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民族团结精神文化建设、民族团结物质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制度文化建设,这三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特点及其运作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工作的实际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西藏,青藏高原,以其壮美自然的风光和朴实的生活图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和迷恋。在以西藏为主题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第三极》陆续在央视和其他视频平台热播之际,五洲传播出版社获制片方授权,于近期隆重推出图文版《第三极》(中、英文版分别于5月、8月出版)。同名纪录片、图书先后推出,殊成西藏文化传播的"《第三极》现象"。中西方视角下对哲学原命题的思考地域文化的魅力蕴含于人类和自然关系及人类个体生存的原命题之中。西藏被称为"第三极",是从相对于  相似文献   

3.
2005年最后一天的上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格勒博士、五洲出版社徐醒生博士,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处王丕君博士以及《对外大传播》之邀,相聚在位于国务院新闻办附近的“国新书吧”里,就西藏话题进行着热烈的交谈。小小的书吧周围摆满了书,随手拈来《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西藏的故事》、《西藏教育今昔》、《西藏妇女》、《西藏旅游手册》……一横格书架上有不少是徐醒生组织编辑的有关藏学的书籍。对谈开始的时候,窗外飘起了雪花,主持人王丕君高兴地说:“瑞雪兆丰年,这预示着2006年西藏外宣工作又将是一个丰收的年景。”的确如此,《对外大传播》“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镜头中的西藏更精彩》、《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读者反馈热烈,尤其是《真实一定胜于谎言》,几乎在每份“读者调查函”中都名列三甲。大家都说这么明确的观点,这么雄辩的事实使文章读起来格外感到厚重。本次座谈的主角,一个是藏族同胞来到内地成为走向世界的格勒博士,一个是内地走向高原、走向世界的徐醒生博士,他们从两个方向走来,好像是溪水奔向海洋,海洋回归陆地。于是,我们把原本一场多入座谈,分立为两篇文章,以使读者更为明晰地了解西藏外宣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正>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被人称作"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但其空气中氧含量比平原少大约40%,这让不少来世界屋脊的人放慢了步伐。然而,作为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却在过去半个世纪见证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速度。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成为西藏发展的转折点:彻底告别旧西藏政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关税     
为振兴西藏地方经济,中央人民政府还给了西藏“一切关税的税率、税额、税款,由西藏自行制定、管理”的特殊灵活政策。自治区政府以西藏拥有这样贸易权的4家公司(西藏外贸公司、西藏进出口公司、西藏土畜产包装公司、西藏刚坚公司)为大本营,扩大对外贸易。现在全区已有70多家企业挂靠在这4家公司,开展外贸业务。西藏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上海、广州、海口、天津、青岛、大连、烟台等22个沿海城市建立了外贸机构或分公司,借助内地的码头和船只,把“世界屋脊”的生意,做到了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其贸易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内地进出口外贸关税高达200%,而西藏只收80%。由于远洋业务的繁荣发展,每年西藏增加关税收入近3亿元,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小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治化书写的角度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西藏形象产生的背景、具体的文学表现以及相应的叙事策略。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学中的西藏形象被烙上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选择性视角的支配下,西方人摒弃了过去对西藏的"蒙昧化"叙述,着力于强化围绕西藏形成的"香格里拉"神话。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西方常见的叙事模式,"中国人"总是作为邪恶的象征出现在美好的"香格里拉"化的西藏的对立面。西方文学所建构的这种对立分裂的西藏和中国形象与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与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爆炸性增长,各种移动应用程序(mobile application,简称App)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西藏这个我国对外传播的重点题材来说,利用App随时随地的特点,开发制作符合外宣"三贴近"原则、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新媒体产品,不仅能打开涉藏对外传播的思路,也能有效拓展传统纸质出版物、音像制品和互联网内容以外的全新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北京周报社在2013年策划制作了Faces of Tibet(图?忆西藏)App,为2014年西藏民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字学巨著,经世流传,研究者甚多,形成《说文》学。徐铉和徐锴在《说文》学史上占有一尊之位,大徐功在校勘《说文》,小徐功在注释《说文》。本文就大徐本《说文》和小徐本《说文》来讨论"二徐"在《说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达赖集团"和国际涉藏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国际涉藏NGO)对我国西藏的负面传播境外流亡组织"西藏流亡达赖集团"借助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向世界传播,西方国家也将非政府组织纳入自己的轨道,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标,这样形成了西方政府、国际涉藏NGO和"西藏流亡达赖集团"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在历次"拉萨事件"中我国都能发现"达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西班牙长期处于基督教、伊斯兰、犹太三种文化并存的状态,然而史学家对于这种历史现象的认识过程却是曲折的。一方面,犹太知识界经历了从"孤立"说到"同化"认识的转折;另一方面,西班牙史学家也经历了从"基督教一元论"到"多元互动共生"的理论转变。两种不同论域的复合叠加不仅证明了中世纪欧洲文明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有力地揭示了在冲突和交融的两种社会群体关系模式之间还存在着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1.
西藏中小企业在西藏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市场发育程度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西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财务困境,提出了提升西藏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周宏 《文化学刊》2023,(5):157-160
西藏地区红色资源内容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深入研究发现,西藏红色资源凸显着战斗精神、奉献精神、互助精神的精神内核,呼应了时代要求、彰显了民族精神、凝聚了向心力量。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铸牢西藏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刊《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格勒博士:我从藏区走来》、《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读者反馈热烈,尤其是《真实一定胜于谎言》,几乎在每份“读者调查函”中都名列三甲。读者认为这么明确的观点,这么雄辩的事实,使文章读起来格外感到厚重。  相似文献   

14.
几个世纪以来,西藏使人入迷,成为不少梦幻小说和故事的灵感源泉。地域的遥远和藏人信仰的佛教孕育了追求异国情调和奇妙意境的西方的想象力。但是,这种神话不应让人们忘掉现实。尽管那些浪漫的亲西藏人士会感到不悦,我们还是要指出:1949年前的西藏远非他们所说的天堂,在那里只生活着淳朴善良和满脸微笑,过着恬静生活,专注宗教活动的人们。宣传这种论调,无疑是想掩盖西藏现实的另一个侧面。西藏是这样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充满了历史文化之谜、宗教信仰之谜、自然地理之谜的神奇之地———古格王国让无数信徒纷至沓来,无数向往者遐思不已。古格王国的消失,使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王国不复存在,使一个融会着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从此消失。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传奇的童话世界,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原女神。遥远的西藏西部,有一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神秘高原———阿里高原。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年的努力,九冶破产重组--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同时,经过2009年的"项目管理年"和2010年的"制度建设年"活动,一些基础管理支持制度和措施也已基本形成.按照九冶"六年发展战略"及改革的总体思路,今年是"集团化改革年".对于九冶人来说,无疑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重大的历史考验,它也决定着九冶的命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在次之前已经有一冶集团、五冶集团、中铁十七局集团和五矿集团等进行了集团化改革,但是都与九冶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日开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央对外新闻单位乘青藏列车采访团”在青海、西藏两省区采访,历时七天.沿途经过青海的西宁、格尔木,西藏的拉萨、当雄等地,就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运营状况,对西藏、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农牧民生活改变,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采访。来自全国32家对外新闻媒体的51名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报道活动。大规模地组织各路外宣媒体采访西藏,这是第一次。谈及组织这次采访的背景和起因,领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丕君说: “三年以来,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青藏铁路的修建,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外的报道很多,大部分报道是负面的,主要是引用国外从事“藏独”分裂活动人士的话来说三道四。因此在通车以后一个月,我们想组织记者乘青藏列车去亲眼看看通车一个月以来的实际情况.作个判断,让西藏、青海当地的各方面人士说说他们眼中的‘环保路’、‘幸福路’、‘致富路’,可能更有说服力。” 记者们此行肩负着向世界介绍青藏铁路和通车后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的使命,大部分人又都是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让记者们兴奋不已的不仅是列车途跨越莽莽昆仑.穿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绕过藏北草原,直抵拉萨,还因为对他们来说列车就是捕捉新闻的一个绝好渠道。乘车途中,他们接触到乩车长到调度中心,乘务员等铁路沿线的基层人最;到了青海、西藏的藏区后,他们可以直接到普通藏民和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设者家中.和他们进行交谈。一路走下来,他们不但获得了很多新闻故事,而且也产生了很多感受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藏文化周”已举办了四次,只有这次是第一次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香港举行。被誉为人间香格里拉的西藏,在世人眼中是“谜”一样的地方。外国记者基于对它的陌生感经常也会作一些片面的报道。为了澄清外界对西藏的模糊印象,肩负“说明中国”职责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通过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将西藏的纵切面、横段面都展现在外界眼前。当记者问及为何选择在香港办“中国西藏文化周”时,国务院新闻办西藏处有关负责人士说:香港是国际公认的大都市.不仅是经济中心.还是信息、新闻中心。国际上很多新闻社都在这里设有机构。香港本身的媒体也丰富、活跃。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一国两制,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香港媒体对西藏问题并不完全了解,面对西方的误解。有必要通过香港的媒体平台向世界介绍西藏。也让香港人不仅要知道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还要了解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2005年7月15日-7月21日,在香港最有名的国际会展中心大厅举办的本次展览,面积相当于北京展览馆。其中的西藏活佛团为港诵经祈福盛会把中国西藏文化周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厅里达到近万人,可谓人山人海。在这之前,国务院新闻办已就“中国西藏文化周”出国办过三次展览.相比较而言,在香港的活动规模和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是因为活动的主办者抓住了受众特点——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但佛教信仰程度特别高,办这样的展览不仅政府欢迎,市民也欢迎。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2014年1月10日,由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西藏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西藏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家咨询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咨询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持,他介绍了近年来在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解放后至文革结束前,西藏与多省、区、市一样,对外传播基本上是国家层面的对外传播。党和政府是对外传播的唯一主体,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成为对外传播西藏最主要的平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谓的"西藏问题"成为西方制约中国的砝码,西藏对外传播成为国家对外传播战略高地,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重视。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央、西藏地方、社会组织、媒体、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军协同作战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