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看到儿子从近邻一位十岁的伙伴手中借来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年!月版)时,我不仅不敢高兴,心头反而不由据一沉。既然从该书封面上知一悉《花季·’雨季》获得过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与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心头发沉呢?其实,好书未必本本都适合小学生读,《花季·雨季》的走上小学生的阅读书架恰恰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即小学生读物的青少年化。所谓小学生读物的青少年化,指的是让小学生读那些本来只有大中学生甚至社会青年才适合读的书。概而言之,小学生读物的青少年化…  相似文献   

2.
1996年郁秀的《花季·雨季》可以说是青春读物领域标志性作品,是国内青春读物市场上的第一本畅销书。从2000年到2004年一些出版社相继推出了超级青春读物畅销书《三重门》、《我为歌狂》系列、《幻城》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与此同时,青春读物出版局面骤然打开,涌现出一批青春读物作者,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也形成了一股青春读物热的现象。2003年到现在,在图书市场最为热闹的莫过于青春读物,面向青少年或以青少年为题材的青春读物销量均位居前列。在青春读物热的背后似乎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一、青春读物市场的空白促成了青春读物热…  相似文献   

3.
精心筹谋种稻成米──“自画青春”丛书策划实施琐谈赵萌,徐莉萍著名少儿教育专家、报告文学作家孙云晓曾说:这套丛书值得中学生的父母和教师一读,“因为这是形象的少男少女心理学和社会学。”“在评论深圳女中学生郁秀的《花季·雨季》时,我认为其更大的价值是非文学...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心开始起航──读《花季·雨季》后感张成淦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因此,研究时代,不可不研究青年,要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去培养接班人,更不可不研究青年。《花季·雨季》这本长篇小说本属文学作品,但出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能,...  相似文献   

5.
近观今日文坛,有一个现象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那就是从1996年开始,一个名叫郁秀的深圳女中学生拿起笔来用她那尚属稚嫩的笔风和不太拥熟的文字写了一本叫做《花季·雨季》的书。这本书的价值除了其直接由中学生描写中学生自己的生活之外,还在于它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自己创作的校园小说兴起的源头。有著名作家称:《花季·雨季》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记一笔。这本书至今共印了十三次,发行量是一百三十万册,还获得了1997年度的“五个一工程”奖。自郁秀之后,一些很有灵气的中学生突然发现原来不止于作家,就是自己或者是同龄人…  相似文献   

6.
《卡波特》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的传记电影,但它在美国一上映.就获得了影评家们的广泛好评。戴维·丹比在《纽约客》上称赞它说:“这是一部最深刻详尽的有关作家创作与性格的电影。”杜鲁门·卡波特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因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一举成名时才21岁,他的美少年形象使其成为纽约  相似文献   

7.
读高中二年级时分文理班,可能是受电影《蓝色档案》的影响太深,我一心一意想学文科,将来读法律系、当女当官。有的同学对我说:珐官受政治左右太厉害,一旦有运动就会受到牵连,千万别学法律,否则将来会后悔·父亲也说学文科没有学理工好,若学理工,将来可以改文;倘若学文科,想改理工可就难了。自己一想,似乎也是如此,现代名人中就可以找出若干这样的例子,于是学文的擞心也动摇起来。  相似文献   

8.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昆特·格拉斯新近推出的小说《辽阔大地》,在正式出版以前就引起德国文坛和众多读者的广泛关注。1999年4月,在法兰克福犹太教区举行的一次“文学论坛”系列讲座会上,作家昆特·格拉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莱希茨基博士主持了会议。两位大师要向人们介绍一部描述德国统一的小说。会议大厅里气氛肃穆,寂静无声,昆特·格拉斯朗读,文学评论家马丁·吕迪克认真地做笔记。吕迪克后来评论说:“这给我们的感觉太妙了,大师又回来了。”人们都说:“格拉斯的新作,德国文坛世纪性的小说。”我们不应忽视这场文坛壮景的序幕,虽然这只是围绕着一本小说而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电视台的《四世同堂》、《渴望》,是道地的“京派”电视剧;上海电视台的《上海的早晨》、《十六岁花季》,是道地的“海派”电视剧;天津电视台的《龙嘴大铜壶》、《乔迁》,是道地的“津派”电视剧;广东电视台的《商界》、《公关小姐》,是道地的“岭南派”电视剧;辽宁电视台的《雪野》、《篱笆·女  相似文献   

10.
明天出版社继1997年为青少年读者推出《金犀牛丛书·小说卷》之后,最近又将推出《金犀牛丛书·散文卷》。加盟《金犀牛丛书·散文卷》创作的六位女作家,毕淑敏、迟子建、徐坤、蒋子丹、方方、铁凝都是当今文坛颇具实力并风头正健的中青年作家。她们集合在“金犀牛”的旗帜下,撷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女性细腻优美而不失大气的锦绣文笔,传达出对世界、人生的爱  相似文献   

11.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有自己孩提时代的记忆。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幸运的,他们中的好多人在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中,会自豪地说小时候有一套书深深影响着自己,它给自己乐趣和智慧,给自己前进的力量和勇气,它就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是英国青年女作家罗琳的幻想文学作品。它在风行欧美、市场销售如火如荼之时,被引进中国内地,2000年秋投放市场,很快红遍大江南北。19个月过去了,《哈利·波特》依然受人宠幸,被誉为长青“书星”,当红不  相似文献   

13.
世界戏剧史上有一部迄今为止最短的戏剧,它出自法国剧作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之手。亨有“法国马克·吐温”盛誉的勃纳德,一生写了40个剧本、50部小说,他的《小咖啡馆》和《说英同话的人》都是法国戏剧中不朽的杰作。他在1932年写的一部“芝麻”剧《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青春之歌才创以中学生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的出版,在深切的文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第七届全国书市上,其发行量一直居畅销书榜首。作品以其特有的魅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尤其在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好似一股清新的文学空气注入...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畅销书成功秘诀之一:多样化宣传促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畅销书的行列中,青春校园类的中学生畅销书在近几年异军突起,占据了图书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种类也逐渐从过去单纯的少年小说转变为包含校园文学、网络文学、动漫文学、时尚读物等在内的各种题材的综合体,不仅在青少年文学领域里开拓出自己的一块重要领土,也给教育界乃至社会带来了诸多的思考与疑惑.随着中学生畅销书自1996年<花季·雨季>的第一次出版到几年后的<三重门>突然火爆"升温",伴随着一大批青少年作家的崛起,不经意间,青春读物已成为时下图书市场的"新宠",在市区各大书店的排行榜上,面向青少年的或以青少年为题材的青春读物销量均居前列.这种中学生畅销书"热"现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现象",而更多的是一种"出版现象",换言之,从图书传播的角度看,这类中学生畅销书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校园)青春小说"的成功,而且也是一种出版机制在其畅销书运作方式上的创新和成功.  相似文献   

16.
“青春残酷”是当代青春?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伤痛。本文追溯了“青春残酷”的来源和定义,并以《皮囊》和《十三棵泡桐》为例,雌述中西文化视野下的“青春残酷”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06,(9):42-42
《云南报友》2006年第2期发表谢光平的文章《词汇也需休息》。文章说,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史特朗讲到新闻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时,强调新闻稿件文字必须生动,就像一个人一样,不能老穿一件衣服,还风趣地说,有的词汇用得多了,就需要让它“休息”一下。文章说,自觉做到让用得着的词汇“休息”一下,看似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就得提高对用新  相似文献   

18.
1940年,萧红在寂寞的香港、寂寞的心境下,回首相距数十年、相隔数千里的故乡.写下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呼兰河传》。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说,虽然它“不象”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有“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半个多世纪后,它依然穿越时间的迷雾,朴素而迷人。  相似文献   

19.
期刊为何难以做大做强?--说传媒之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凯雄 《传媒》2001,(9):21-21
在“说传媒之八”中谈到了新近一些期刊“殊途同归”的现象,即因其“一号多刊”或“擅自改变办刊宗旨”而受到管理部门的通报批评。其实,对这些期刊而言,“殊途同归”者又绝不止于“一号多刊”或“擅自改变办刊宗旨”这两点,就说“擅自改变办刊宗旨”吧,往哪改?许多期刊何尝又不是“殊途同归”——一古脑儿地往中小学生读物上靠,什么《青春校园》啦、《阳光男女生》啦、《女生》啦、《女孩男孩》啦、《花季》啦、《男生女生》啦、《网络美少女》啦、《青春果》啦、《花季先锋》、《美文少年版》……单看这  相似文献   

20.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的标题前有一句赠言:“献给1903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叶芙盖尼娅·格利戈里耶芙娜·列维茨卡娅”。列维茨卡娅是谁?她是苏联《十月》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早期编辑。1928年肖洛霍夫把《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编辑部,《十月》编辑部的某些拉普领导人草率决定了小说的命运,认为小说“缺乏尖锐的政治思想性,不能发表”(孙美玲:《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