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社会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负面报道呢?下面  相似文献   

2.
<正>负面报道无论在受众中还是在传媒业界内,都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词汇。负面报道因其负面色彩常常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形成社会化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慎重、认真地做好负面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摒弃"负面报道"的媒体不是一个好媒体,更不是一个全面深入地做新闻的  相似文献   

3.
<正>"负面报道",无论是在读者受众中间,还是在传媒业界之内,都是一个时常会被提及的词汇。负面报道,因其"负面"色彩常常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形成社会化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慎重、认真地做好负面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摒弃"负面报道"的媒体不是一个好的媒体,更不是一个全面深入地做新闻的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石是客观现象。客观现象有正面的,也  相似文献   

4.
负面题材报道中审丑意识的彰显,缘于新闻业和美学审美观念发展,也是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受众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大众文化氛围下的消费共谋。负面题材报道有消极作用,更有揭露丑恶、警醒社会、警示监督等积极作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佳 《今传媒》2015,(4):53-55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负面报道这种特殊报道形式也慢慢受到广大媒介工作者的重视.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下,如果一味否定负面报道,则明显有悖于当代舆论环境;若过分纵容负面报道的泛滥,又可能会引发舆论危机,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影响.什么是“负面报道”,如何把握负面报道的“度”,减少它的负面效果,这是当下关于负面报道行为所需要迫切研究讨论的问题.论文从“负面报道”这一概念的定义入手,结合负面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具体的新闻案例来总结归纳负面报道的两种传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同时,就负面报道所出现的负面效果,应该怎样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控制或者避免负面效果的扩大化,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媒体人对负面新闻持有偏见,认为负面新闻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思想下,负面新闻一直是媒体不敢触摸的禁区。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信息透明与公开的程度提高,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和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从一些固有的新闻宣传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区分"负面的报道"和"报道的负面",负面新闻有了宽松的报道空间。但是,如何处理好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的比例,如何掌握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传播的节奏,如何让负面新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媒体人应当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负面报道”、“负面新闻”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不仅新闻管理部门在说,有关领导在说,就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也习惯了这种说法。究竟什么是“负面报道”呢?按时下的流行说法,所谓“负面报道”,包括了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治安案件、社会丑恶现象等——举凡“天灾人祸”,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人对于突发事件存在矛盾心理: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不愿发生对人类带来任何灾难和危害的突发事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又必须关注和报道好突发事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特别是军队媒体,更有责任把握好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负面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谨慎话题,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块"禁区",媒体报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正面新闻.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民众知情权意识的提高,如今,负面报道已不少见.对于带有负面信息的报道,不能笼统的一概否定,笔者认为:负面报道不等同于负面效果,通过具体的分析、考量、把握,负面报道也可以达到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负面报道"讳莫如深,认为"负面报道"是将报道的"负面影响"理解成为了"负面报道"。新闻是一种正在发生的事实,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时,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谓的负面新闻报道从内涵上说,是对现实中的负面事件的报道。负面事件包括自然性灾害和一切社会性事故,这些负面事件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异常性、危害性,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但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仅从这一点上看,负面事件是新闻中的  相似文献   

19.
要把握好平衡原则。媒体在刊播新闻时不仅要确保新闻真实性,还要注意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要有一个比例的平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合理控制负而新闻的数量,才能够客观反映社会现实,不至于引起过度偏激。  相似文献   

20.
王婷 《记者摇篮》2014,(1):12-13
新闻传播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面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当然必不可少。负面报道由于其聚焦社会反常现象的特性,客观上反映了现实真实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受众传播权利的满足;加之负面报道的取材更容易迎合受众,因此对于大众传媒来说容易形成较高的关注度。但一些时候,一些具有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