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杜新财 《钓鱼》2004,(19):42-42
老年钓友视力减弱,反应迟钝,无论是参加竞技比赛还是日常休闲游钓均不适宜使用灵敏度极高的钓组。究其原因,长竿远漂,观漂困难,漂目在鱼儿咬钩瞬间的表现敏感细微,难以被及时察觉并做出迅速反应。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对严格的频繁调漂程序,欲调到钩饵恰到好处,对于手脚颤抖的老钓友无疑是一项艰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多来,台湾钓法以其独具的魅力风靡于大陆钓迷中。但是,许多初学者或习惯传统钓法的钓友都有不同程度地感到看漂不习惯。本人初学时,亦有同感。究其原因是,采用立漂,只要送出一目或多一点时就得提竿,  相似文献   

3.
狐影 《钓鱼》2004,(24):42-42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立漂比较醒目,特别适合中老年钓友视力不佳者及有风天气中使用,所以我对传统立漂格外青睐,虽然每次出外垂钓谈不上大丰收,但垂钓乐趣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这一点很多钓友都有共识。  相似文献   

5.
戳孔、戳拱和戳茬是凭手感举竿浮钓鲫鱼的方法。它们的好处是反应灵敏,钓趣多,钓获量大,适钓时间长。缺点是抗风的能力差。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摸索出有漂(七星漂)抗风四法,钓友们不妨试试。  相似文献   

6.
傅常奇 《钓鱼》2004,(20):17-17
散漂(也称七星漂)常见于传统钓法,随着悬坠钓立漂的出现,有许多钓鱼人认识到立漂的优点也开始使用起立漂。尤其是在年纪轻的钓鱼人中很是盛行。因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很快能就掌握悬坠钓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如何找底,如何调漂以及如何掌握提竿时机等。然而,对于老年钓友来说,即使是钓了很长时间的了,也感到悬坠钓很难掌握。主要问题是找底难,掌握提竿时机难。因此,在钓鱼活动中除了会使用散漂,也喜欢用普通的立漂。  相似文献   

7.
王大友 《钓鱼》2004,(8):29-29
自从悬坠钓风靡以来,以其无法阻挡的势头受到越来越多钓友的喜爱,笔者也无法否认悬坠钓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相比之下传统七星漂钓法却显得相形见绌,无法施展。那么,如何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保持并发扬传统钓怯,这就需要广大钓友对这一问题进行共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9.
发光棒给夜钓带来很大的方便,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台钓时。台钓对调漂的要求比较高,稍加一点重力,漂的目数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很细的漂尾上加上发光棒,无论如何也调不出不加发光棒时的灵敏度。因此,有些钓友开始自制“反光”漂,效果不错。但反光材料(反光纸、反光漆)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搞到的,因此希望能在市场上买到这种反光漂。  相似文献   

10.
周月松 《中国钓鱼》2006,(11):30-30
细尾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上钩的鱼讯放大,使钓者及时提竿中鱼。可是,在远距离垂钓时,这种漂尾的动作就不容易看清。老年钓友几乎是看不清楚了。笔者有一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使长竿挂小坠会甩不到钓点。为了排除这个弊端,聪明的钓友在坠上捏上一团饵,让它在水中很快化开,这样既可甩出又可诱鱼岂不两全齐美!所以钓友们钓鲫都喜欢用长竿长线配小漂小坠钓(鱼的活动规律是中大边小,长竿长线钓大胜于短竿),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坠重太轻会使漂不灵!因为坠太小了,漂虽动但你可能会钓不上鱼。假如你用的钓线高级,既细小又柔软.问题还不大。  相似文献   

12.
颜恒 《垂钓》2002,2(4):67-68
河南王子斌钓友:请问同一鱼讯反映在传统漂与台钓漂的语言表现有什么不同?如何调传统漂与台钓漂?漂调好后,钩饵着地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互换漂座     
传统钓法和台钓法是我们钓淡水鱼最常用的两种钓法。而这两种方法在配件使用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使用的漂座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喜欢这两种钓法的仕挂盒中找到这两种仕挂。同时在和钓友的交谈中,经常听到有的钓友反映,能不能设计一种漂座,既可以用于传统钓法,又能用于台钓呢?  相似文献   

14.
无坠钓鱼     
目前台湾钓法在大陆日益盛行,其许多优点是传统钓法不能比拟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送漂或抖漂虽反应灵敏但幅度不大,再加上有时风浪大,漂离人远、视力等因素使得钓者常错过机会。我经过反复试验把台湾钓技稍改动一下,即不要铅坠,也可收到较好效果。现将钓法写下以供有兴钓友试试看。钓线用0.3毫米左右主线,不用子线,钩可根据所钓鱼嘴大小自选,漂选用直径1毫米左右的细柱漂或散漂,色彩要醒目,以便观察,钩、线、漂按一般方法绑在主线上即可。钓法如下:将饵料把钓包严,让饵的重  相似文献   

15.
台钓之我见     
一、关于叫法。 我们通常说的台钓,即台湾钓法,即近年来台湾钓友到大陆参加比赛时使用的手竿齐竿线悬坠长脑线底钓的方法。传统钓法是相对台钓而言的大陆钓友传统使用的手竿齐竿线落地坠 短脑线的钓法(其中包括立式漂和七星漂钓法)。这两个钓法名称叫得科学不科学?只要大家都这样叫,没有必要去考证。黄瓜、  相似文献   

16.
衣善新 《钓鱼》2007,(5S):20-21
有些钓友主张在水库钓鲤鱼时用调4钓4的调漂方法。应该说,这种钓组是可以钓鲤鱼的。尤其在用的钓饵较黏,没鱼吃饵就不会化散时,而鲤鱼吃饵多为拉漂,钓组在调4钓4的情况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狐影 《钓鱼》2004,(24)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认知鱼漂的基本要素当今的钓鱼鱼漂可谓琳琅满目,光是以不同形状的漂尾、漂身、漂脚三段组合就可以演化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漂种,让人有无从选择之感。然而万变不离其中,一支鱼漂表现出来的漂相最终取…  相似文献   

18.
李歌 《中国钓鱼》2005,(1):58-58
凡有悬坠钓经历的朋友大都知道,风天,尤其3级以上风力时,悬坠钓走漂现象严重。风浪推动钓组,随风移动本不足为奇,但却有一个小问题尚还迷惑着少数新钓友,那就是逆风走漂现象——风向西刮,漂向东走。道理何在?  相似文献   

19.
刘志坤 《垂钓》2001,(8):54-55
海竿远投的优势是放长线钓大鱼,手竿近钓的优势是观漂灵、上鱼快。“海竿带漂”集二者优势于一身,深受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青睐,目前的“海竿带漂”虽说方法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如果需要变换钓法,就要重新组合,既麻烦又耽误时间。现将灵活多变的“海竿带漂”方法介绍给广大钓友。  相似文献   

20.
最初介绍双坠单钩钓组的文章,是《中国钓鱼》1994年第六期所刊余应龙钓友的《新型双坠单钩组合法》。通过几年来的实验和探讨,我认为这是对传统钓法的重大变革。只要掌握其中规律,即可获得很高的灵敏度,是钓鲫鱼的理想钓组。笔者愿就自己的一点见解和体会与广大钓友切磋。从双坠单钩钓组(如图)的结构形式看,可以说它是传统钓组从漂、坠、钩到脑线等组成部分全面改革的产物。虽已面貌一新,但却还保留着传统钓法的重要特性:如脑线越短灵敏度越高;钓鲫鱼时信号反应为送漂等。双坠单钩钓组要求采用台钓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