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社会,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妇女由于其生理和体能上的弱势,加上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往往成为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而身心遭受重创的女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和援助,很容易走上以暴抗暴之路,由受害者沦为罪犯。可见,家庭暴力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家庭的范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而要从根本上遏制家庭暴力和预防由此引发的女性犯罪,应当从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健全妇女权益保障机构、开通全国统一的妇女救助专线和心理咨询热线、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和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还家庭以宁静温馨,还女性以善良美丽。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与女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妇女由于其生理和体能上的弱势,加上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往往成为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而身心遭受重创的女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和援助,很容易走上以暴抗暴之路,由受害者沦为罪犯。可见,家庭暴力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家庭的范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而要从根本上遏制家庭暴力和预防由此引发的女性犯罪,应当从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健全妇女权益保障机构、开通全国统一的妇女救助专线和心理咨询热线、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和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还家庭以宁静温馨,还女性以善良美丽。  相似文献   

3.
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是指家庭中的男性成员经常对女性成员人身自由、肉体、精神、性等方面实施侵害的行为或事实.妇女遭受丈夫暴力是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主要方面.它直接侵害妇女人身权利,损害家庭的和睦、稳定和社会的安宁.妇女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既有经济根源,又有社会、文化根源;既有法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女性自身的原因.因此,要遏制、消除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必须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必须改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监督,增强妇女维权意识;必须发挥妇联和社会舆论作用,加强妇女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4.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有30%的家庭有暴力侵害的问题.由于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和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最基本的主要有反对家庭暴力、制裁家庭暴力、帮助受害者和建设家庭文明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家庭暴力主要形式的虐妻型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侵犯妇女合法权益 ,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 ,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 ,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日益 严重的家庭暴力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取 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各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以期在预防、制止和惩治 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云翔 《考试周刊》2010,(5):234-235
妇女是社套的“半边天”,在社会家庭中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得到尊重和关怀。但妇女在我国儒家思想和文化中是弱势群体.许多权利得不到切实的维护。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家庭生活的阴暗面,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一直是普遍存在的令人痛心的现象,它已经成为当今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发展,后现代心理学应运而生,其中女权主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该研究在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观点,提出女权主义的积极影响在于将家庭暴力暴露在人们面前,引导人们去正视、讨论这些事实,并使一些女性勇敢地站出来,告诉人们她们是乱伦、虐待、强奸的受害者,从而打破了文化在家庭暴力面前的缄默。因此,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在批判男权主义、争取女性的应有地位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援助,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杨璐羽 《考试周刊》2013,(88):193-195
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中常见的一种丑恶现象,施暴行为多种多样,其共同目的是施暴者实现对受害人的控制.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以女性受害者居多的家庭暴力,受到了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家庭暴力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分析家庭暴力这一现象.作者通过大量的时间阅读梳理相关文献,并且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社会上普遍发生的现象,通过和父母及亲戚朋友的咨询和探讨,得出了一些结论:家庭暴力不仅需要道德对其加以规范,更需要逐渐完善法律加以制约.只有这样才能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更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有关家庭暴力的话题现在常被人们提及,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但其中绝大部分体现的都是对女性在家庭中合法权益的保障,而忽视了男性有时在家庭中也会成为暴力的受害者。为此,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男性为何会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保护男性在家庭中合法权益的一些法律建议将会具有一定的法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妇联部门调查统计,在我国的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大约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并且近几年,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共分为精神暴力、身体暴力和性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妇女、老人等,还包括未成年的孩子。目前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都投入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还有很多人并未能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更不知道该怎样帮助这些身处暴力家庭中的孩子。一、家庭暴力对儿童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家庭暴力导致儿童心理和人格的扭曲。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身体、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国家庭暴力问题,结合个案,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和人格心理的、妇女自身的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并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关注在家庭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球重症。"自从有人类所记载的文字开始,家庭一直是其成员进行暴力活动的舞台"。历经多少岁月,这一现象依然如故,针对妇女、儿童、老人的家庭暴力犯罪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蔓延上升的这种社会现象,现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也很严峻。据北京民意调查所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有13.7%的女性曾经被殴打过,有64.9%的女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观念、心理等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家庭暴力主要形式的虐妻型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反家庭暴力,任重道远,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球重症."自从有人类所记载的文字开始,家庭一直是其成员进行暴力活动的舞台".[1]历经多少岁月,这一现象依然如故,针对妇女、儿童、老人的家庭暴力犯罪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蔓延上升的这种社会现象,现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暴力和重男轻女导致性别比例失调 为纪念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而发表的一份题为"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的报告说,目前全世界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少60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