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热现来L章中“压缩气体使气体液化”的演示实验,是用一般的注射器,推动活塞使气体体积络小,压强增大,液化温度升高,在常温下气体凝结成小液珠附在器壁上,对着光源近距离才能观察到器壁上的小液珠,实验结果不明显,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很难让所有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观察到此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中为了产生较多的液珠,只有增大庆强,但又怕压强太大压破管壁造成学生伤亡。如何改进实验,我发现在毛玻璃表面有。:时折射光强,表面无水时,漫反射使透射光减弱的光学原理可以应用在液化实验中。如…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教材讲述了气体在常压下降低气体的温度和在常温下增大气体压强等方式使气体产生液化。在讲述降低气体温度使气体液化时,教材安排了让高温水蒸汽喷到冷铁片上降温液化的实验,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而在讲述增大气体压强使气体液化时,只作了简单的分析说明,学生对这种液化方式普遍感到难以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以下实验。先准备好一个大试管、与试管配套的橡皮塞、酒精灯、弹簧夹、两用气筒、乙醚、橡胶管等物品。在教学中先往试管中滴几滴乙醚;盖好橡皮塞,夹好弹簧夹,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恒定或温度变化很小时,它产生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当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少;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生活中的打气筒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但在课堂上的演示效果却不佳,如何制作出一个气压随体积变化演示器呢?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45页从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试管内有液态乙醚出现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而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第二册第17页则又从压缩空气,使玻璃筒里棉花燃烧起来的实验得出结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二者是否矛盾?那么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到底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有的气体被压缩时会液化,而有的气体却保持气态不变呢?原来,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有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匕,无论怎样增大压强即压缩体积,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在这个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5.
殷作模 《中学物理》2012,(12):26-28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在谈到气体压强时,用“大量雨点的撞击使雨伞受到持续的作用”这一生活经验和“向电子秤上倒小钢球”的实验,形象地演示了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同时对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微观解释.但学生遇到有关气体压强的具体问题却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6.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恒定或温度变化很小时,它产生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当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少;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生活中的打气筒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但在课堂上的演示效果却不佳,如何制作出一个气压随体积变化演示器呢?  相似文献   

7.
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讲授好?一、做好演示实验,初步形成概念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难度较大,成功的关键是:1.注射器密封要好(针头端用橡皮塞封闭,其余漏气处涂凡士林).2.推压、拉开活塞的距离要大,即混和气体体积变化要大,最少要超过一倍.演示时,最好用二支注射器进行,以便对比气体颜色的变化,以引导学生对演示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时,要突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质上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增大或减小压强,NO_2和N_2O_4的浓度均随之改变,V_正和V_逆亦随之改变.但它们改变的程度并不相同,否则平衡不会移动.  相似文献   

8.
[实验材料]可口可乐瓶,自行车里胎的说明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门嘴,气球。[实验原理]1.演示气体定律:玻一马定  相似文献   

9.
用﹃丁烷﹄做气体液化实验湖北省宜昌县龙泉中学︵︶吕家汉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知道液化现象这里介绍的液化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二是加大压强或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常用的实验药品是乙醚...  相似文献   

10.
夏日,从空调外出风口处经过时,人会被滚滚热浪“袭击”。从这一现象中受到启迪,我开始调查空调外出风口的热污染状况。一、热污染中热量的来源1.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所吸收的热。现在通常使用的制冷空调,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四大部分组成。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室内热量,蒸发成为温度较高的气体;流经压缩机后,气体压强增大,便于液化;在冷凝器内,气体液化放热;再通过毛细管降低压强后又进入蒸发器。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把室内的热量带到室外,成为空调热污染中热量的重要来源。2.空调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线性放大法提高测量温度及体积的精度,增大演示可见度,减少验实误差,在压强、体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就可以清楚地演示气体定律和理想气体的气态方程,并且避免了水银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中,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我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叙述会影响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这两个不同概念发生混淆,误认为增大压强(即减小体系体积)与向减小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是一会事。  相似文献   

13.
对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p.79“水在低压下沸腾”的演示实验装置,笔者认为,它至少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缺点:第一,它只可演示“压强减小,沸点降低”,至于课本上说“相反,如果增加压强,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是无法直接明确演示的;第二,它易让学生产生“沸腾不需要吸热”的错误认识(因演示中没有对水加热,水也确实未从外界吸热)。笔者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现将演示方法简述如下。先不接上抽气筒,在瓶中装上适量的冷水,对水加热,当加热到80℃左右时,水并未沸腾,再接上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气体,减小压强,可以立即看到瓶中的水沸腾起来,而且从温度计上可直接读出沸腾时的温度只有80℃左右,甚至更低。并能定性演示出,抽出的气体越多(这可以抽气的次数、速度上体现),即压强越小,水就能在更低的温度下沸腾。这便说明“压强减小,沸点  相似文献   

14.
张晨曦  王璐 《物理之友》2023,(7):36-37+40
以“气体的压强”教学为例,从“激发认知冲突,促进思维提升”“构建前后联系,理解概念内涵”“巧用实物直观演示,促进学生灵活应用知识”三个方面,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用丁烷做气体液化实验湖北省宜昌县龙泉中学(443112)吕家汉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知道液化现象。这里介绍的液化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二是加大压强或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常用的实验药品...  相似文献   

16.
中师《物理学》研究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实验装置有两点不足:①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麻烦;②只能演示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小而降低,不能演示压强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制作了以下装置,用于演示此实验,不仅简便易行,现象直观明显。而且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气体三定律的教学,关键是做好三个演示实验。这三个实验,用教材中介绍的装置作定性演示是容易的,但对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的规律作定量分析却比较困难。原因是:(1)气体加热时膨胀不均匀;(2)状态参量的变化中有1/273的比例关系,因此体积和压强的变化数不易读准;(3)使温度刚好为0℃有时有一定困难。这三个实验可作如下改进。一、关于气体的等温变化教材中提到:“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它的压强就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如果我们想从实验得到这样的数据,例如,要得到气体体积缩小为原  相似文献   

18.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中有关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教材给出了如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0.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