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汉作为经学意识的深化期和经学的完成期,儒家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形成了经学化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西汉《诗》学阐释主体的思想视野,其实就是一种经学视野,即从经学角度对《诗》进行符合礼教及其意识形态的阐释。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经学视野中,西汉《诗》学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学思维方式是围绕圣人之言和儒家经典发展而生成出来的一种模式化的思维习惯,这使得两汉经学思维显现出狭隘、封闭的特点。经学的狭隘性思维导致了汉赋文体摹拟成风,因循守旧的特点。汉代经学一方面是与政治结缘,受其约束,虽成为官方学术但没有自由言语的权力,经学的生机开始被扼杀;另一方面重承袭,好"引经据典",  相似文献   

3.
就思维方式而言,中国美学别样于西方美学重逻辑思辨的显标示是重整体直觉思维。这种审美思维特征的形成,显然与“道”有密切的关系,且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试对此作一约略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汉作为经学意识的深化期和经学的完成期,在先秦诸子经学意识的基础上。儒家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形成经学化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西汉《诗》学阐释主体的思想视野,即从经学的角度对《诗》进行符合礼教及其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阐释。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经学视野中,西汉《诗》学呈现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特质。我们要真正理解西汉《诗》学的基本原则,也必须从这个视野着眼。  相似文献   

5.
经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学术,对古代文论的生成、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积极的促进作用方面,也体现在负面的制约作用方面。其积极影响,一是表现为经学元典构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要思想源头。并从思想原理和话语表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是表现为后世经学家对经学的阐释、解读及理论著述促进了古代文论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宗经”意识的形成和“依经立论”文论建构模式的确立。经学对文论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文论家的影响而体现出来,这种影响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经学元典创始人的思想与文学观的关系;二是经学家的经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关系;三是文学家的经学思想与文论思想的关系。古代文论对经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经学在文论领域的普及;二是文论家对经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改造,从而为文论和文学服务。经学与古代文论的密切关系表明,从经学角度对古代文论进行研究,或许能更清晰准确地把握古代文论的思想精髓及生成、发展演变的真正原因。探索经学与古代文论的关系,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的敬畏等方面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当前创造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成、思维方式等,分析了蜀学文化传统对郭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反映方式,它是由思维结构、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等构成的主体的认识定势和运行方式之总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深深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是从真善美统一出发,知情意统一的思维结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直觉、意象、经学思维方法,从"实用"出发到实现"内圣"的思维运行程序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10.
刘军 《考试周刊》2011,(74):35-37
经学独断论在中国古代曾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是提供政治合法性和价值有效性论证的意识形态,还是科举取士的内容与正统标准。也是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学者的学术创造则以注释经典为基础。近代伊始,经学作为合法性资源已走至穷途末路.在经受了认识论与方法论两方面的批判后.经学独霸天下的局面彻底消失。对经学独断论进行批判的这一过程不仅为中国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解放思想及新思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促进了国人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关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老子哲学基本思想和范畴命题入手,论述了老子哲学对中国美学的意义:一、“道”的哲学成就了一种伟大的、形而上的超越思想和传统,并对中国古代美学重意象、重直觉感悟的思维特征形成有重要意义。二、“德”的范畴提出,说明老子“道”的哲学,实际上也是关乎人生论的,这对中国古代以人生意义追求和人生境界实现为主题的美学形成有启示意义。三、“有生于无”论,则提供了一种特殊、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即从负面和“无”方面看问题,这对中国古代美学辩证思维方式和许多范畴命题形成,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习策略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又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是对思维过程的再思维。这种思维后的再思维,就成为今后学习新知的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学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 ,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 ,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 ,重感性形象、轻抽象本质的形象性特征 ,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 ,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五四”启蒙思想核心的民主与科学,促进了现代中国新知识系统的形成,这种基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系统在文学创作、社会思潮等领域发生泛化,对中国诗歌的现代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对传统诗歌的思维结构和思维程式产生激烈冲击,传统诗歌思维重直觉感悟、重整体辩证的思维程式被重客观、量化、理性、实证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在思维形式上由以情为主转为知性重理,在思维导向上由尚虚为显到尚实为显,在思维过程上由字思维过渡到句思维,共同展现出古代诗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变革与转向。由于这些思维特征的改变,造成了现代诗歌取材的客观化、情感体验的综合化、语言表达的逻辑化、审美趣味的知性化,驱动了现代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等方面探讨生物学思维方式特点,提出生物学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必须深刻理解三重表征的含义、特点、形成阶段与教育教学意义,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表征教学;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多重表征,促进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形成,为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供新角度。  相似文献   

17.
经学是帝王思维的直接产物,经学的勃起与战国后期的造圣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学与帝王思维直接联系到一起发生在汉武帝一朝,此后遂成制度。以经治国系出于统治的需要,其思想原则是把社会群体的思维划一到服从皇权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其背后实则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英汉互译中,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方式转换。本文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观点和方法.并探讨了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四个阶段。儒学对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意向思维更倾向于用情感判断代替认知,这和西方的求真思维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方面,意向思维在人的意识里还有大量的遗留,另一方面,也由于特殊的人文环境,那种重说教、重伦理评价和将人物道德面目两极化的倾向仍然十分突出。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不深入了解传统思维的影响,就不可能深入地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