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代僧诗是整个唐诗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佛教兴盛、诗歌繁荣,并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其主要创作的诗僧主要出现于中晚唐的江南地区,有着士和僧人的双重人格。唐代僧诗以其独特的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情与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诗人,诗僧们不能回避诗歌的本质要素--情,而作为僧人,他们的创作又要引人见"性",但"情"与"性"对佛教修行者来说势如水火,因此诗僧经常处于诗情与道性的矛盾之中,僧诗的合法性也成为唐代教内外讨论的热点."诗情"与"道性"之间的张力,在僧诗题材的选取、物象的创设、意境的营构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僧中,初以王梵志声名最著,影响最大。本文试从王梵志的僧诗中分析其对待生死、财富、名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僧中,初以王梵志声名最著,影响最大。本文试从王梵志的僧诗中分析其对待生死、财富、名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收入《中华文库》并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覃召文副教授的《禅月诗魂——中国诗禅纵横谈》,可称得上是诗僧文化研究领城中的一朵奇葩。该书既很好地体现了《中化文库》“兼具学术内涵及可读性”的要求,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它站在文化哲学的高度,以中国诗僧与僧诗为研究的切入点,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诗禅文化的历史内涵、思想逻辑与艺术精华。全书在纵向上展示了诗僧与僧诗形成发展的历史画卷,又从横向上探究了诗僧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剖析了诗僧的生命意志和伦常意识。该书在选题、立意、观点、材料等方面皆有出新之处,文笔流畅,有美文色彩。  相似文献   

6.
僧人写诗始于东晋,诗僧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则始于唐代,但作为一个诗歌群体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者,则为宋初的九僧诗派。历来对九僧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研究之上,鲜有从历时角度来讨论九僧诗歌者。此外,学术界通常将其视为山林生活诗的代表,以研究士大夫诗歌的标准来探讨他们的作品,而忽视了其僧人身份。其实从历时的僧诗一脉来看,再结合其僧人身份,会发现九僧的诗歌与之前的僧诗相比,在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都显示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华山三高僧诗》是明代一部尚未引起关注的诗僧文学作品。《华山三高僧诗》是毛晋辑录的晚明华严宗雪浪洪恩系弟子释通润、释慧浸及再传弟子释明河的诗集。《华山三高僧诗》考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考论释苍雪《<华山三高僧诗>小引》的价值;二是考论华山三高僧的诗歌;三是考论四库馆臣《三僧诗提要》的正误等。《华山三高僧诗》具有文学性、佛教性和时代性,因此对此诗集考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诗僧创作的杰出成就--以道潜、仲殊、惠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人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与唐五代相比,宋代诗僧广拓了文学创作领域,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文学成就。其中道潜以诗闻名,惠洪以笔记散文奠定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仲殊则是词僧之冠。三位诗僧都能在某一领域立定脚跟,颇有造诣,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治文学史者宜予注意。  相似文献   

9.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0.
四库馆臣站在儒家正统立场,对元代僧诗的评价普遍较诗评家为低.对刘秉忠和姚广孝两位奇僧,馆臣从政治立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结论有天壤之别.僧诗的蔬笋气和烟霞气实由诗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气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的台湾诗坛,新世代诗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批诗人进行了多样的艺术探索,推出了语言诗、图像诗、都市诗、生态诗、政治诗、方言诗、情色诗、女性诗等多种新的诗歌体式。然而,不论这些诗人的审美趣味有何种差异,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语言的探索、翻新上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也进行了多样的实验。新世代诗歌的语言实验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语言的游戏化、陌生化与杂语化。  相似文献   

12.
皎然之所以成为诗歌史上以"诗僧"命名僧人诗歌创作群体的第一人,归因于他僧人本位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突出的表现在皎然的诗歌理想、诗歌创作和诗学著作中,蕴含着其处于唐代三教争衡和禅宗内部宗派分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僧人本位对诗、禅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对"诗僧"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助益之功,诗僧的创作更是为"诗唐"增添了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台湾著名诗人张默及其所代表的台湾前行代诗人,经由半个多世纪,从人本到文本的塑造所行成的“诗歌人格”和“诗歌精神”,已成为百年中国汉语诗歌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一向“把‘诗’当作动词”的张默,对“旅行诗”的写作更是偏爱有加且独有心得。新近出版辑其五十余年“旅行诗”作品为大成的《独钓空濛》诗集,以“台湾诗帖”、“大陆诗帖”、“海外诗帖”三大板快亦即“家园”、“故国”、“彼岸/远方”三种文化地缘的游历互证,不但构成别具一格的待性行旅之丰饶景观,更将一般而言的“旅行诗”,提升到一个深具“文化学意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的崛起是新时期诗歌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朦胧诗”这一指称是观念差异的产物。由于论争的话语效果 ,“朦胧诗”也一度遮蔽过一些为当代诗歌复兴作过重要贡献的诗人。“朦胧诗”主力作者在“文革”中的诗作 ,经评论界的发掘与阐释 ,与新的时代构成了热烈而暧昧的历史想象关系。而实际上 ,在“历史新时期”因为主客体的错位 ,他们的诗歌写作出现了与思想界想象的时代气氛不协调的现象。80年代中期集群式崛起的“新生代”诗歌 ,有着比“朦胧诗”丰富得多的精神资源。新生代的诗学是生命诗学。在寻找诗歌本体的过程中 ,新生代诗歌群体凭借自身文化构成上的优势 ,并利用了开放时代提供的机遇 ,对新诗建构生命形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全面的尝试。这场诗歌实验留下的丰富创造实绩 ,值得我们投身其间进行灵魂的探险。  相似文献   

15.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诗人的崛起构成晚明诗坛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其冲击下,明中叶之后诗坛“朝”与“野”的对立终以“诗在布衣”的变化结果告一段落。这一创作主体的变化,对明代诗歌的演变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旨在揭示晚明山人诗人的生存状态,山人诗坛的概貌,山人诗的学取向与艺术创造,展示晚明山人诗在明代诗史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张籍与韩愈、白居易,在数十年的交往中,彼此之间写有50余首唱和诗。追溯三位诗的交游历程,解读其唱和之作,有助于感知中唐两大诗歌流派代表人物的精神风貌,并认识诗人彼此相知相交、切磋砥砺的唐诗乃至唐代学繁荣昌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岭南诗僧群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崛起的一个规模庞大、特色鲜明的诗人群体,但主要成员之诗文集在乾隆年间悉被四库馆禁毁,致使他们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风范长期湮没无闻。20世纪以来,学界初步展开了对此诗群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展望今后研究之方向,当融通文史哲、艺术、宗教等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之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常常被诗人遣入诗中来抒情言志。文章首先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后视其在原诗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其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使译文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又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