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海》中说“父母官”称谓始于宋代,这是不确切的,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诗经·大雅》就有“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的记载,意思是,国君要体察民情,顺乎民意,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这样就可称得上人民的父母了。 称“君子”(国君)为民之父母,那么,百姓就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正当西安市市民想知道市政府今年又将提出为群众办“十件事”的内容时,《西安日报》1月8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不提“十件事”随时办实事》。这是一则好消息,更是一个好标题。  相似文献   

3.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4.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传媒集团改革成果显现;21家报刊网联手打造中国自驾游主流媒体联盟;《衢州晚报》“城乡对话”专栏实行“五固定”;东南报刊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萧山日报》成立品牌运营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一6月20日,北京两家报纸分别出现了这样两则标题:一则是某全国性报纸二版的标题《药监局:“黄连素”不能再吃了》;另一则是《北京晚报》六版的标题《黄连素没有被停用》。黄连素怎么了?一说“不能再吃了”,一说“没有被停用”,读后令人疑惑。再反复看消息正文,才发现某报消息第一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公布了第三批停止使用的化学药品的品种名单,包括复方黄连素片、感冒清片等70个品种。”专家指出,此次停用的“复方黄连素片”并非市民家中一般服用的“黄连素”,这是两种不同的药”;黄连素,“市民可放心使用”。看来某报是想把标题写得简短,而把“复方黄连素片”简化为“黄连素”,结果出错了。标  相似文献   

7.
一家报纸用《军令如山倒》的标题,我认为把“军令”和“山倒”放在一起,不妥,写了一个意见,不料编辑先生马上用周立波、杜鹏程的小说中所用此语,说没有什么不对。还有一位先生,各打屁股五十,说这也对,那也可以,而且引《俗语词典》为证。一个标题用错了字,按照现在的规格,可说司空见惯,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山”和“山倒”,确是两个概念,把它们混淆起来是不妥的。 “铜山西倒,洛钟东应”,所谓山倒,其实当时是陇  相似文献   

8.
8月21日新华社的通稿,首次报道习近平同志“8·19”讲话。但各家媒体主标题的设计很不一样。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采用的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受新华社通稿标题的影响,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标题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工作”,显然是新华社标题的简化表述。诸如“某某工作很重要”之类的话语,基本等于没有说。因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情形,就说什么是重要的,这没有错,但也没有特别的意义。采用这样的主标题报道习近平的讲话,没有真正抓住习近平讲话的要义。  相似文献   

9.
我多次在一些报刊上看到文章和报道,称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如最近某报报道宣传系统招聘,在头版就作出标题:《3000学子竞聘“无冕之王”》;有的记者为民呼吁,沟通市领导解决了一个问题,在副刊写文章,题为《“无冕之王”的权力》;有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书名就是:《“无冕之王”》、《无冕女王》……新闻记者果真是“无冕之王”吗?非也。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欺人之谈。据《新闻学大辞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无冕之王”的解释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三昧》1997年第二期,左克先生写的《标题:走进亚特兰大(上)》一文吸引了我。左克生先对标题的研究别有独到之处,但在对称美论述中,把《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说成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笔者不敢苟同,“唯有《人民日报》标题堪称佳作”,令人难以信服。现抄录《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百年盛会说英雄谁是英雄八方聚首竞风骚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许多规劝式评论标题在制作上越来越趋于程式化——不是用“莫”,就是用“不”。例如: 《莫因酒宴误四化》、《莫提争取不到的指标》、《莫以登报论英雄》、《莫把报纸当文件》、《莫玩文字游戏》、《莫教儿童做万元梦》、《节约莫搞花架子》、《表决之手莫轻举》、《干部莫称“父母官”》; 《不必会会济济一堂》、《不能保护落后》、《不能这样赶浪头》、《不要向“雏鸡”要“蛋”》、《不要吃厂长奖金的大锅饭》、《“同学帮”搞不得》、《复读班不办为好》、《太客气了  相似文献   

12.
让丢失的自行车回家,这像是一个梦,然而在《三峡晚报》的“介入”下,许多宜昌人的好梦成了真.“自行车失窃”系列报道,从3月开始,这组历时38天,发各类稿件54篇(幅)的“热点”、“难点”、敏感题材的报道,在领导和群众两个层面上都得了高分:市委副书记万久才说:“这样的宣传很好,一方面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把工作搞上去”.市民们则评价说:没有三峡晚报对自行车问题的系列报道,就没有“献一片爱心——让失车回家”活动的感人场面;三峡晚报把市民家庭中的失车问题搬上党报,足见其为群众办实事的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3.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2006年第一期,特别策划推出“为民好书记”郑九万先进事迹为“开年大作”。其中,作为主打的长篇人物通讯《分量——“为民支书”郑九万和他的236位村民》,用6个页码的文字和图片,全面介绍了郑九万“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事迹与精神,很好地诠释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分量就有多重”的深刻内涵。报道刊发后,引来了方方面面的好评:一些农村党员来信说通讯感人至深,“是流着眼泪读完《分量》的”;省委办公厅一位领导称《分量》很有分量,有一种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力量;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报刊上文章的题目,它以精炼恰当的词语,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做出溉括或给以评价。标题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剧增而日益重要。今总结标题写作十戒,各举若干例证,聊备参考。一戒思想错误格调低。有篇文章讲大仲马为拿到酬金而施展伎俩,题目却是“大仲马智取稿费”,赞扬了不该赞扬的;况且,据资料介绍,大仲马是一位公认道德品质很差的作家。“‘父母官’的远见卓识”、“‘父母官’的情怀”这类标题,虽给父母官三字加了引号,终也包不住其中封建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标题比作眼睛.有人把标题比作门面.也有人把标题比作包装。无非是说标题制作之重要。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近30年.平时极爱读报尤其喜欢欣赏把玩标题,又在企业报当副总编六年.在实践中,归纳了标题制作技巧30法。比喻法。用具体的、大家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那些抽象的、生疏的内容。如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彩虹在浦江升起》,以“彩虹升起”来比喻上海南海大桥倾利合龙,形象而生动。对偶法。标题一般是两句.讲究对仗,如同一副对联佳作。1981年5月14日《北京晚报》的标题《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主题)“京津自学青…  相似文献   

16.
怎样治病     
土仰山同志在《新闻战线》今年第五期的《文章病院》里发表《“垃圾千金”及其他》一文说,《世界之窗》杂志上出现过《神童的发现和培养》的标题,中国青年报上也出现过《神童的造就》的标题,这就是一种“把个别儿童吹得冲乎其神”的表现。他还把这同“造神运动”联系起来。读后,我有点不同的看法。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作家有“神来之  相似文献   

17.
魏鹏 《青年记者》2017,(14):51-52
《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标题的意思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是不容小觑的.语法修辞和逻辑错误在新闻稿件中比较常见,在标题中也并不鲜见. 用词不当 由于对所用词的使用范围把握不准,标题中使用了错误的词语,导致标题成为病句,这是标题中出现最多的一类病句. 如《水利反腐九江捕获158只“鱼”》《消防官兵徒手刨出5岁男童》《进餐馆偷顺腿小毛贼被抓现行》等.众所周知,鱼是论“条”的,这里却用了“只”;徒手只能是“扒”,这里却用了“刨”;生活中人们常说跑顺腿、偷顺手,这里却来了个重新组合“偷顺腿”.  相似文献   

18.
有媒体以《县长街头炒龙虾》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说,在日前举办的一场盱眙旅游推介会上,苏北盱眙县县长身穿厨师服出现在南京繁华的湖南路广场,并亲手炒制龙虾赠市民品尝。新闻照片上,“县长炒龙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县长街头炒龙虾”,凭这个标题就足以抢得读者的眼球。因为县长这个官衔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方“父母官”。但这里用《县长炒龙虾》来推当地的龙虾,难免有“县长秀”之嫌!因为这毕竟是卖龙虾,不是卖“官衔”。“县长炒龙虾”,县长成了“卖点”,龙虾则成了陪衬!事实上,某一地方的龙虾好吃不好吃,全靠龙虾自身的质量,绝不会因…  相似文献   

19.
上期《新闻战线》上有篇文章,标题是《批评之道,在于准确》。这个提法很好。对批评性的报道是这样要求,对其它各种报道又何尝不该这样要求。推而广之,说“新闻之道,在于准确”,也是不错的吧?!新闻必须真实,是个大原则。要把它贯彻到新闻实践活动中去,就得时刻着力于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京城一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现代汉语辞典》“党”字条的20多个词语中,没有“党票”这个词,它指的是“党籍”。平时,偶尔能听到有些人(包括少数党员)把党籍说成“党票”,把某某人被开除党籍称作“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