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杨娜 《科协论坛》2007,4(8):502-503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社会体制的形成过程,适宜的科学体制是科学真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科学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国时期中国科学社在科学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科学交流,加强科学研究,引进奖励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由于国情的局限和自身民间性质的束缚,致使其成就与目标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当时中国科学体制化程度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从明末清初近代科学传入我国,到1915年和1928年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的分别成立,这都表明我国科学体制化正逐步形成,虽然形成过程中有对英法两国的模仿,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与社会交换的产物.科学体制化的历程是科学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寻找能有效、协调与社会交换的科学组织、研究机构型武的过程.纵观科学体制化的历程,从英国的皇家学会、法国的科学院,到德国的大学,再到美国的大学、工业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科学与社会的交换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广泛,越来越多样化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关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的学者不难发现,自近代科学体制化之后,科学研究一直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们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科学研究的?其影响的程度如何?科学的发展到底更多地受到来自科学之外还是科学内部的影响?只有将这些问题分析清楚,才能够真正了解科学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本文以20世纪前50年近代地质学在中国建制化之后,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为例,分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冯红丽  张培富 《学会》2008,(1):26-30
中国科学社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综合性科学社团,它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科学社团文化。"中国科学社"社团文化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这是由它的创建者——中国留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中西兼容的文化背景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1914年6月创建于美国的中国科学社,利用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权力的"空隙"发展起来,充当国家学术代表,在国际学术界发言,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作为民间科学的象征,虽然受到政府科学体制的挤压,但还是具有相当的力量,在相关科学事务上一方面批评政府行为进而向政府建言,一方面自律科学家群体自身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希冀继续充当民间科学代表,以为新社会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不想在政府的全力统制中道路日渐逼仄,苟延残喘至1960年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学学在中国体制化前的有关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提出对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看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等对科学的组织推动作用,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科学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社股东、股金与改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 《中国科技史料》2003,24(2):95-103
通过对中国科学社“认股一览表”、“交股一览表”和“股金总收入”三份档案资料及中国科学社第一次常年会会计报告的校勘,将中国科学社股东名单及其股金交纳情况清楚展现出来,厘清了诸如章元善、胡适等在中国科学社初创时期的地位,更正了学界一些相关误识。同时,分析中国科学社股东与股金收入情状及发展趋势,结合《科学》杂志经营状况,表明191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社由股份公司改组为纯学术社团,除社员们发展中国科学的主观愿望外,还有更严峻的经济因窘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认为创刊于1925年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生物学学术期刊.它的办刊理念在于将科学与国家的荣誉和国民的安康结合起来,放宽视野,走国际化道路,为中国现代生物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的思想渊源是极其古老的,然而科学学作为一门学科,波兰学者却是"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这一学科的术语创造者和早期研究者,堪称世界科学学史上的先声。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在《在通向科学学的道路上》一文中指出:"科学学可以采纳普赖斯的定义,科学的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M·奥索夫斯卡和S·奥索夫斯基于1935年提出的研究纲要就包含了这个一般的定义。奥索夫斯卡和奥索夫斯基正是用了‘科学的科学’这个术语,并且第一次把这个术语用于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含义上(他们认为,这个术语是T·科塔尔宾斯基教授在1927年创造的)"。过去80年了,奧氏夫妇的这篇科学学的开创之作,不仅极具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今天认识科学的基本功能、开展科学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建设,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学、技术学到科学技术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学和技术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并与科学技术学有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继承它们的既有成果,克服它们的缺点,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是我们当前建构科学技术学研究纲领,走向科学技术学的必经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面向科学复杂性的科学学方法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科学复杂性是科学学所面对的一个挑战.为此,需要加强科学学方法的创新.借助复杂网络文献的可视化图谱,在阐述科学复杂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探讨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科学计量学方法创新思路,并应用蚁群觅食模型对微观到宏观的知识计量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和先进的技术,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战争的威胁等。当代德国的著名学者汉斯·波塞尔就科学发展和科学批判展开了探讨。文章首先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动力,其次论述了科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对科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了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5.
周伟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1-12
比较了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几个科技创新城市的特点,提出了创建研究型合肥科学城的新思路,即把从常规的利用科技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建立长效的研究基地形态的科学城,为合肥乃至安徽在中部崛起中提供一个面向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的中心。研究型科学城的建成,必将给合肥乃至安徽在中部形成吸引人才、积聚人才的品牌效应,也为中部的经济腾飞带来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与科学知识本身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相结合,科学史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这种结合应该是批判性的,带有历史学家独特的认识判断,而独立于当前科学家的认识判断。这些结论同样应该来自于对历史的一般功能,以及当科学成为我们研究对象时,历史如何发挥这些功能的思考。科学史应该将科学严肃地看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一种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522 articles issued in Studies of Science of Science from 1992 to 1999 with the bibliometrical method is made so as to reveal some of its specific properties in carrying articles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是进入新世纪全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对我国的科学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向科学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贯彻"三个代表”思想,需要我们在新时期全面深化科学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软科学"与"硬科学"界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西方学者认为“软科学”与“硬科学”的本质区别是其发展水平不同,公众调查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我国“软科学”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描述,主要强调的是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决策支持作用,这与西方学才和公众理解的“软科学”概念实质上是一致的。运用图形面积比例(FGA)方法,可以界定“软科学”与“硬科学”,也可用于分支学科的硬度测量。  相似文献   

20.
《科学趣味》是20世纪30年代由顾均正等人在上海创办的科普期刊。《科学趣味》题材广泛、栏目多样,以生活科学化,科学趣味化为宗旨,以科学小品为主要的传播形式,成功地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科学趣味》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调动读者的参与积极性,为科学爱好者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