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要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代课题。邓小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做了许多阐述,尤其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方法和途径方面皆有创新。文章逐一分析邓小平同志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方法和途径之"要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和法律相结合"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应注重个体的差异性"三个方面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八十年代初高校普遍开设思想品德课以来。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道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思想品德课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思想品德课,才  相似文献   

4.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典型理论最基本的观点之一。而当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特征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并且在人性、人情和人格方面塑造符合理想美,以达到人物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和理想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总体性思想,八十年代散文的时间叙事在意识形态叙述、历史批判精神、哲学探索意识等方面,都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追求。首先,八十年代散文无论是对特定时间的隐喻与讴歌,还是厚今薄古意识,都是放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进行考察。其次,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精神超越了十七年散文,十七年散文的历史精神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思维模式,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叙述是一个由事件填充的完整的时空体,八十年代散文的反思意识、比较意识和整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历史批判精神。再次,八十年代散文虽然继承了十七年散文的经验方式,但在对时间的哲学思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对时间的本源追问以及对时间规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指针。教育工作贯彻“三个面向”,归根结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这类社会主义新人应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是中学教育的光荣历史使命。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品德、行为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兴衰。因此,加强中学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史上,列宁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对社会主义新人培育问题展开深入探索的理论家.虽然他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概念,但他将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想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相结合就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主题从实践起点、路径依托、行动支点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探索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9.
培养一代又一代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四有新人,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和祖国兴旺的大事。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对表少年的影响、教育作用越来越大。八十年代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文化现象,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相似文献   

10.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和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道德素质及其在社会主义新人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的修养。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道德评价的水平,道德修养的好坏,道德品质的优劣等内容。所谓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指在同时存在几种行为方案时,人们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德目的,在善恶之间和不同道德价值之间进行取  相似文献   

11.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量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因其意义源于造字之初的名词或动词,所以量词的语义特征、语用及其修辞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原初形式的烙印。文章论述了近义量词"堆"与"叠"的演变轨迹、自身所带有的语义特征;并在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邵南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107-109,137
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在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而就要分析当前影响居家瞻养难度增加的几个因素,并改善居家瞻养质量.建立现代居家养老的新形式——“亲情社区”。  相似文献   

16.
"what"和"什么"在语篇中常常表现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等各种衔接手段。英语使用"what"作为下指指称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中"什么",而汉语通过零形式指称或干脆用重复等词汇衔接手段的现象却远远高于英语;"what"和"什么"也可以替代下文的某一个成分作为话语标记语;汉语倾向于运用省略手段,而英语倾向于运用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7.
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称之为本体性游戏;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称之为手段性游戏。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可以采用手段性游戏的方式。健康领域的教育尽可能地采用本体性游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词汇语用及两种语用充实的分析,探讨了英语"Blue Moon"的直译汉名"蓝月亮"所引发的截然不同的感悟,并联想到"Blue"的种种巧妙用法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拓展和加深对"蓝"颜色词的进一步掌握.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