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是一种体现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化现象.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科学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着为人类造福的社会价值.为人类带来社会福利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和最终价值目标,表现为科学的社会福利特征;科学是获取社会福利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内质和形态,也就是社会福利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例如:国家所有制、民营社团所有制、股份公司的普遍发展,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政府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等。那么,该怎样认识这些新现象、新变化呢?下面仅就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作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对目前活跃在中国社会福利领域内在种不同组织各自的活动方式和生存特点的介绍,概括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提供模式的总体特征。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思想是对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社会福利对象的确定和帮助有直接影响的理念和价值观,是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的社会福利思想即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的有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福祉观点体系。研究邓小平的社会福利思想,对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福利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政府逐步建立了单一封闭的社会福利事业体系。80年代中期,民政部在改革中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新思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社会福利社会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社会福利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走多元参与式的社会福利社会化道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服务的民营化,不断完善非营利组织,加紧招募和培养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的思考沈洁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理论思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在社会结构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功能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在现今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既相互包容,又并行不悖,二者各具有独自的理论体系,也是...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明的成果,在西方近现代史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而现代自由主义是在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政治哲学思想,它主张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国家适当干预经济,关注社会福利,变消极自由为积极自由,变消极国家为积极国家,并在实践中获得极大成功,成为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思潮。本通过对现代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认识,粗浅地总结阐述了现代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思想,以期对现代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正确的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贫困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贫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福利研究,也开始从传统贫困的认识观中游离,把分析问题的注意力由经济领域转向生活问题的领域。其社会功能也逐渐与社会保障相区分。文章提出:社会保障注重来自经济方面的贫困,社会福利注重来自生活方面的贫困。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人们面临的生存权问题,社会福利则是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救助解决面临的生活权的问题。两者是社会安全稳定机制中的两种相互平行又相互制约的体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保障是从宏观的社会问题入手,社会福利则是立足于微观,从将社会问题具体化了的生活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福利现象的出现,有众多的理论解释路径。文章以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为例,梳理了对社会福利的解释性理论,分析了我国新农合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制度合理性和政策回应性。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中国社会福利研究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方式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是新兴议题,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是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政策议题。中国社会如何处理社会学取向与社会福利政策取向的生活方式研究,是个既关系到如何深化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研究,又关系到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从中国社会状况与欧美学术传统的角度,探讨生活方式与社会福利研究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帮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中华文明典籍的传承者、捐赠公益事业的慈善家、从事图书馆实践与研究工作的图书馆学家、推动中外交流的文明使者。他们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引导和激发了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中国图书馆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帮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中华文明典籍的传承者、捐赠公益事业的慈善家、图书馆研究实践工作的专家学者、推动中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引导和激发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3.
文明史学起源于西欧,19世纪70年代初传至日本,20世纪初进入中国。经田口卯吉、梁启超等人的提倡和实践,文明史学在日、中两国兴起。一方面,中日早期的文明史学拥有共同的理论特征,主张以进化史观取代传统的历史观念,以民众心理、社会风俗等为研究重点,以历史的因果关系、演化规律及公理公例为追求目标,以文明之精神为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另一方面,中日早期文明史家在接受和传播西欧文明史学现代性理念的同时,又因应时势,予以改造与发挥。西方史家认定文明史合于自然科学的性质,中日史家则主要是从社会科学角度来理解文明史;日本史家通过文明史学确立民族自信,中国则出现了明显否定民族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日本早期的文明史学带有较严重的国家主义色彩,中国的文明史家则强调本民族的团结与自救。循流溯源,观同析异,这对于深刻认识中日两国史学现代性的发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康乾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是农业文明的最后光辉与资本主义的始发阶段相对峙,而农业文明还占上风的时代,乾隆的作为不可能超越历史所提供的条件;乾隆卓越地完成了历史使命.看中国历史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完全以西方的社会发展历史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如果没有汉字就不会有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汉字的作用主要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说:在历史上,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极大的团结作用;现实中,汉字能不断适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能适应信息化,并且在汉文化圈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随着汉语在全球走红,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鼎盛的朝代,也是整个古代中国与境外、海外国家相互交往最为密切的朝代。唐王朝的先进文明,成为各国向往的文明,尤其日本自先秦至唐朝都在吸收发达的中国文明。不过,日本自古到今都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对本国文明极为有利的文化吸收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既无所顾忌地“拿来”外国文化、又旗帜鲜明地固守本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以政治文明与社会整体文明的关系、政治文明主体与客体、政治交往形式、政治制度建设与模式设计、政治文明的动力机制以及政治文明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质文替变论源于古老的五行说 ,来阐释历史兴衰发展。质文替变论反映了西汉初年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形态 ,也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途径,从居处形态上说,是由村落到都邑,中国传统的早期国家是植根于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文明;从组织形态上说,是由部落到国家,陶寺遗址是中国国家文明形成的重要物化表征;从观念形态的发展上说,是由祭祀到礼制,实际上礼制就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宗教,祭祀制度与政治制度互为一体是其根本特点。中国古代礼制传统定型于三代之际,但是追根溯源,还应与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和红山诸文化有着一定的内在渊源关系。距今8 000年以前,较早地出现于辽西一带的北方旱地粟作农业、环壕聚落和早期礼制因素之于中国国家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发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