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书直笔》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及书名有较大变化,笔者通过版本考证,厘清了其源流关系。关于本书撰写时间,所附《新例须知》当撰于皇祐三年前后,而《直笔》略早。将本书与《新唐书》进行比较,确定《新例须知》为《新唐书》撰写凡例,《直笔》乃《新唐书》修撰前书法思考,因其规定太过繁缛,欧阳修、宋祁仅部分汲取。总体上看,《唐书直笔》反映北宋文人《春秋》笔法修史观。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谈杂文写作技巧时,有不少人都谈到杂文的“曲笔”。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曲笔”。 “曲笔”这个词,是相对于“直笔”来说的。因而,我们在这里也顺带说一下“直笔”。 直笔一词,原是古人形容写史的一种笔锋的。顾名思义,直笔就是直抒己见,毫不隐晦。既如此,可以想见,对于社会、时局的直笔,也就必然会给笔者带来政治危险。因而,直笔的“直”字,也就寓含着“刚直不阿”,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出版·敬业·修史──“出版四十年”画册略览李晋盛世修史,此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新中国进入“不惑”之后,建国初期建立的一些出版社,也陆续进入“不惑”之年。在“不惑”之年生日时,各地《出版四十年》社庆专集应运而生。这是出版领域中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的编纂与出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添了新的篇章,做出了宝贵贡献。 盛世修史,兴国安邦,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华民族有修史的传统。中国古人用结绳记事,在岩石上绘画,龟甲兽骨上刻字,竹简木板上写书,来记载历史。史传文王演《周易》,孔子修《春秋》,吕不韦写《吕览》,司马迁著《史记》,司马光纂《资治通鉴》,是史学家们把中国一  相似文献   

5.
“鉴史”是一种传统,历史上那些成功或失败,兴盛或衰亡,争斗或友善虽已成历史的陈迹和积淀,但它却永远地给人以教诫、以启迪、以反思。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是历史的慷慨赠予。我们的先人们从没有拒绝这宝贵的馈赠。《诗经·大雅·荡》篇有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宋神宗赵顼在《资治通鉴·序》中说得更明白,该书编写的目的在于“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范于后世”。历代王朝无不把修史看得至关重要,以至有“盛世修史”的说法,沿袭不衰。历史是过去的存在,今天是从昨天走来。古为今用是历史研究中不可或阙的社会功能。长春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八卷本丛书《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录》(包括《六合  相似文献   

6.
张静 《兰台世界》2014,(1):114-115
“野史亭”一词最早出现在元好问《学东坡移居》一诗中.经过历代文人学士的不断吟咏,“野史亭”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修史著书、保存文化、斯文自任、勇于担当的代名词,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作为晚明的文学大家,基于对故国的历史责任感,不得已参与清朝的官修《明史》,而且他还同意自己的弟子和儿子参与官修明史,并作为顾问提出一些修史意见和建议,为修史提供资料,对官修《明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洁 《报刊之友》2012,(10):153-153
常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纸”、“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报纸承载着记录当下成为历史的责任,报纸与历史是“近邻”,但是,中国当代报纸修史的很少,《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就是这“很少”中的一部著作,它面世本身就显得有些特别。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认为《深圳特区报》“以编修报史的方式来总结过去,着眼未来,不失为一着妙棋”。  相似文献   

9.
王传奇 《兰台世界》2014,(1):105-106
黄宗羲作为晚明的文学大家,基于对故国的历史责任感,不得已参与清朝的官修《明史》,而且他还同意自己的弟子和儿子参与官修明史,并作为顾问提出一些修史意见和建议,为修史提供资料,对官修《明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的新闻,将是明天的历史。这就告诫我们,新闻记者提笔立言务必慎之又慎。通过研究和分析明代邸报与明代历史之间的关系,更加感到上述名言的妥贴和正确了。 明朝的著名学者和文人都有修史的嗜好。清代学者全祖望曾说:“明季野史,不下千家。”足见私人修史风气之盛。修史需要精确、可靠和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对宫廷的御用史官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对在野和在外的有志于治史的学者们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办法只有一个:搜集邸报,根据大量的邸报来编纂史书。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就是用这个办法来做学问的,史称“公移邸钞”。在这方面,顾炎武有不少体会,他说:“昔年欲撰《两朝纪事》,先成此卷,所本者先大父当时手录邸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在前几期的卷首语中我们说过,本刊将围绕“清史编纂工程”的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清代档案的介绍进行报道,这一期“本期策划”中的《盛世修史:三百年清史重新评说》、《故纸重光:清史纂修中的档案整理规划》等四篇文章就是我们系列报道的“开篇”。清史编纂刚刚启动,是一项长达10年的工程,所以以后我们还会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2.
"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君.~父.这个词汇知识在中学语文课时就学过.《新华日报》在1943年9月1日的社论《记者节谈记者风格》,号召记者像晋国史官董狐学习,"董狐直笔,赵盾胆寒,这是天地的正气".董狐不畏强权,在史简上记录下"赵盾弑其君"."弑"字的内涵,老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都懂得.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史记”──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及其作者张涛郑志东,靳纯刚,郝子房司马迁的《史记》,世人无不知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特色也成为从汉到明23史修史的典范,如今,又一部继《史记》精华,承明清民国通史演义文学之后,被学者读者誉为"2...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藏416卷本《明史》卷三三二所载石星等五人传记存在诸多史实错误,其论赞亦有失片面。考该传之史源,其在《明实录》《国朝献征录》外,广泛参考了传主之传记、墓志铭、私修史书、地方志等多种文献。其后,五人传记在王鸿绪《明史稿》中被合为一传,体现出《明史》纂修由繁而简的特点。该传最终未出现在殿本《明史》中,其原因很可能在于传主与传文多涉建州女真事而属政治忌讳,且当时存在重武轻文的修史倾向,加之各纂修官便宜行事,导致该传在雍正初期即已删落无存。  相似文献   

1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者.孔子的一生与档案文献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搜集、整理、自编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其授业解惑的教材.孔子广泛收集档案、利用档案,编纂出经典著作,创立儒家学说,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其编研、修史的研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至今仍值得后入学习.  相似文献   

16.
历来的史学家总要和档案打交道,原因很简单———第一手资料也。编撰过《通志》的宋人郑樵说:“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但是,典宪这东西,都是些仪礼、律令、规章等等,经过多人打磨加工,又罩着神圣的光环,彻底地教条化了,后来的人,纵使是天才,也极难观察清楚当时社会的面貌,真是“赖是丹青不能画”。明代史家王鏊批评当时的修史是:“取诸司前后奏牍(按:档案)……分派诸人,以年月编次,杂合成之,副总裁削之,内阁大臣总润色……后世将何所取信乎?”这批评是对的。所以,负责任的史家都十分重视档案…  相似文献   

17.
正由河南省黄淮学院天中历史研究所刘海峰博士编著的《百年清史纂修史》,2014年4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刘海峰博士主持的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百年清史纂修史及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研究"(11YJA770031)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章,约36万字,主要内容包括:《清史稿》篆修经过、《清史稿》评论、台湾《清史稿》编修经过、台湾《清史稿》评论、十九家《清史》撮要、国家《清史》篆修经过(上、下)、国家《清史》刍议、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及其若干理论  相似文献   

18.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①时,常②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⑤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日:“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翰林——翰林院里供职的文人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书籍.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站     
《1978历史不再徘徊》凌志军/著定价:25.00元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1978历史不再徘徊》直笔书写人民公社的历史兴衰。大量真实的史料,众多不可忘记的人物,勾画出中国改革的历史源头。它是一部透视中国当代社会大变革之所以发生的历史纪实。  相似文献   

20.
清史纂修历经百年,从封建史学观主导下的《清史稿》,到资产阶级史学观主导下的台湾《清史》,再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导下的国家大型《清史》,百年《清史》纂修史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的近代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