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地球磁极将倒转”的报道引起人们很大关注,报刊上这方面文章较多。2004年7月19日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下个千年,指南针还能指南吗?》,文章认为:“地球磁极将在2 000年内因倒转而暂时消失几年,也可能会经历更长时间。届时地球大气将被太阳风吹走,进入100千米低空的粒子流会破坏地球高空臭氧层,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也会因为臭氧层对其吸收能力减弱而直达地表,地球家园很可能像火星在40亿年前因失去磁场一样,成了不毛之地……”地球磁极倒转会引发地球磁场暂时消失吗?如果会,消失后会引起如此可怕的灾难吗?地史上是否引发过这样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地磁学与地球内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地球磁场极性倒转周期、稳定的地磁极性间隔、极性倒转过程的持续时间以及快速倒转等现象的时间尺度与地球内部物理化学过程之间的相关性,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地球磁场起源理论研究则是古老而富有挑战的科学难题,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特征及动力学过程是认识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与灾害三大主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时代》2009,(4):112-113
A:地球磁极的方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倒转。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预测下一次倒转将于何时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场的南北两极的确在运动。对过去400年地球磁场的研究显示,在加拿大以北的北极地区磁北极平均每年移动约9.7千米。而近10年来,这一运动的速度不断加快,最快的一年移动了40千米。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转动导致了时间的流逝,倘若地球倒转,会引起时间的逆流吗?试想,在太空中建造一座城市,既不自转也不绕任何星球公转,那么它上面还有时间吗?应该有。但这里的时间却与转动无关,所以我认为时间和一种"场"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搅动了一个场,使得这个场进一步影响了时间的维,从而使地球正常转动的那一刻形成了时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地球的磁场出现了逐渐弱化的现象。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内,地球磁场出现了数次变化很快的变弱波动。他们担心,这是否是一种地球磁极将要倒转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长期背负着“横行”恶名的螃蟹其实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在地球形成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已发生多次倒转,地磁极的倒转使许多生物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螃蟹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  相似文献   

8.
科苑集粹     
月球上也许有生命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了月球的陨石坑情况,认为某些特殊的陨石坑中很可能躲藏着一些生命。在月球极地区域,许多陨石坑处于永久的黑暗之中,比如月球南极附近直径19千米的沙克尔顿陨坑。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岁月中,经常会发生陨石撞击地球或超级火山喷发的事件,这些事件有时会将地表的一些物质喷射到太空中,其中也包括地球上的微生物。很有可能,某些地球碎石携带着原始的地球微生物降落在类似沙克尔顿陨坑这样的地方,这里温度虽然很低,但却因不被阳光照射而温  相似文献   

9.
地球变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这是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共识.但是,有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冒了出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理查德·阿莱伊认为,要是以为地球会越来越热,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久的将来,地球的某些地区将会变冷,而且这种冷暖的更迭或许就发生在几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地磁场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场之一,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磁流体运动,因此,地磁场演化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内部动力学信息;其次,记录在岩石和沉积物中的古地磁信息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历史。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地磁极性倒转行为,为随后板块构造理论和全球古海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地磁场可以有效地屏蔽宇宙  相似文献   

11.
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了月球的陨石坑情况,认为某些特殊的陨石坑中很可能躲藏着一些生命。 在月球极地区域.许多陨石坑处于永久的黑暗之中.比如月球南极附近直径19千米的沙克尔顿陨坑。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岁月中.经常会发生陨石撞击地球或超级火山喷发的事件.这些事件有时会将地表的一些物质喷射到太空中.其中也包括地球上的微生物。很有可能,  相似文献   

12.
我来谈谈极光、磁场减弱或增强、倒转、磁暴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地球的外部是大气圈,大气圈随着地球转动,并且大气圈时刻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辐射,所以在大气圈中产生了感应电粒子。  相似文献   

13.
"地磁倒转"是怎么回事?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磁场的南北极就在地球的南北两极附近.地磁的存在对地球生物有着极其特殊的保护作用.我们知道,漂浮在太空中的地球时时刻刻经受着宇宙中各种射线、粒子的轰击,其中太阳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源头.太阳辐射中的粒子流像风儿一样,绵延不绝地吹向地球,当太阳耀斑爆发时,数十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亿颗100亿吨级的原子弹爆炸.如果没有地球磁场的遮挡,太阳的各种高强度辐射将径直冲到地表,其危害程度决不小于核电站泄漏事故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潮州市邱丹殉读者问:“如果把全世界的磁铁全部同极相向并强行按压在一起,那么(受此影响),地球的南北磁极有没有倒转的可能性?”希望下面这篇文章能解答你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据国外媒体报道,下个月,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将会对地球与火星探测器之间的通信造成影响。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而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功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  相似文献   

17.
在大冰川时代,整个大陆几乎被冰雪封杀。在冰川的袭击下,千百万种动物在寒冷中冻毙,人类发育初期遭到巨大挫折。大冰期,与生物大绝灭、地磁极性倒转一起被认为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三大谜团,它的成因与规律至今仍然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我们在问:下一次大冰期将于何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美刊文章指出,下一世纪的气候变化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会使疾病蔓延,战争频发。但是,对某些人、某些企业、某些国家,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横财。让我们看看,怎样做到与一个变暖的世界和平相处 沿海城市淹没、农田干裂、洋流无序、热带病流行、冰山融化——人为的温室效应会带来无数紊乱,如果地球气候变化果真如此严重,那么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根本性破坏或许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变化意味着有输有赢。如果全球气候继续变暖,会有很多人发现他们拥有的土地和资源在升值,另外也有人将蒙受严重的损失——这一切发生得会比你想象得要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林泉 《百科知识》2010,(16):20-20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看着春去秋来,树叶绿了又黄,已经对地球没有什么新鲜感了。现在让我们突发狂想,修改一下地球的配置,比如地球停止自转,世界将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地面上的东西会不会飞向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