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中有些字与该系列不同的组类有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如历组和无名组卜辞中有的字构造不同,无一和无二类有的字书风不同,还有些字因为占卜内容或用字习惯不同而仅见于无名组。它们可作为判断卜辞组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7,(4):62-65
关于谥法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一般认为起于西周初。甲骨卜辞中的祭祖卜辞记录了商代先王的名号,经过对这些商王称号统计后可以发现:四期卜辞以前的商王尊号一般采用表示大小含义的冠首词加上天干来称呼,而五期卜辞对商王的尊称则遽然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冠首词都是文、武、康等表示褒扬意义的称呼,与后世谥法制度成熟后定谥的方式极为相似,这说明商末卜辞中的商王庙号已经具有了后世谥号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建构起了周全的计时系统。各个层级的计时概念通过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来映现。其中"时称"是最低的时间层级、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商代甲骨卜辞中使用很频繁。由于甲骨卜辞刻写来自不同的人,这些人又根据其刻写文字风格和所处时代分成一个个组类。从组类的角度研究甲骨语言,可以探析语团的语用差异,这是目前甲骨语言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论文从最小的时间表达形式出发,力图厘清殷商时期人们在时间语用上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24-126
征伐人方是商末的一件大事。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皆有记录。相关卜辞有150条,从郭沫若开始,众多学者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相关的青铜器铭文却较少有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知铭文中的为地名,而不是人方首领之名。无敄不是人方的首领,而是举族的族长,并协助商王进行祭祀。  相似文献   

5.
甲骨黄类卜辞中,见有"■巫九■"一语,主要出现在与军事相关的卜辞中;本辞应从李学勤先生意见,读为"■巫九骼",并可和"■巫九■"对读。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相关卜辞可知"■"为地名或人名;"骼""■"为占卜时用的骨板或龟板;全辞大意为"地(族)之巫用九块骨版或龟版进行占卜"。  相似文献   

6.
刘风华 《语文知识》2013,(4):144-145
《小屯南地甲骨》625版为无名组卜辞,释文第一辞后段残失,但对应卜骨仍存,解决这种矛盾的合理解释就是此版下段接缀的残骨为误缀。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14-115
"帚"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粪也",是用以扫除的东西,甲骨卜辞中并没有使用这一本义,学者们通常释为"妇"义。通过卜辞语顺可推断,表"扫帚"的"帚"与卜辞中表"妇"义的"帚"是二词一形,即同形字的关系,并非同一个词。"帚"与"妇"通过加形符的方式分化,以此避免"一字多音义"造成的混淆。  相似文献   

8.
三宾句是甲骨卜辞特有的一种句式,前哲时贤已有过研究。论文从语义、途径、认知、例句补证四个方面重新探讨甲骨卜辞三宾句。  相似文献   

9.
战国楚简与殷墟卜辞对读可以互相发明。1.殷墟卜辞的“■”,楚简中写作“册告”“册祝告”,传世文献中则写作“册祝”“策告”,书写形式和表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以简册报告”“称册祝告”的意思仍然沿用。而且,从清华简《金滕》(《尚书·金滕》亦然)可见古人的册告仪式和背景信息,而卜筮简则可见册告的较完整句型。2.楚简中的“习贞”,对应殷墟卜辞中的“习卜”,二者均有重复占卜的意思,均位于前辞的位置。3.殷墟甲骨无名组“习卜”的最高次数为“四”,表明重复占卜四次,共占卜五次,与目前所见成套甲骨为“五”的情形相合,但有一版“六卜”午组卜辞和一版含序数“七”的师组卜辞可能是特例。4.与“习卜”相关的“三卜制”耐人寻味,“三卜”现象的确存在于殷墟卜辞,但承担三卜的人物是否分属于王(元卜)、右卜和左卜还值得进一步讨论。5.论文还对殷墟卜辞的“习卜”辞进行了辨析,去除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0.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附近的一整坑的甲骨,从卜辞的内容、字体风格等方面来看,都与殷墟王卜辞有很大的区别,占卜主体为"子",我们把这批材料列入"非王卜辞"中。之前出土的甲骨卜辞中非王卜辞数量较少,花东甲骨的出土丰富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史料。学界对这批材料所属时代、占卜主体、主要人物以及占卜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我们对殷商时期的贵族生活面貌也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课本第三册中《从甲骨到缩微图书馆》一,错误地认为甲骨是书籍的雏形。甲骨是古代(尤其是商代后期)书写或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一种古老字,其内容是当时人们占卜的记录,故又称甲骨卜辞。甲骨的这种性质和用途就决定了它只是当时字使用的一个特殊方面而已,不是当时流行于社会的主要字形式,甲骨卜辞更不是所谓的书籍。当时的书籍是先商时代就已经产生并一流传于后世的“典”、“册”。  相似文献   

15.
“天子”考     
“天子”一词,产生于西周。西周之前,商人不称“天子”。在商代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有关历史文献中,没有“天子”一辞出现。《史记·股本纪》说:“汤既胜夏……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司马迁的这种说法,乃是根据后人的观念称呼古人的。在卜辞里,商王称“王”,称“余一人”。《商书·盘庚籍》里盘庚也自称“予一人”,不称“天子”。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说“汤乃践天子位?”会不会天禄石渠别有所藏?或太史公另有其据呢? 不会的。天禄石渠我们虽不可见,但从大量的卜辞来看,商代帝王与上帝的关系紧张,商王武丁就经常担心着上帝会不会作祸于自己。他问:“帝其作王祸?帝弗作王[祸]?”还问上帝会不会降(?)(饥馑,一说干旱)于自己的国家,会不会致咎于自己。如此担惊受怕的商王,那里还会想到去做受命于天的“天子”呢? 周代之前,人们对“天”的认识,还没有和万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卷十三田部:"田,陈也。树谷日田。象四。口、十,吁陌之制也。"①清代以来,诸家释田主要依据许书,然其引文、句读及注解却各本有别。诸家释田所引许书原文的差异,不仅存在版本和校勘的问题,而且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四字音形义的认识。据今所知,田字出现最早的是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田的甲骨文最基本最简明的作田形,也有笔画繁复作种种钩连图案的。卜辞中田的常见用义主要有两种:一是"田猎",一是"农田"。多数学者认为这两种用义的田非同一字,有的学者则认为二者有一定联系。我们在考察二"田"间内在联系及田字由来时,只…  相似文献   

17.
以甲骨中“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在“受”“止它”类卜辞中,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富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与甲骨卜辞的研究,证实了殷墟是商代晚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所在,证明《史记》等古代文献关于商代历史的记载是可靠的,把商代的历史变成了信史。由此推断,《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古代文献关于商代以前的夏代的历史记载也应当是实在的、可靠的。那么,夏代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是什么呢?也就是  相似文献   

19.
殷商时代,先民生产力水平低下,灾祸的降临严重影响生活,殷商先民为防灾避祸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占卜活动。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录着先民对各类灾祸的畏惧和重视。本文意在全面梳理甲骨卜辞“灾祸”义词语的使用特点和组类差别,找出其中的异同和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全面整理可以发现,花东卜辞中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一类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另一类是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其中“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有“惠+受事宾语+V”、“惠+工具宾语+V”、“惠+地名宾语+V”和“惠+原因宾语+V”4种类型。旧有卜辞中,未见“惠”字后面跟有原因宾语的例子,因此这种“惠+原因宾语+V”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应为花东卜辞中首次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