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贡伟浩  甄真 《考试周刊》2014,(78):152-153
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了解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向初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北二外开设的"中国文化简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章认为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要从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多方面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课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完善国际汉语教师学科知识体系的作用,该课程的开设要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国际汉语教学需要、汉语推广需要和科研需要,因此该课程的开设要遵循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学过程可采用探究法、比较法、信息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他们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面向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十分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期待与教学对象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课程内容的适当选择就很重要,授课语言也应简单明了。同时,适当开展自主体验式学习,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化理解和汉语学习于一体,都是使留学生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汉语文”课程是为蒙授生开设的学习汉语的课程。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往往把汉语的学习仅作为掌握交流工具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本文认为在对蒙授生进行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利用汉语中蕴含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为汉语国际教育大踏步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也对对外汉语课程提出了文化传播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在众多课程中,古代汉语课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该课程在海外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讲授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了解外国学生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革新,也就成为这门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2012年,教育部颁发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与传统"对外汉语"的区别,"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文化类"、"外语技能类"、"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类"四个系统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和分析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目的.将调查结果与汉语教学课程联系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教学课程丰富多彩,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项目,包括政府层面推动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广西各级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以及职业院校推进的跨国式人才培养、互派师生、短期互访、文化交流、夏令营等。当前,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呈现共赢共生的特征,语言教学成为交流合作的热点,联合培养成为合作办学的主轴。但同时也存在宣传力度不足、体制了解不充分、协议落实不到位、专业领域欠均衡等问题。有必要重视基础研究,科学统筹引导,完善交流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制订广西与东盟国家职教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吴思霖 《知识文库》2023,(19):192-194
<正>OBE是以产出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本文试将OBE理念融入汉语国际教育实训课程国际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与国际汉语语言技能教学的教学实施中,探讨如何在课程中体现OBE理念,以及如何做好两门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并提出了课程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意为课程标准的制订以及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提出建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本专业通常会开设实训课程,以满足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训练需求。国际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与国际汉语语言技能教学是广东培正学院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两门专业选修课,  相似文献   

10.
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讨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教学、实践等问题,认为语言文字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扎实地学好"现代汉语"是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现代汉语"课程要有别于中文其他专业的教学,要在教学中突显专业特色,要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英语听说课程应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视角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听说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技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设置。文学语言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语料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加强对文学史和重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外文化对比和"跨文化"视野的研究是文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原则。专业硕士应加强对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核心文化"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线上直播教学的开展日趋成熟。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巴基斯坦留学生为例,分析国际汉语线上直播教学的优势、局限性、操作注意事项、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要求。笔者着眼"唐诗入门"课程,从五方面进行阐述,为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有别于一般师范教育者,要在中华民族重视师德的师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类教育者应当具备世界各民族教育文化多元的意识。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二语教学在转型中获得中外对比在教育、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营养补充,改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历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赴外培训"双轨并行"的态势。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世界潮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应是未来教师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有所谓"敏感话题"的困扰。在敏感话题的应对中,存在着不置可否、被动回避、强势应对、火上浇油、否定一切五种情形,这些都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障碍。对于常见"敏感话题",回应与处理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传播沟通能力,以平等谦和的态度,针对留学生的国家背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多元文化的意识中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根本目的是利用"敏感话题",引导和激发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从而有效进行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16.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满足专业的需求。该课程教学应从教学实践出发,培养学生从汉语知识到汉语教学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解释和教学现代汉语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如何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是国际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好感和认同,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指出了“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是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因目前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规定,学术界也极少有公开出版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研究此课程的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鉴于国内外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复杂关系,本文认为其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应"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在总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之前的本科阶段课程和专业硕士阶段所设全部课程基础上,以"避重复,强应用"的原则处理与这些课程的关系,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其次,正确处理"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之间的关系。结合新形势挑战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和所教对象的实际需要,以"怎样教"为核心、重点和落脚点,从"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三个方面考量,构建课程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师》2011,(24):74-74
<正>为更好地了解国外教育现状,加强中外教育的交流,《中国教师》杂志"域外广角"栏目特向广大作者征集稿件。一、内容要求来稿内容包括:介绍国外的教育改革,评析国外的课程与教学,畅谈国外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描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课程是师范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师范性的突出特点。然而,作为一门传统课程,现代汉语课程的开设价值曾一度受到过教学界、学术界部分人的怀疑。尤其是在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一套规范的教学模式,甚至没有一套适用的教材,这就更需要师范类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的专业教师去努力探索与研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重视从师技能训练,突出师范院校特点,打破现汉教学瓶颈,培养优秀从教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