手就是土皇帝汤玉麟。汤玉麟于1926年4月担任热河  相似文献   

15.
<正>翻开历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了我国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又侵占了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日本强占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北京只有15公里.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就是在这个卢沟桥发动侵略战争,中国驻宛平城军队奋起抵抗,从此卢沟桥不仅是北京著名风景区,而且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它将永远地教育中国人民不要忘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相似文献   

17.
河本大作是一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他从1904年日俄战争时起,到1949年被我太原市公安局逮捕止的四十五年里,大都在中国各地进行侵略活动,参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些重大阴谋事件,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严重罪行。因此,在日本侵华史上,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现在,根据河本大作的供述,对其一生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安德喜 《兰台世界》2001,(12):36-37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了东北全境。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在这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  相似文献   

19.
马芳 《档案天地》2012,(10):38-43,5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三省,准备进一步攻占华北。1933年1月1日,日本关东军炮击山海关,东北军何柱国部英勇抵抗,由此拉开长城抗战的序幕。接着,日军逼近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退,热河沦陷。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兵分数路,直逼长城各主要关口,威胁平津安危。新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为守住长城各关口,阻止日军南进,命令傅作义领导的五十九军驻守独山口,中央军十七军驻防古北口,商震的三十二军担任冷口防务,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驻防,中日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恶仗开战在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