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影响输液速度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丽琼 《学会》2001,(2):48-48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正确调节输液速度是药物有有效治疗的前提,否则常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使病情恶化,所以作为护理工作必须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本旨在通过对影响输液速度的若干因素分析,为临床护士在进行调节滴数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护理管理人员和护士对静脉输液操作的业务技能,熟练掌握头皮穿刺技巧与特点,做到一针见血.尤其是在提高头皮穿刺输液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专科专业护理质量,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护理管理人员和护士对静脉输液操作的业务技能,熟练掌握头皮穿刺技巧与特点,做到一针见血。尤其是在提高头皮穿刺输液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专科专业护理质量,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4.
防止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措施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是给药、补充营养及液体的必须通路之一。临床上静脉输液时,当输入高浓度液体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等,都会引起静脉炎。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有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防止发生静脉炎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泡沫分离法对模拟废水中的镉镍离子进行了去除实验,研究了废水气流速度、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分离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SDS),当气速为300ml/min时:PH=4.0、SDS浓度为20mg/L时,镉离子分离率最佳;PH=9.0、SDS浓度为10mg/L时,镍离子达到最大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用药安全性、效果及配伍方法、不良反应。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容易发生颜色、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增加;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对血液中药物浓度、药效学有影响;与某些药物配伍时可发生配伍禁忌。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免降低药物效力或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尿素冷凝液回用工艺存在过滤水头压力高、树脂中易形成胶状物及处理水量变小等问题,要使处理后的尿素冷凝液达到高压锅炉补给水的水质标准就应该要通入NH,调节PH值并选择合适的除铁设备,以控制住尿素冷凝液中有机物浓度。本文提出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尿素冷凝液的回用工艺进行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头C发酵液过滤过程中过滤温度、加水方式、PH值、过滤时间、菌丝量、过滤压力等因素对影响其过滤收率指标的论述,结果表明过滤温度、加水方式、PH值、过滤速度是影响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芳  王元胜 《西藏科技》2013,(11):51-52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类药物的输液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入导致的输液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莫西沙星输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该药物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输入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最后均停止该药物输注,患者输液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间个体差异,及时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护士及时发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采取的最重要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和营养的输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途径之一。老年人容易刺破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通过对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方法临床实践应用,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护理,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索替硝唑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活性炭的用量,脱炭温度,初配液的浓度,初配液的PH值等因素对替硝唑注射液含量的影响.结果:活性炭的用量,脱炭温度,初配液的浓度,初配液的PH值对替硝唑注射液的舍量有明显影响,初配液的浓度无影响.结论:替硝唑注射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配液的浓度140%,初配液的PH值4.5、活性炭的用量0.1%、脱炭温度70℃.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与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对于穿刺手法,排气一次成功等均已引起临床护士的普遍重视,但是静脉输液中有一些教课书无明文规定,操作中随机性大,而操作不当对人体确有危害的问题,却又易被临床护士所忽视。现将笔者临床总结如下:1输入人体的细小气...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一类全合成抗感染药物,其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7位上连以哌嗪环、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因此称其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导致细菌DNA不能正常合成和修复,对G+菌和G-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1]。因其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抗感染治疗。随着此类药物大量开发研究,广泛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加。通过临床用药观察,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便于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为减少或避免小儿科患儿静脉输液针固定不妥而导致穿刺处肿胀、渗血、脱落针头、输液滴速不理想,造成反复穿刺所形成的血管损伤次数及造成患儿的痛苦和护理质量、护士的工作量,应用比较安全稳妥,跟皮肤无粘性的弹性绑带固定法。方法将150例使用静脉输液的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组,分别用静脉输液贴上用传统普通胶布固定及静脉输液贴上用弹力绑带固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输液贴上用传统普通胶布固定因粘性大而患儿皮肤破皮数位15个,因皮肤湿性大或油性皮肤引起针头脱落10个,而弹性绷带固定法无患儿皮肤破皮及针头脱落。结论弹力绑带在小儿科固定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固定效果显著于普通胶布,取材及操作更方便简单,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姚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09-109,117
某油田供热系统腐蚀速度高达0.5mml/a,经常出现管线腐蚀穿孔,作者对该系统腐蚀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PH值与含氧量反常造成了腐蚀加快,PH值过低与循环泵进口负压造成PH值与氧含量两个指标的不合理,因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锅炉排污水回收作为循环水补给水、改变循环水系统定压点住置这两项措施,有效解决了该系统腐蚀速度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影响啤酒中硫化氩含量的因素如麦汁初始P H值、瓶装量、锌离子、D-苏氨酸以及二氧化碳的洗涤的研究,结果表明,瓶装量、锌离子浓度及D-苏氨酸对硫化氢的形成呈正相关性;麦汁初始PH值和二氧化碳的洗涤与硫化氢含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翟奕庶 《内江科技》2010,31(4):28-28,64
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及抗茵药物后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强调抗生素临床应用要普及新知识及转变观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输液反应是临床采用输液疗法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单是药品质量问题,更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我们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神经外科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通过实施护理对策使护士,对静脉输液反应防笵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检验科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我院检验科收检的657份标本,通过回顾调查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方法从人员、标本、操作等方面调查分析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根据CLSI标准通过常规方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并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在各类型标本中痰液的检测准确率最高,为92.31%(P0.05);对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操作人员的影响最大,占42.42%(P0.05);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耐药率均大于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的耐药性均大于50%。结论:检验人员及标本质量均是影响检验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应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标本在各环节的质量,同时根据各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选择药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气提式深井曝气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印染废水有机物浓度高、色度大、PH值高、SS含量大、污染指数较高等特点,提出了气提式深井曝气技术。本文通过该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对其工艺及处理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