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新建筑一个个拔地而起,成为所在地区的文化地标性建筑。不但有省、市级文化设施如天津市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山西省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等新馆相继亮相,更有遍地开花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新建、改扩建及修缮工程  相似文献   

2.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4,(3):F0003-F0003
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新建筑一个个拔地而起,成为所在地区的文化地标性建筑。不但有省、市级文化设施如天津市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山西省图书馆、广州市图书等新馆相继亮相,更有遍地开花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新建、改扩建及修缮工程。  相似文献   

3.
浙江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小澜  应长兴 《图书馆杂志》1999,18(11):28-28,44
1浙江图书馆简况及馆舍组成 ●简况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陆域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居民4400 万。浙江图书馆所在地杭州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离上海市 仅180公里,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和全国重点旅 游城市。 浙江图书馆创建于1900年,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浙江图书馆已成为一座藏书宏富、设施先进、环境优雅的现代化省 级公共图书馆。 ●馆舍组成浙江图书馆共有馆舍四处,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总馆建筑面积 3.4万平方米,造价1.2亿…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地级公共图书馆建筑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市地级公共图书馆近两年来新馆建设出现的高峰,从本人通过参与我区新馆设计对图书馆建筑所得到的体会,就地级公共图书馆建筑如何根据跨世纪的需要,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对地级公共图书馆的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选址与造型、建筑结构与布局、建筑设备与设施、实现的功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新馆2002年11月开工建设,2006年4月18日竣工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档案用房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浦东新区档案新馆主要建筑特点和功能如下:一、体现了当代档案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理念浦东新区档案新馆首次运用建筑技术与桥梁技术相结合的大跨度空间的钢结构建筑工艺,体现了当前国内外建筑科技发展的领先水平,是一项融合了建筑文化和景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论坛》1993,(1):53-54
佛山图书馆新馆是佛山市人民政府投资建造的市(地)级公共图书馆。一九九○年七月,新馆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经历二年半的时间,于一九九三年一月八日落成开放。这是建国以来佛山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馆舍建设佛山图书馆,位于佛山的市中心,与闻名中外的祖庙相邻。新馆楼高七层,建筑总面积为18,000平方米,在广东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中,目前仅次于省中山图书馆而居于第二位,是全国市(地)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新建图书馆建筑调研总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的图书馆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普遍扩建、新建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 ,对这些图书馆进行调查研究成为一项紧迫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根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建筑与设备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强先生所作的九十年代新建图书馆建筑调查表 78份 ,综合我们了解到的未包含其中的新建图书馆 47个 ,对共计 1 1 5个新馆作出了基本情况汇总分析、地域分布分析、级差规模分析。限于我们资料信息的局限性 ,调研对象仅包括了主要大、中型新馆和一部分小型新馆 ,调研结果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调研对象中公共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新建图书馆数目激增,但大多数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存在误区,如盲目追求面积大、外观美等.研究国外有代表性的7所图书馆的建筑特色、设计理念、功能实现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我国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建筑设计品位,注重读者实际需求和建筑文化,并为使用者带来舒适和便利.  相似文献   

9.
《图书情报论坛》2007,(4):F0002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位于武昌沙湖南侧,紧邻正义路,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在同类型省级图书馆中排名第一。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作为湖北省“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它将成为一个融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环保、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荆楚文化蕴涵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湖北省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李明华的图书馆建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华是我国图书馆界的知名学者,他的图书馆建筑思想主要有反对奢侈浪费和华而不实的图书馆建筑,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业主与建筑师等各方面要全力合作,图书馆馆长在新馆建设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建筑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 8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舍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1981~1989年间,全国有半数以上的高等学校建成了新馆,总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是1956~1980年间建筑面积的2.36倍。新馆的建设,既改善了师生的学习环境,也为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上,80年代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期。在此之前,国内图书馆建筑基本上采用的是固定功能模式和混合结构技术,外形比较单调,藏书空间与阅览空间分离,布局缺乏有机联系,灵活性、适应性和扩展性较差,阅览、藏书和办公环境也不理想。80年代,国内图书馆界注意吸收国外图书馆建筑设计思想中的精华,在新馆建设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尽如人意的遗憾。本文对北京市十年来新建的馆舍进行研究以总结80年代的成就,并为未来的图书馆建筑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懿娴是我国系统研究图书馆建筑的第一人,她在图书馆建筑选址、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图书馆布局与模数式设计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我们现在建设新馆时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探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图书馆建筑特性、功能布局、网络化和环境设计理念等进行论述。以广西图书馆新馆为例作一些介绍。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图书馆建筑理念发展的分析,以具体的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案例,指出《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一书在理念和实践两方面对当代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化建设迅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校图书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人们所认识。全国各高校相继出现了建馆热。1980年底,全国高校拥有馆舍面积132万平方米。到1985年底,有200多所学校落成了新馆。馆舍总面积增加到279万平方米。五年期间净增馆舍147万平方米。这批新馆中,个别的已跨人世界先进行列,不少馆已是国內先进水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已建成的图书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对几十所高校图书馆的实地调查,以及看到的许多文字材料,认为建馆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杭州图书馆新馆为例,从杭图新馆的建设背景和建筑设计思想入手,着重介绍其服务功能与布局特点,指出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为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刊》2006,28(4):F0004-F0004
沈阳市图书馆新馆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南端的科普公园内。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左右。是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04年6月12日动工兴建,2005年6月1日,新馆建成并局部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公共图书馆的新馆建设尤其引人注目。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的概况,从公共图书馆的外部建筑环境和内部建筑环境进行分析,系统地讨论各个环节的实施,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图书馆建筑空间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对国际图联"IFLA/Systematic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提名或获奖图书馆和获得美国"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图书馆的自然人文环境展开研究,能够为我国图书馆在旧馆扩建或新馆建设中建筑空间体现自然人文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获奖图书馆中馆舍内外部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建设较好的部分图书馆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这些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相关实践经验。[结果/结论] 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需要创新设计理念与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引导图书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并最优组合促进阅读的空间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