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毛上天三毛喜欢凑热闹,看着这么多的人上天了,他也一心想上天。晚上,在星星的照耀下,在月亮的陪伴下,他乘坐上了自己的“飞船”——“神州18号”,驶向了天空。你看,“神州”上的国旗是多么鲜艳和美丽。可是,就是不知道他明天早上一觉醒来,  相似文献   

2.
宜君 《百科知识》2003,(4):29-30
前苏联的天才物理学家朗道曾经给20世纪最有名的一些物理学家打分,他的最高分的标准是:接近上帝的工作。朗道把这个荣誉只给了一个人,就是爱因斯坦。 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当爱因斯坦进入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后,就逐渐离开了物理学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懒骨头""懒内""懒鬼",这些词汇都是形容懒惰的人。我们大部分人认为,懒惰是一种后天的行为,也就是说是人在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在后天才形成了懒惰,所以根本就是人自己不想去做什么,或者怕自己做不好,不敢去做才造成一种懒惰的心理。但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懒惰似乎已经编入了你的基因中。正是这种基因,导致你对运动提不起兴趣——尽管你花了很多钱成为健身馆会员,尽管医生对你最近的体检结果提出了加强锻炼的建议,尽管你在前一刻刚下定决心要坚持锻炼……你还会寻找种种借口逃避运动。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后期出生的苏联儿童对于曾令自己的父母着迷的游戏很是好奇 ,他们甚至不知道魔方、“卢比克”究竟是何物 ?!可能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民主、经济和政治思维的变化过于混乱 ,以致忙于实现自己幻想的这代人被 2 0世纪多彩的世界弄昏了头脑。我清楚地记得 ,1981年我的好朋友——一个程序设计天才 ,曾经一连几个小时坐在那儿全神贯注地摆弄魔方 ,最后他把这个玩具反扔到窗外 ,一边低声地咒骂 ,因为这位苏联计算机天才不肯承认匈牙利人卢比克给他带来的这一失败。一年之后 ,大部分苏联人都掌握了这种“险恶”的玩具——地铁里、办公室里、家里…  相似文献   

5.
金金 《科学生活》2023,(3):30-32
<正>他是天才,他是疯子,他是红发小王子,他是罗纳河畔那抹星光,他是奥维尔麦田里绝望的群鸦……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谁?什么都不是,一具空壳,一个不受待见之人,一个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人。简单地说,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凡·高写给提奥的信他是文森特·凡·高,西方美术史里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之一,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足以在此向他致敬。  相似文献   

6.
大器晚成的小人物从两人的履历和学历来看,沃夫拉姆和卡门实属平凡。但他们那种天才的创新思维韬略和发明创新意念,却令周围的人甚至大学教授们刮目相看。身为小说家与哲学教授的沃夫拉姆,现年42岁,英国公民。他的求学生涯几乎全部是在传统的寄宿制学院里度过的。就学期间,他曾不只一次地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自己不设法飞出这块巴掌大的地方,那就会被禁锢或扼杀掉。他对于学院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填鸭式的教学体制”深恶痛绝。于是,在他后来担任教授期间,他总是设法标新立异,采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的“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来…  相似文献   

7.
黄斌 《知识窗》2008,(11):31-31
前不久看书,读到这样一则寓言——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她)一样礼物,一种是愚蠢,一种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接到天使给她的愚蠢的礼物时,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天使知道后,义正词严地对她说:“愚蠢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份额,只是各人在多少上有差异。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必须拥有你的愚蠢,  相似文献   

8.
“请用数学表述。”这句话概括了物理学界对W.霍金在今年7月大加宣扬的一项声明的回应。在那项声明中,他说已经解决了黑洞信息悖论——他自己于30年前揭示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关于量子物理和引力之间的难题。尽管在17日都柏林的广义相对论会议上,他展示了新理论的框架,但是迄今还没有拿出基于基本推理过程的带有详细数学步骤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人学方法论的奠基——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张廷国在《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以下简称《危机》)一书中,胡塞尔称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①这里,胡塞尔的意思是指:当伽利略以精确的因果规律来建构自然或世界时,他实际上是以...  相似文献   

10.
马佳 《今日科苑》2007,(7):10-11
当有人对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是否在猜测,这句话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对你彬彬有礼,你却有可能在想“其实他并不高兴见到我”……每天恐怕都有上千次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表情猜测别人的内心,但是有多少人肯定自己能够“看穿”别人。不过,美国心理学教授保罗·埃克曼却擅长“读脸术”,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他都可以看出破绽。近日,通过电子邮件,埃克曼教授向《北京科技报》透露了他的“读脸术”。  相似文献   

11.
四四 《百科知识》2009,(4):34-35
“昨天、今天、明天”,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品名称,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状态。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我们都同时活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比如清早出门,看到门口的一棵槐树,你会想:?今年树叶绿得晶莹剔透,比去年这个时候显得精神多了,再过两年,估计会更高更绿。”小小一句感叹,就显示出我们的存在状态——活在当下,既拉着过去,也牵着未来。  相似文献   

12.
张晓辉 《百科知识》2009,(24):41-42
几天前,一位同事带着她5岁的小女儿圆圆到办公室找我谈话。在办公室众人面前,圆圆显得有点腼腆,不爱搭理周围的人。于是,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蹲下身,用手指着旁边的一位同事对圆圆说:“这个叔叔很喜欢让别人打他,如果你现在去打他,他就会开心地笑,你过去试试吧!”对于5岁的圆圆,我的说辞显然不大可信,她扭转身子不愿尝试。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美国苹果公司原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苹果公司官方网站以惯常的简洁语言这样纪念:“苹果公司失去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力的天才,整个人类世界失去了一位令人惊异赞叹的成员,我们作为有幸认识史蒂夫并与他一起共事的人更失去了一位亲密朋友和不断启发我们的导师。史蒂夫留下了一个只有他才能建立的公司,他的精神将永远是苹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太像老鼠了,完全“形神.兼备”,简直就是“变形老鼠”!——如果这句话出自一般人的嘴里,也许你会当艺术夸张来对待,并不会太在意,但现在科学家拿出铁证,来证明这句话并不是艺术夸张,那你会作何感想呢?你愿意承认自己是“变形老鼠”吗?  相似文献   

15.
专门研究天才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天才具有某种特殊基因。然而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阿里克森博士提出了相反看法——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阿里克森认为:“天才”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们培养出了储存特定领域信息的强大记忆功能。心理学家们承认人有长期工作的记忆,这种对于任何领域的天才表现都起着关键作用的长期工作记忆,能够刻意加以培养。一些神经科学家对人的长期工作记忆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测试。最近,法国凯恩大学的佐瑞欧·马佐尔博士和同事,对一个名叫瑞格·盖姆的数学天才进行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难以摘取诺贝尔奖等重大国际奖项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家之间相互“攻击”得太少。只有学术上以不断“攻击”为主导的学术风气才能造就真正伟大的天才,才能创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伟大学术成果。为了科学,为了学术,我们与其相互吹捧,不如相互“攻击”。因为前者容易让人忘乎所以,只有后者才能让人更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看到一段视频,笑了,而且顺手在MSN上传给N个朋友看。呵呵,你中毒了!并且成为传播“病毒”的“病毒”。你一个不小心,就成为一次营销活动的参与者,却不是最终获利的人。有人恨不得亲你一口,你推销了他的产品,他就是策划这次“病毒式营销”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一位在1929年就勇敢判处世界电影死刑的创世纪天才。他惊人的先锋电影理论是几十年之后著名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世界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的源头。天才的命运总是不幸的,38岁的维尔托夫就被剥夺了创作的自由。然而,天才从来都是时间的杀手。在《电影眼睛》、《带摄像机的人》、《热情》、《列宁的三支歌》中,他天才的电影才华仍令人眩晕和惊叹……  相似文献   

19.
从苹果落地談起相传,有一次牛頓偶然看到一支熟好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使他非常惊奇,他想,为什么苹果只下落而不飞上去呢?——这样,牛頓就發現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事情不会是那样簡单的;这个故事过分地夸张了牛頓的“天才”,而抹杀了前人許多的辛勤劳动。在任何一种力学讀本中,你都会找到万有引力的說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商业模式”——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互联网革命,把我们带入一个商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