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我国法科研究生教育没有清晰定位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突出表现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资源去培养实务工作者,不仅浪费人力和财力,且导致实务型人才不务实,学术型人才不够学术水准。因此,应反思法科研究生教育,清晰定位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从实务型和学术型角度对学位予以分流,重构法科研究生教育,使法律人才培养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
传统形成的“注释法学”的法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学术主导型的模式,在目前中国司法实际环境中,由于其知识类型和传授方法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司法需要的知识。受高等教育目标规律的制约,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应当围绕“法律人”型塑而展开。综合考察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法科毕业生就业的趋势等因素,应确立职业主导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院校确立了学历层次丰富的法学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法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高等院校法律学科招生规模也应势扩充,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却一路走低。应对当代我国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机制作一番检视,实施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郭剑平 《高教论坛》2020,(11):10-14
我国法学教育面临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法科毕业生与法律职业相脱节、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法学院校对法学教育目标定位没有达成共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这一目标定位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共识。法学院校在践行这一目标定位的过程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生法律技能训练、补足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丰富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来推进,从而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应关注并回应来自社会的需求。中国西部基层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区别于东部地区的特点,其实务部门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有所不同。现阶段,高校对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教育不足、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与法律实践对接不畅。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实务需求调整和优化法学教学,为西部基层充实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是当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卓越法律人才应该是具备卓越法律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且具有基本的法律职业伦理的人才.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以及法律职业伦理评价操作性不强的现实困境下,高校法学教育界过于偏重法科学生专业知识的“卓越性”,而忽视了法科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素质的“基础性”,如此可能导致法科学生“有才无德”的严重后果.为此,应在高校法学专业中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提升法科学生传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职业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学教育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竣,反映出法学教育体制和法学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今后的法学教育可能朝着司法考试、法律实践以及法律硕士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法学教育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教育自近代始就以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基本目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学教育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次迅速发展的高潮,但是,本次法学教育迅猛发展同样没有完全赢得满怀法治享受期待的社会各界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当前法科学生就业难和法律实务部门人才短缺的显性问题主要不是由于法学教育自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在法学教育体系及其法律实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行政法诊所教学法是提高法科学生的行政法实务操作能力、培养法治思维能力、参与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最佳方法.行政法诊所教学法需要制度性创新,行政法诊所教学应单独设置学分,并列入正式课程;注重行政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赋予在校法科学生的部分律师权利;高校自身要重视法律诊所的教学设施的经费投入;以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改革来加强对法律实务知识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1.
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战略计划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消除当前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实践脱节的困境,强化对法学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教学课程设置进行适当改革,提升对西部基层法学人才有效的知识教育;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尽快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对接;增强国情、省情、社情教育,引导法科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是其应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法学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法律职业中优秀的工作者,这些年我国法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律实践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法律人才,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但是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思想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导致我们培养出的法律人才欠缺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信仰。本文就如何改变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状况,把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促使法科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格是现代法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林琳 《中文自修》2009,(10):5-5
“今天距离世博会开幕还有×××天”,“世博会××馆已完工”,这些都无时无刻在提醒我们——世博会即将来临! 大街小巷中,关于世博各式各样的标语随处可见,世博会正一天天地向我们逼近。作为一个上海人,世博会就像奥运会对于北京人那样,在我们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即使是个童心未泯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本科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大学的教学管理、学术管理和人才培养目标上,把握经济学科的实用特征优势,根据专业型和学术型人才的需求规律等,结合当代经济实践与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建构大学教育·社会实践+综合·学习·开放·国际化的“2+4”经济专业理论与经济实践结合型人才的新培养模式,并据培养需要及环境变化及时对人才战略措施进行动态调整,为做人、做事、做学问舍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一大批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双过硬的教师,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目前法学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应转变,要通过代理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到司法机关挂职等形式强化法律实践能力,尽快打造一支法学理论功底深厚、法律实践技能娴熟、法律职业道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法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诊所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已迫在眉睫。"法律诊所教育"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其在培养法律实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很可能成为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突围性举措。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在未来的法律诊所教育改革中,应从硬件设施、规范化制度等七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工程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借鉴,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并多次邀请学校及实务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制定了一套工程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法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有机结合,并采取“3+1”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法律职业人才,改变千篇一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廖丹 《文教资料》2013,(22):136-139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不能仅仅着眼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还应站在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高度上,统筹教师培养和学生培养,实现“教”和“学”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改善高等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法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问题,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双轨”评价机制,才能激励法科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法科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法律实务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应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体位,加强培养实务型人才。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实务能力培养体系,建立新的教学管理体制,构建适应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对法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要掌握相应的法学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多元化的技能,这种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应是当今高校法律类学科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