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全国有30%的地市报纸人员不足,在这一级新闻单位一般是从事新闻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将”,由通讯员或由其他岗位调入不足五年的“新兵”以及新分配的大学生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这种现状提醒我们,要办好地市报纸,必须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我认为,地市报纸要办出地方特色,要扩大信息量、增强时代感,要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减少。对报纸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了“速读”时代。“速读”的阅读方式,则把媒体从“受众时代”带到了“用户时代”。通俗地说,“受众时代”的报纸做的是大锅饭,读者在“看报纸”,“用户时代”的报纸要做的是小锅菜,用户要使用、要参与、要跟内容和观点互动。  相似文献   

3.
报纸办“周末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不仅综合性日报办“周末版”,一些周三四刊的专业性报纸也办“周末版”;已办“周末版”的报纸扩大了版面,没有办的报纸也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扩版,不少报纸在酝酿扩版。有的由4版扩为8版,有的由8版扩为16版。对于这种现象,作为一个曾经长期在地方报纸工作的新闻工作者,我感到由衷的喜悦。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和看法。(一)当“特区”来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报纸,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争办“周末版”或“星期刊”。不少报纸在扩版,或酝酿扩版,这是“周末版”、“星期刊”发展的继续。为什么呢?因为所谓扩版,据我的认识,就是搞报纸的“大特区”。如果扩版只是原来报纸版面的量的扩大,那恐怕是不行的;而应该是,也只能是报纸的质的升华,而扩版不过是它的表现形式。从总体上说,其基本方向都是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这也就是报纸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文章指出,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文章指出,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国家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喉舌”的外延不能任意扩大,扩大到某些业务部门、某些行业中去,改变“喉舌”的性质.当然,目前还没有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公开声称我是某某行业的“喉舌”,我是某某局的喉舌,但在实际上却有这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苏畅 《记者摇篮》2005,(2):48-49
一、粘贴新闻:完成了“快”和“量”的功能。从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来看,粘贴新闻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一般的商业网站都是从传统媒体,特别集中的是将报纸上印刷好的内容一字不改地拷贝到网上。粘贴时间跟着报纸走.甚至要落后于出报周期。这样的粘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媒体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卖报纸当然也要吆喝。吆喝卖报,用行业术语讲就是报纸发行宣传,是报纸发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把报纸发行比作一条龙,那么发行宣传就是“龙头”,整个发行过程中起着引导读者了解报纸的诱导作用:为报纸进入市场鸣锣开道的架桥铺路作用和扩大报纸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作用。因此,可以说报纸发行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宣传做得如何。但是,多年以来我们的宣传媒体却忽视甚至无视自我宣传,其主要原因是“官办官订官看“的旧体制所致。随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我有这样一个近似简单但却不无根据的看法,我以为报纸工作做的就是六个字的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要提高报纸宣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关键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我们知道,报纸是要讲道理的。理要讲对,话要动听,报纸宣传就在这个“理”字上。党报,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王方群  蒋宏 《新闻界》2005,(3):43-44
NlE是“报纸参与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在美国,NIE发展得非常成熟和卓有成效。美国各类报纸,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报,都把目光投向学校。他们通过与学校有关机构的合作,千方百计的扩大报纸发行量,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这样既扩大了未来潜在读者的队伍,又扩大了报纸现实的发行量,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高了报纸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2.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3.
地方报纸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本来是很明白的事情,可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极力抹煞地方报纸的特点,要各种报纸从内容到标题都使用“全国性语言”,其结果是“一个腔,一个调,千家报纸一个貌”。在林彪、“四人帮”这种精神枷锁束  相似文献   

14.
让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真正“重”起来,是当前报纸媒体贯彻“图并重,两翼齐飞”新闻思想,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一个必需要解决的课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包括队伍的建设、机构设置、“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要下足工夫,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15.
晚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报纸,要扩大影响、促进发行,就必须在新闻策划上寻求“卖点”,而市民化报纸的定位,决定了晚报新闻策划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关注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 一、精心选题,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 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选题。立足于晚报的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的报纸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局面,竞相扩大版面,增加周末版,千方百计地提高可读性、知名度。这种现象的实质,说到底是一场“抓读者”的竞争。在这场“抓读者”的竞争中,报纸的“读者来信”(以下  相似文献   

17.
时代呼唤着报纸出新。窃以为要把报纸办出特色,的确要有自己的“几绝”,要做到“各报有各报的高招”。没有“几绝”、“高招”,哪来“特色”?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使出自己的“绝招”、“绝技”、“绝活”,才能一改报纸的“穷气”、“暮气”现状,使报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18.
张莉 《青年记者》2006,(16):88-88
报纸如何在众多新兴媒体、同类报纸中脱颖而出?毋庸置疑,“好看”是一个最重要的竞争因素。“好看”在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有好看的内容,就是选用信息必须要新要有热点内容;二是要有好看的版面。版式是报纸的直观形象,是报纸的相貌和包装,在给读者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中起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胡乔木代表党中央分工领导《人民日报》的时候,就提出了办报的方针和任务。他在《人民日报》编委会上,在新闻界的一些集会上,以及同新闻界人土个别谈话的时候,曾反复强调“报纸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报纸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要报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形势和成就”。胡乔木同时还提出:“报纸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是人民群众说话的地方”,“报纸是群众思想和生活的顾问”,“报纸是报道群众的活动,反映群众的思想情趣、意见、要求和心声”……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报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报纸靠什么立足和生存?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最重要的就是要扩大新闻容量,而扩大新闻容量的惟一途径就是扩版。只有扩版,才能具有容纳大量新闻的空间,才能为搞深度报道留出足够的版面,才能解决广告和新闻争版面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一纸在手,尽知天下”。实际上,从报纸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