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晶 《兰台世界》2006,(5X):70-70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鼎盛时期,伴随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作为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档案事业也兴旺发达起来。目前史学已达成共识,在西周时期,由于周代统治推行尚重史的政策,使我国的史学发展日臻完善。周王朝不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史官制度,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史书收藏场所。这其中关于“天府”问题的探讨,出现了仁见仁,智见智,众说不一的现象。有的学认为“天府”是周王朝的最高藏书馆,有的学认为它是一种史官的称谓,也有的学认为它是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官府藏书     
陈曙 《图书馆学刊》1992,14(3):55-58
官府藏书是我国藏书业中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主要藏书类型之一。它在保存典籍、促进书籍的流通和学术交流方面有无可非议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官府藏书乃是社会文化产品积累、保藏、整序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对中国文化史有其特殊的贡献,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官府藏书的起源及其意义官府藏书乃指典籍藏书的皇家或政府收藏活动。先前的官府藏书与后来的图书馆藏书一脉相承。仅以“官”和“馆”为例。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官,吏事君也”。后来,在“官”前加表示“客舍”的“食”,即成为“馆”。其释义为“版图文书之处”。因官府藏书有别于私家藏书,故也有人  相似文献   

3.
<正> “三线藏书”是近来在藏书组织问题上出现的一种新观点,即在安排主书库藏书时,完全以藏书的利用率为依据,依次安排藏书的远近位置,以方便读者和图书流通人员。80年代以来各馆的年进书量增长了几倍、几十倍,书库面积需要大大增加,其中大部分图书馆建起了新图书楼,建造的书库有的达到七层、八层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藏书布局的研究要求我们解决新的问题,“三线藏书”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反映。其次,我们应该明确,“三线藏书”的观点是针对基本书库中的藏书组织问题,而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馆起源于周朝,周朝专门收藏典藉的地方称“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图书的官员称柱下史。秦始皇焚书坑儒,使藏书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洗劫。汉代,国家藏书重新得到发展。西汉初,相国萧何在末央宫正殿北面盖了3座藏书阁,其中石渠阁和天禄阁后来成了皇家藏书馆的别称。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等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称“秘阁”,就是皇家藏书馆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仍设置秘书郎、秘书监,负责管理藏书,当时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书达2300多卷,私人藏书也相当盛行。隋唐之际,魏征、…  相似文献   

5.
殷商至秦,是我国古代官府和私人藏书的萌芽,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殷商的甲骨收集,西周的史官制度,春季战国“士”之所藏及秦王朝的官藏体系的确定。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藏书“藏以致用”的思想。自此以后,公私两大藏书类型在几千年的封建藏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保留本”,有的也称“保本存”、“库本”,各馆使用的名称不一,这是指一些图书馆藏书,特别是在建国后出版的藏书中,主要用于保存,极少或基本上不向读者借阅的部分图书。据笔者所见所闻,国内有许多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设立了“保留本”书库。一般情况下,这种图书不予外借,以备特别急需借阅,有的借阅还要单位介绍信,其实是普普通通之书,就因为是放在“保留本’书库内之故。这对充分发挥图书作用来说,“有书”等于“无书”,可算是个损失。产生这种重藏轻用的原因很多,有的馆认为,既设“保留本”书库,就得长期妥善保存图书,免除遭受绝种之  相似文献   

7.
王照年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4-133
介绍三馆迁入崇文院后,随着崇文院从一个依托馆阁藏书为主的文化服务部门发展成为职能更为丰富的文化管理机构,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出现宋人称道的“景徳之制”,也迎来北宋国家藏书“一盛于庆历”的实况。同时随着崇文院时期馆阁地位的日渐显赫,它已成为国家高层次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天下士人向往的琼楼玉宇。尤其在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也益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地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地馆)属国家设置的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它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到一九七九年为止,全国已有四十三个地区(包括自治州)建立了地馆。但是,长期以来,大家不仅对地馆的各项工作没有统一的认识,就连建立地馆有没有必要也还各执一端:有的认为很有必要,有的认为沒有必要。地区究竟需要不需要建立图书馆,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图书馆界特别是现有地馆的同志亟待解决,就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也十分关心,不能不  相似文献   

9.
胡应麟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学者。他酷爱藏书,以一介布衣散尽家财,通过多种途径收藏图书,其聚书达4万余册。为妥善保管图书,他还专门建立藏书室。胡应麟认为藏书当以“用”为目的,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用功甚勤,为一著述型藏书家,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一看题目 ,就知道是一篇关于图书的文章。有书 ,就得有存放的地方 ,小的叫书房、书斋 ,大的叫馆、阁。还有私人藏书、国家藏书。国家藏书 ,有书 ,有馆 ,还得有人管。管理藏书的人 ,古代叫吏 ,现在叫馆员。此三者 ,互相依存 ,缺一不可。图书是图书馆的基础 ,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是图书馆价值高低的标志 ,一个没有书的馆就不能叫图书馆。与此同理 ,馆舍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必备条件 ,没有馆舍 ,就如人没有衣穿 ,就没办法开展工作。有书 ,有馆 ,还得有人管理 ,这样 ,图书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对于这些常识问题 ,也有赘述的必要。图书 ,对于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官方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大系统。宋代藏书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不但具有国家图书馆性质的馆阁经常组织一些著名学者和馆  相似文献   

12.
“书是供使用的”,这是图书馆学的第一法则。藏书周转率正是反映这一法则执行情况的重要数据,它反映出一个图书馆的藏书与读者需求相符合的程度,也是图书馆工作中需要经常了解和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从影响藏书周转率的各种因素入手,对我馆藏书周转率作一简单剖析,从中找出我馆藏书建设和读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工作,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藏书的作用。一、基本情况我馆是一个县级工会图书馆,严格地说,是一个图书室。现有工作人员一人藏书9572册,订阅报刊76种,持证读者750人。1983年元旦正式开放,到1987年  相似文献   

13.
北宋是定都在河南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兴盛时期.北宋藏书事业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特别是官府藏书,不但藏书数量大,而且藏书场所多,它所提供的藏书经验和理论,为以后各代藏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五个方面对北宋官府藏书的来源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乾嘉学者与清代江南私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者不仅在史学上有杰出贡献,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为藏书家,其学问或谓学派的形成有赖于江南地区丰富的藏书。关注清代乾嘉学者与江南私家藏书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研究中国藏书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省级图书(以下简称省馆)是我国大型图书馆的一种,它规模大,藏书多,如何合理地科学地组织藏书,这是省馆的一个重大业务问题。一些省馆由于受书库条件和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藏书组织比较混乱。近几年来,不少省馆新建书库和阅览大楼,因此如何根椐各馆的实际,调整藏书的布局,合理而又科学地组织馆藏,已提到了各馆的面前。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对藏书组织问题讨论和研究不够,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也寥寥无几。其实,在省级图书馆中,藏书组织是一个重大的业务课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书情报资源也是一种国家资源。每一个图书馆的藏书,不再被认为是孤立的,而是看做统一藏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考虑周围的图书资源布局,不考虑各馆、各系统间的协作,交流和书刊资源的共享,一个馆要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这显然是办不到。从国家的图书馆政策来看,只有建立在各馆、各系统的馆际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克服图书馆管理分散和各自为政的弊病,才能使图书资源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利用,并形成和建立合理的图书情报资源布局。  相似文献   

17.
《藏书纪要》是我国藏书史上重要的一部介绍关于藏书技术以及制度等方面的著作,作者孙从添所提出的意见为后代藏书家们恪守不渝。它在我国藏书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我国图书情报界的学者专家们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概念 ,并以此为核心 ,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颇具创新性的。它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藏书建设的局限 ,从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视角与高度 ,将各类文献收藏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来加以审视和研究 ,将馆际协作、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目录报道体系等一系列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带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因此 ,这一理论体系很快被我国图书情报界所接受 ,以至《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也明确使用了文献资源建…  相似文献   

19.
<正> 图书情报是国家资源的观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藏书协作与有计划的共享问题.每一个馆的藏书都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统一的文献收藏体系的组成部分.我国图书情报资源的现状是,非常贫乏且重复浪费.因没有统一的计划和协调,各馆从自己的需要去规划、建设藏书,必然导致这种状况.实行馆际藏书协调是改变上述状况的根本方法.它有利于书的合理分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是我国古代图书事业极其兴盛的时代,社会长期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唐统治者深知“以古为镜”的道理,注重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和利用。唐官府、私人、寺观藏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书院藏书为唐初创,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王朝的藏书体系及管理模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