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观察》2003,(9):37-38
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古城南京遭遇了37年来未见的高温酷暑。南京日报以此为契机,适时地推出了“党报酷暑‘三贴近’新闻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时间不长,却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为此专门批示:“南京日报开展的酷暑‘三贴近’新闻实践活动很好,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李贵梁说:“南京日报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为全省新闻界落实‘三贴近’带了个好头,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长春同志曾经指出:“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群众是历史活动中的实践主体,也是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主体。“三贴近”,关键在于贴近群众。贴近群众是对所有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要求。在这一方面,党报和党报丁作者应当比其他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做得更好。本文主要谈党报发展中的贴近群众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南京日报》作为一张省会城市党报,自今年3月21日改版以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党报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七八月间《南京日报》组织的“酷暑‘三贴近’新闻实践”活动,不仅赢得了南京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也赢得了百姓的赞扬。新闻策划的关键是对新闻资源的有效配置、整合,通过一个…  相似文献   

4.
冯余冬 《新闻界》2004,(1):55-5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一代重要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具体体现,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报道效果的根本途径。毫无疑问,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必须走“三贴近”之路。同样,作为“旗帜和灵魂”,党报尤其是市级党报的新闻言论,也应该紧扣“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  相似文献   

5.
“三贴近”的提出,给新闻采写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党报版面设计实践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因此,作为省级党报的“门面”和报纸风格的表达者——一版稿件安排和版面设计,如何在高扬主旋律中追求“三贴近”,在实践“三贴近”中高扬主旋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闻改革和多媒体竞争中,作为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来说,如何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和品位?这是摆在许许多多地市报同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目前来看,不少地市报一方面发展多元经济,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他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挖掘、用足、用活“三贴近”资源,打造了一批“三贴近”精品工程,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他们当中,有的开展“三贴近”活动,有的推出“三贴近”的精品专版和专栏,如芜湖日报社开展“党报进社区”活动架起党报连心桥;《怀化日报》推出《民生在线》版搭建党报互动平台;《平顶山日报》创办“百姓故事”栏目增强党报感染力等。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希望地市报涌现出更多的有关“三贴近”的品牌活动、品牌专版和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7.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新闻宣传质量,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是党报新闻工作永恒的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目标。“三贴近”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党报新闻工作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实现“三贴近”有很多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单位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之后,各新闻单位立即行动,很快落实。对地方党报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党报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党报的新闻报道要实现“三贴近”,首先必须从要闻版入手,加大改革力度,进而带动整张报纸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地方党报作者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地方的主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如何实现“三贴近”?本文认为,只有地方党委和政府,新闻主管部门,新闻单位和众多新闻从业人员携手联动,齐心协力,才能使地方党报的新闻报道有效地实现“三贴近”,并使这种“三贴近”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态势,“三贴近”要求明确,但知易行难,“三贴近”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需要上述四个方面携手共进,艰苦努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媒体,特别是各级党报,“三贴近”一直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三贴近”既表现在版面元素上,也表现于我们从业人员的思想作风和采编理念上。所以,“三贴近”不是口号,不是教务,是具体的新闻实践。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常感到要做到“三贴近”,必须实些,再实些。  相似文献   

11.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新闻宣传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舆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于新闻工作“三贴近”,一般中央级的大报已经做得较扎实,其实,“三贴近”对于地市级党报具有更迫切、更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既是地市级党报的责任,更是其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贴近群众:党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事新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三贴近”,其中每一个“贴近”都很重要,且相互之间关系密切。若缺失哪一个“贴近”,则另两个“贴近”就无从落实。本文主要谈党报发展中的贴近群众问题。李长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14.
杨龙 《新闻窗》2007,(4):46-47
党报如何与市场接轨?党报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三贴近”?党报如何做大做强?盛夏,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亲身体会了新闻竞争的“火热”,并考察部分党报。其服务性与市场性相结合,从服务中体现“三贴近”的成功经验,值得全国的党报学习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各地视察工作时,多次提醒各级党报的负责同志:“新闻报道如果不贴近,群众不爱看、不爱听,导向也就失去了方向。”他还要求党报工作者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给党报的新闻改革,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无锡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三贴近”与新闻宣传》征文,6月10日评选揭晓。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穴3篇雪:从读者的需求中寻找“三贴近”的途径应金泉沉下去再沉下去刘庆鹰真正确立读者主体地位———试谈地方党报践行“三贴近”中的亲民意识蔡贵方二等奖穴3篇雪:认准机关报定位做好“三贴近”文章宋汉炎李迎涛“三贴近”与“三服务”姜圣瑜务求“贴近”凝笔端陈宗安三等奖穴4篇雪:贴近群众:党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丁柏铨驻站记者也要努力践行“三贴近”杜金斗以“三创新”落实“三贴近”张志欣落实“三贴近”提升党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勇 《青年记者》2004,(7):56-56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新闻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创新的基础。因此,应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从实现新闻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三贴近”的角度,还是从强化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这“三项”教育的角度,以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学习毛泽东新闻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党报群众观又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而且对我们当前的党报群众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