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的传统理论之一是,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并使其消耗殆尽。由此可以知道,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强大的攻击力。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如何把这种攻击力发挥到极致的,却有不同的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看到了一条新闻,说的是婴儿的胎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过滤艾滋病病毒。由此,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些联想:能否把胎盘上能够过滤艾滋病病毒的半透膜与血液透析机相结合,把艾滋病病毒从人体中过滤出来?我的理由是,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进行传播、扩散,因此,可以利用血液循环进行体外过滤。此外,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所以不必担心过滤出的艾滋病病毒的处理问题。如果一次不能完全过滤艾滋病病毒,就需要在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周期内进行多次过滤,把病毒完全过滤掉,然后向人体植入新的免疫细胞,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彻底…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研究人员"功能性治愈"一名出生时携带艾滋病病毒女婴的消息曾引起轰动。这名现年3岁的孩子已停止治疗18个月,但依然保持健康,这让他们兴奋不已,因为这可能彻底改变针对艾滋病患儿的治疗方式。而且,她的免疫系统并没有表现出"精英控制者"的任何特征。所谓"精英控制者",是指极少一部分人免疫系统天生强大,不用治疗也可控制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4.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干嘛慌慌张张的?啊?!他怎么会感染艾滋病呢?明天咱们班将来一位特殊的同学,听说他是艾滋病患者!好像是输血感染的。艾滋病好像非常恐怖。那我们岂不是很危险?嗯!还是先请教一下教授爷爷,看看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这些病毒都存在于什么地方?艾滋病病毒这么厉害!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 S”。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免疫能力,引发各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人的死亡。我们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称为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破坏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各种…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 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至13年.到了发病期,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产生肿瘤,最后导致死亡.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性行为、吸毒和母婴感染等,而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6.
郭兴 《百科知识》2012,(24):7-9
尽管导致人类艾滋病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多变和狡猾,但是如同应对其他病菌一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付HIV的攻击也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本领,这些本领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只是现在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和挖掘出来。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现在,研究人员已经从基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80年代初,5例同性恋者死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引起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重视。仔细研究后,CDC认为,这是一种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新型疾病,将其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1983年法国学者Mon-tagnier最先发现这种直接损害机体免疫系统的病因是一种嗜淋巴组织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随后将其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迄今确认HIV有两种,即HIV-1和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逆转录病毒——人向T淋巴细胞病毒Ⅲ(HTLV-Ⅲ)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细胞免疫系统中的T-4淋巴细胞,从而使细胞免疫机制严遭损害。这种损害常为不可逆性,致使病人对多种条件致病菌易感,又缺乏抵抗力而引起死亡。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艾滋病毒主要是通过自由流动粒子在人体内进行扩散的。这些粒子将自身附着在一个细胞上,接管其复制机制,然后制作出自己的诸多副本。2004年,科学家发现艾滋病毒在细胞间的转移可以通过病毒突触发生,但他们无法了解为何这一过程在病毒扩散中如此有效。基于上述认识,科学家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努力基本都集中在启动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自由流动的病毒蛋白上,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晚期。 “艾滋病病人”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7,(9):23-23
无法彻底从机体中根除艾滋病病毒始终是艾滋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经过大量研究,一个由法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小组终于发现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机体中的藏身之处,从而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复活”的原因,这使艾滋病研究又向前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7,(9):8-8
无法彻底从机体中根除艾滋病病毒始终是艾滋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经过大量研究,一个由法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小组终于发现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机体中的藏身之处,从而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复活”的原因,这使艾滋病研究又向前迈进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过方案优化、伦理审查、试验准备和受试者招募等程序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今天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因而受到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 晚期,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译音为“艾滋病”。 “艾滋病病人”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 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 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英文缩写为(HIV)。 艾滋病病毒于1981年春天,首先发现于美国的洛杉机。起源 于中、东非洲,它贮存于乡间饲养的绿猴身上,42%的绿猴血液中 有艾滋病病毒的相应抗体。所以说,艾滋病的疫源地是非洲。非洲 绿猴是一种中等大小绿色长尾古代猴,体重约十公斤,生长在中  相似文献   

15.
病毒包括DNA和RNA肿瘤病毒,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恶性肿瘤(癌症)的发生。病毒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基因使其增生,最后发展成癌;或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病毒诱发细胞恶性变,形成癌症。后者如艾滋病人由于HIV感染而引起免疫缺陷,很多病人易发生卡波西(Kaposi)肉瘤及淋巴瘤。据现有资料看,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免疫抑制者的淋巴瘤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阴户癌、阴茎癌、肛周癌和皮肤癌有关;HTLV-1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的病毒模型。博士爷爷,这是什么啊?真漂亮,是新的仙人掌模型吗? 这是艾滋病病毒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4,(7):28-28
继比利时之后,德国汉堡与波昂两所大学的教学医院受国际艾滋病疫苗研发组织所托在德国进行艾滋病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这个疫苗试剂的预防对象主要针对在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最多的艾滋病C型病毒,在动物试验中这个疫苗试剂有正面结果,因此主持人体临床试验的德国医生Jan van Lunzen对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持乐观的看法,这是自去年另一个艾滋病疫苗AIDSVAX失败之后第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个疫苗试剂的主角为tgAAC09,由Targeted Genet-ics公司与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Columbus Children ResearchInstitute研发,tgAAC09是将由腺病毒改造而成之载体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癌症研究中心正在开发使用病毒来消灭癌细胞的技术,目前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这项技术使用两种病毒,一种是来自巴西沙蝇并经过改造的马拉巴病毒,另一种则是经过改造的感冒病毒。渥太华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的约翰·贝尔医生介绍说,两种病毒起不同作用,马拉巴病毒用于杀死癌细胞,感冒病毒用于激发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调动起来后可令杀死癌细胞的效果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开始在全球蔓延的艾滋病已经夺去了2100多万人的生命。以下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近统计的各地区数字: 到2000年底,全球估计有36 10万夕L童和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上艾滋病。2000年一年内将出现500多万名新的感染者,300万人将死于艾滋病。北美洲:约有92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或感染艾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病毒与生物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抗脑炎基因疫苗。 该人工类病毒微粒内部含有脑炎病毒基因,外部是艾滋病病毒蛋白质。有关专家指出,该基因疫苗可同时抵抗脑炎与艾滋病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