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我国是竹子的故乡,竹子不仅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而且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歌谣《弹歌》中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载。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在国人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竹子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绝大部分人口居住于滇南半山区,竹子在该民族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中国古代的竹子文明传入日本后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竹子在其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整理二者关于竹子的文化,并比较竹子在这两个截然不同民族中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军 《初中生》2014,(4):34-36
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竹子有如此浓重的情愫。我们攻城有箭,书写有简,储物有筒,吃饭有笋……竹子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之上。苍茫的竹海就像是孕育华夏文明的乐园,青翠的竹林撑起了一个民族种竹、用竹、咏竹的悠长故事。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竹子依然是神秘的。中国为何有这么多竹子?竹海是怎  相似文献   

4.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东亚文明实际上是“竹子的文明”。竹,因其坚韧常青、虚心有节、凌霜傲雪等自然禀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了君子人格的象征。在古典诗文中,竹有许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雅号。(1)龙孙:本指帝王后裔。因古传竹可化龙,如梁元帝《赋得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背景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的种类很多,我国约有近600个品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淡竹、苦竹、凤尾竹、方竹……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竹林深处人家》是一篇写江南竹农丰收喜悦的美文,学完了同学们深受感染,纷纷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对竹子产生了亲近的愿望。二、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竹的历史,了解中国人的爱竹情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周末,我们全家兴高采烈地来到中国竹子博物馆所在地——安吉。妈妈说:“到中国竹乡,不可不看中国竹子博物馆,不能不游安吉竹种园。”因为安吉是世界最大的竹子主题公园,还是中国惟一的竹子专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只要有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就有竹子的存在。在千百万年的历史中,竹子成了土家族创造文明的使者。具有土家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竹文化,是土家族灿烂瑰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的保护神和敬仰崇拜的图腾,它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导读》2010,(1):F0002-F0002
梅花 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与松树,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对于竹子一直有一种美好的印象。竹所寓意的是操守和信仰,因为竹子是有“节”的,它代表着对于信念的坚守和忠贞。古人以竹子来勉励自己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有一位现代人,而且还是美籍  相似文献   

12.
七色镜     
梅花与兰花、竹子、莉花并称为四君子;与松树、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3.
竹是湖州地区最为重要的林业资源。湖州人栽培与利用竹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时期的钱山漾文明。早在4700多年前,竹即已广泛参与和渗透进湖州先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且在随后的岁月里,竹的这份参与和渗透愈来愈强大、愈来愈深刻、也愈来愈多元。更其重要的是,自钱山漾文明以降直至当下的漫长历史时空内,竹始终能以其强大的存在,或隐或显地助推湖州区域文化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新变与转型。换言之,在湖州本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竹子的靓丽身姿和柔美音符,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是竹成就了湖州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竹子属禾木科竹亚科植物,与梅、松一起被称做“岁寒三友”,又和梅、菊一起被冠以“四君子”的美称。其家族庞大,功用甚多,我国很早的《竹谱》记载30种竹的具体用途。竹子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愈是发展,人们对竹子利用的范畴愈是广泛。中国文化中的竹意象斑斓多彩,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竹思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 ,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 ,儒生们或看到气节、风骨 ,或看到虚心、谦恭 ,“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 ,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 ,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使人俗” ,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 ,而他策竹杖的风姿 ,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前行”的造型 ,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后 ,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也有不拿竹子善待的文人 ,譬如杜甫先生 ,他有…  相似文献   

16.
<正>竹子青翠挺拔,凌霜傲雪,四时常绿,有昂扬绝俗之姿,疏朗潇洒之态。以其刚正不阿、铮铮铁骨拥抱大地,人们赋予竹虚心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华夏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华竹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是中国花鸟画中的传统题材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竹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它蕴含着人类的气节:虚心、坚毅、顽强、不屈不俗。通过近年的临习,我对怎样画竹有了些许体会,现将浅薄之见与画友们分享。首先,要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和生长特点。竹子是由竹竿、竹节、竹枝、竹叶组成的,每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中国人,无一不喜欢竹子,无一不受过竹子的恩惠.仅以我们一日三餐吃饭的筷子来说,其大部份均为竹子所制.松、竹、梅,历来被中国人誉为象征"高风亮节"的"岁寒三友".从苏轼的诗中,可以看到,他对竹子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这恐怕和苏轼从小就生活在盛产竹子的岷峨故乡有关系.在苏轼的诗和画中,他已经把竹子人格化了.郑板桥在解释苏轼画竹何以缠满荆棘时,认为这是表示"君子能容纳小人"之意,看来此言颇有见地.苏轼的另一首赋竹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亦无心"更是对竹子的神形兼备的绝唱!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以其特有的风姿品性,占据了古代文人审美视野及价值系统内的一个重要位置。举凡较广泛,深入地涉猎与探讨古代文学、艺术者,几乎都不能不觉察且无法回避竹在文人情感——审美——文化领域中的规定性功能效应。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甚至有东亚文明是“竹子文明”之论。限于篇幅与学力,本文以讨论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爱竹,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竹藤生物资源。国际竹藤组织也成为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那么,你知道我国对竹子的利用有着怎样的历史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在我国,关于竹的确切记载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在出土的陶器上辨认出了“竹”字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