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版教科书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新教科书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2.
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究竟应坚持怎样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当我初次成为一名教师时,只知道学生是教育对象,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学知识、学本领、学做人。新课程改革后,学习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尊严,有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学高为师"这一命题原本应该包含好学、治学、博学三重意蕴,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只看到了博学,便以学问高低作为培养和考核教师的基本依据。这一认识错觉造成对教育本真的种种遮蔽:中小学教育表现出知识中心主义和教师霸权主义的倾向,教师教育异化为学问家取向的教育模式,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存在合法性受到挑战。不可否认"学高为师"之真,然而也不可无视"学高为师"之伪。只有去伪存真,才能真正认识到教师专业的特质。教师的专业责任不是给学生灌装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专业内核不是教学问而是教学生学。教师不一定要成为学科知识领域的学问家,但一定要成为在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之间建立联系的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把传统的"要我学"被动教育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的教与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管学生服的家长式教育,而是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乐于教、善于教,学生爱于学、勤于学。  相似文献   

6.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适合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中,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这就是适合教育产生的理论依据。因此,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起包办作用,只能做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服从者,而应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少教多学教育理念下,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和质量。少教多学突出了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在课堂注重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切实能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高效地学,在教师良好启发和引导下,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构建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融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有与学生的“学”密切配合,同频共振,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合一”.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的学习探知.同样如此,学生的高效学习活动,是为了推动教师深刻的教学活动.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师的“教”作为主要活动,忽视“学”进程的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经常游离于教  相似文献   

10.
“少教多学”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之前的知识讲解 模式,重视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探索的兴趣,强化学 生的自学意识以及能力,对课程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促使知识 教育效果实现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构建高中课堂时可以 运用“少教多学”策略整体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 的探索空间,促使学生能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运 用。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借助“少教多学”理念提升学 科教育的积极意义,探索教师激活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我校由于教师编制紧,班额大,教师工作量相对大。教师不能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一刀切,以致相当部分学生学不了,不想学。学生自立性差,学生自主性差,学生自觉性低,学生学法落后,学生学习无劲。在初中生身上表  相似文献   

12.
正"少教多学"是指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的时间,强调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独立个体。教师的"教"应该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为着力点,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那么,为什么教师要"少教"?学生学什么才是"多学"?难道只要教师做到"少教"就一定能实现学生"多学"吗?这些是需要首先澄清的问题。一、"少教"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全人教育,而非单一地灌输知  相似文献   

13.
齐志煜 《陕西教育》2003,(10):18-18
21世纪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  相似文献   

14.
高职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转变观念。教师由讲演者变为导演者 ,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不断“充电” ,进而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 ,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即人作用于人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负教的责任,学生要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一个侧面着重写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体观。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常用的教育方法。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在批评学生前要多思,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策略,批评后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即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诸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负教的责任,学生要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纵观过去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听从于教师。如此,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性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经典短文《我对教和学的思考》中,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我终于感到,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意味深  相似文献   

20.
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传播过程不是教师以一种简单的、固定不变的形式进行的单向灌输,而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或者说,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传播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能算“独白”而非教学;而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只能是“自学”而非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在知识传播中,即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