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2.
探讨游记散文教学,指出游踪、景象、游感是教学游记散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教学游记散文要重点关注语言的学用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读美”“品美”“探美”是以欣赏美为主线的教学游记散文的策略,主要研究作者是如何表现美的.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 态”,突玻了六朝以来对自然景物作客观摹写的旧习,融情于景,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自然的人 化”,具有独特的特征。总起来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我国游记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标志着古代散文的新的高峰。南宋皇帝孝宗赵眘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他的游记散文更是戛戛独造,如《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众口昔碑,流传百世,成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品。尽管他们在其宏富博赡的文集中数量并不显目,伹质量不一定与数量成正比,这些文学性很强的游记作品,恰恰是苏轼散文创作成就的突出体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以说是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的最精当,最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这位富春江的儿子,是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闻名遐迩的.但是,“达夫有绝世的才华”,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就拿他散文创作中的游记来说,也是那样的风格独具、脍炙人口,深受读者的欢迎,达夫也因而获得过“游记作家”的称誉.可是,在以往的郁达夫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他的小说,却很少顾及他的游记文学.本文不揣浅陋,拟对达夫游记的思想和艺术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和达夫游记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国倡导古文运动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散文为高,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被人比作“精金”、“名姝”,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拟就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作些粗浅探讨。 明人王世员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峭拔紧洁,”正可以概括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贬永州后,柳宗元谪居一隅,物异俗殊,志士失路,充溢着怀才不遇的落寞情怀,模山范水时,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这种寥落情怀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散文见长,对后世影响很深。就散文而言,他的政论文、寓言小品、短篇传记、山水游记,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记”体散文,在刘禹锡替他编的《柳河东集》里,分作记官署、记亭池、记祠庙、记山水四类。本文拟就他的山水游记(比“记山水”范围稍大一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学者和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散文理论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是净化纯洁散文,使之成为具有“文学性”的散文,即艺术散文。本文主要从艺术散文表现的本体、构思技巧、话语形态等方面探讨了艺术散文的创作与审美路径。旨在明确作为文学文体的散文的文体标识和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山水游记与传统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是现代游记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自然维度在20世纪激进的文学书写中失落之后在某种程度得到了恢复,有力地弥补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中的不足,他的山水游记同时具有重要的审美与心理治疗作用,且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次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第一怪,散文风格的界定越来越细。有人认为,近10年散文创作的繁荣可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其主要表现是数量大、品种多,出现了诸如“大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游记散文”、“艺术散文”、“思想散文”、“小女人散文”、“小说家散文”等名目繁多的界说。然而,在散文热闹的背后,当我们真平心静气下来回头看时,我们会发现在散文的舞台上除留下几个歌星般的名字外,散文在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因而他写的散文清隽流畅,活泼生动,在明代散文中自成一格,开拓了小品的领域,丰富了表现方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他的《满井游记》构思隽美,细节精美,语言优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一、构思隽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意的理趣美,一是结构的和谐美。所谓立意的美,是指散文立意或以“思”之深取胜,或以“情”之醇取胜,或以“理”之奥取胜,或以“趣”之妙取胜,或以“美”之奇取胜。《满井游记》的立意,美就美在立意富有哲理的  相似文献   

13.
周涛散文的魅力,来自于他对西部理解的程度和实践的彻底性,以及他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边陲意识进行的深刻的文化反思,这就使周涛的散文充满了“杂交文化”的色彩和比一秀游记深刻得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们解读西部风情的最佳文本。  相似文献   

14.
散文,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独霸一方,而山水游记散文在这方沃土上更是独领风骚,“香远益清”。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发现,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教学,总是和中华民族积久的山水审美心理相契合,其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在山水审美心理走向趋同的心态熏染下已逐步形成,下文试分述之。 一、教学心理与作者审美心理的契合 1.缘景生情,情景交融。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正道出了此种审美心理的奧妙。缘景  相似文献   

15.
唐代杰出文学家柳宗元的创作使山水游记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他运用清新秀美 ,生动形象的文笔 ,描绘自然景物 ,同时寄予了他政治上遭贬谪的激愤之情 ,达到了客观物象和主观情志的和谐统一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很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圆 《学语文》2005,(5):35-35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素有游记鼻祖之称。他的山水游记,特别是他在谪居永州十年中写下的山水游记,尤为后人所称道。这些作品。既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写照。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写晋祠的作品,中学语文课本上有《晋祠》、《难老泉》。两篇文章题材略有不同,体裁更是有别,但都各尽其妙。这里向同学们介绍请代刘大櫆的游记散文《游晋祠记》。刘大櫆(1698—1779),和方苞、姚鼐,戴名世同是清末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为文以才气著称,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现。《游晋祠记》是他的著名游记之一。文章第一段,先点明地理位置,周叔虞祠在“太原之西南八里许”。然后以祠为支点,用“西”、“东”、“南”几个方位词统领,简洁地交代了晋祠的概况。接下来,详细地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赋史上,苏轼是“变赋”的创始人,“骄、散融汇”的开拓者。他有意识地追求赋的“新变”,既吸收了诗骚、汉赋、骄赋的传统精粹,又向“现代诗化散文”似的方向转变,并从题材的开拓到艺术的创新,从意象化抒情言志到意境的象征超越,管多所建树,在理论与实践上确立了“变赋”的体式和审美特质,为新赋体注入了艺术审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游记散文是由“游踪”、“景象”、“感受”三个要素组成的 ,这是探讨游记散文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 ,由于被描写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加之每个作者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的不同 ,因而文章的布局安排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程式。上述要素在一篇具体的作品中 ,可能三者兼备 ,可能相互揉合 ,可能偏重一面 ,组成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结构形式 ,所以对于游记散文的教学 ,既要抓住它的三要素 ,又要对具体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即根据其“共性”和“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这里仅就《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中的三篇古代游记散文 ,谈点粗浅体会。移情于…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是朱自清《欧游杂记》第一篇游记散文。一九三一年八月,朱自清取道苏联到欧州游学;次年七月,从威尼斯回国,途中将“目游”记下,遂成这本著名的五国游记。朱自清的游记,无论叙事、写景还是状物、抒情,皆自然清新,娓娓动人,具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是我国现代游记中的瑰宝,是中国散文艺术中的明珠。特别是《威尼斯》,它看似平淡,诵之有味;仔细推敲,才能领略文章所孕涵着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