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一节课学的内容是练习上的读读背背: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按照课前的预设,我一步一步地引导着:“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小手林立,告诉我:“这个小朋友在用力压弹簧,看谁最强.”“是呀,你们想知道谁最强吗?读读这首儿歌吧!”大家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个别读、分工读、齐读,不一会儿,孩子们都把两句话读熟了.  相似文献   

2.
由于“年轻”与“年青”音同.意思也基本相同,又都是形容词。所以很容易混淆。请看以下两个例子:“年青力壮的小伙子,怎么就吃这点饭?”“大学生们正年轻,应该有很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两个句子中的“年轻”与“年青”都用错了.应该是“年轻力壮”和“大学生们正年青”才对。  相似文献   

3.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就是错误乃是一种教训,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每经历一次错误,也就聪明了一点,这便是“错”字带“金”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失败乃成之母”和“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有用,它能使人猛醒。从这一点上,也的确其价如金。让我们再看读书的“读”字。“读”这个字左侧为“言”,这好懂———书中的确有“言”。人们读书时,的确能读到不少“至理名言”。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有些数学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太粗心,如:某某学生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教师一读题。他马上恍然大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点是缺少理解题意的科学方法。有时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读懂了题目,但读懂题目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题意。我认为,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题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坚持让“说”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教师在课堂上要是能善于把握.有机设计片段训练.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士同 《河北教育》2005,(21):29-29
“读”与“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说”是“读”的目的,“读”是“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读”这个概念作了阐释和分类,介绍了各种“读”法的特点及作用。作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基本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9.
王佩其 《广东教育》2011,(10):18-19
角变换有讲究,看“角”看“名”看“结构”.抓住特点巧化归,复杂问题不用愁.统一思想是个“纲”,纲举目张万难消.欲知究竟咋回事,劝君听我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曹司胜 《考试周刊》2011,(48):28-29
艺术家的“看”不仅是视觉物理与生理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征.是一种综合的“看”。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的发展受到各种思潮的深刻影响,视觉语言越来越多元,因而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看”有一个深切的反思与梳理.这样才能在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发展之路上不迷失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春天。  相似文献   

11.
初为班主任,六十多人的“泱泱”大班,着实让我头大。工作几年,平时观察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感觉就是一个字:“恶”。再怎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自己也是个“恶”不起来的柔弱女子。  相似文献   

12.
林志荣 《四川教育》2008,(12):39-39
一、深入修炼,浅出应用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魅力无穷,必须深入修炼“内功”。修炼的形式众说纷纭,有的说教师修炼在于“修心、修情、修行、修性”,有的说教师要修炼出“诚心、耐心……”等9颗心,还有更为直白地表述为“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等12项修炼。总而言之,“内功”修炼难尽其详,但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就是最好的功夫。现代诗歌“新派”教学人戴建荣老师从1999到2001年,两年时间就在家里修炼诗歌教学的内功,他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就极为简单明了,“读”诗则是“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吟”诗则是“半读半唱”、“无腔无调”、“自我陶醉”。  相似文献   

13.
把“解”类字的韵母读成“椰”类字和“叶”类字的韵母,即读为“ie”音,这是不正确的。无论是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情况上看还是从音理上看,“解”类字的韵母都应该是“ia,”音。“解”类字韵母读音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来自“汉语拼音方案”的影响,而“汉语拼音方案”的不完善则又导源于“注音字母”。  相似文献   

14.
我读师范大学时,学校里有两块“触目惊心”的大牌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楼顶挂至楼底,那气魄,很有“震慑”力。后来看到有的版本却改为“德高为师”,我想,可能是哪里“缺德”了,单方面想突出“德”吧,所以来个“德”高为师。其实.身正便体现着德高,德不高,必不身正,更不能为范。范也是“馊范”。  相似文献   

15.
有人觉得“过劳死”离自己很远.其实如果对照日本人公布的10大预警信号自测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自己可能已经处在“亚过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的学习,应该注重“读”,而古典诗歌的教学更要讲究“读”。讲究读诗的艺术,才可能更有效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技巧,领会古人的思想感情,进而感悟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那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读诗呢?这就要靠我们老师的智慧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思”有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读、精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被”字句叫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字越来越令人厌恶,几乎天天读新闻报道时被它硌牙伤神经。请看:新疆天山网评论编辑,撰文批评当地教育部门要小学生背本地领导人姓名,惹得领导不高兴.“被约谈”,然后“被主动辞职”去做刘高兴的同行捡破烂;  相似文献   

19.
在习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即学生在习作前和整个习作过程中,心中要存在一个倾诉者和交流对象,完后,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读自己的作文,再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读者”听,继而根据“读者”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王凌 《文教资料》2009,(3):46-48
作为疑问代词.“谁”与“who”都是用来构成特指疑问句的(英语称特殊疑问句)。从疑问的对象来看,“谁”和“who”都是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不止一个人。从语法功能看.两者都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谁”与“who”用于疑问用法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与“who”的语法功能.“who”与“谁”在各种疑问句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