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学语文的教学作品,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不可忽视的。自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来,他的作品便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的教材之中,他极为深邃的思想,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加上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甚至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育政治化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一个标志。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引发了很多议论,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不赞成,认为鲁迅是民族魂,去鲁迅化必须停止;二是认可或理解,认为鲁迅及其作品被附加上了太多政治内涵,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澄清,加之考虑到中学生接受能力和语文教学规律,适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删减鲁迅作品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必要的。人们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之所以有很大分歧,背后的原因是鲁迅的被赋魅与祛魅。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某些作品一直被奉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历经岁月的淘漉魅力不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鲁迅作品中的引人共鸣的童趣、似曾相识的童心,和不灭的童真——赤子之真。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以对话的逐层深入促进阅读的层层深入,又以阅读的深入推进对话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科书各册均有鲁迅先生文学作品选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执教鲁迅文学作品,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突出鲁迅革命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精神的概括。执教鲁迅的作品要通过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突出鲁迅的斗士形象及其革命精神。而鲁迅的形象和革命精神正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这样,就要把学习鲁迅作品与学习鲁迅精神结合起来,使学生像鲁迅那样做人,像鲁迅那样奋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备受推崇,但也面临着许多尴尬和无奈。教师和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距离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打通鲁迅与师生之间的隔膜就成为当务之急。“对话”是沟通过去和现在的最佳途径。通过“对话”感悟鲁迅,用经典的魅力滋养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重温鲁迅     
鲁迅,这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名字,这个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之‘结”的重要人物,今年是他逝世后的第70个年头,到现在他究竟能不能被我们“绕开”?鲁迅精神和他的作品是不是如某些人所断言的“过时”了?鲁迅与他的作品于我们今天的青年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及金庸小说的特点,指出金庸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优势,认为中学阶段只是学生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并不宜学习鲁迅内涵较深刻的作品。所以那些晦涩难懂的部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而被金庸作品所取代,符合语文教育的宗旨和规律,体现出当今中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看待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被大幅度删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僵化,导致部分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存在着严重误读,鲁迅形象被极端地扭曲和变形,成为一个演绎“政治正确”的特殊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较多.鲁迅的作品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多年来,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上过份强调其政治思想意义,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应采取多元的开放意识,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的作品一直作为典范文章被收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然而,部分初中生表示不喜欢鲁迅的作品,有的甚至对其相当抵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除鲁迅作品本身难懂之外,也与教师的模式化教学有关。许多教师习惯于教学伊始对鲁迅其人其文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读书人悲惨命运",模式套用几乎成了学生对鲁迅思想的唯一理解途径。教师提前介绍,确实能节省时间,有  相似文献   

12.
当代高校鲁迅教学面临双重窘境,一方面是学生对鲁迅的冷漠带来鲁迅教学的尴尬,另一方面是学生拘囿于固有的认知模式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曲解。要破解这类教学难题,高校老师需要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入手,一方面要采取多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立体地看待鲁迅及其作品,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从文本出发来进入鲁迅世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今学生与鲁迅的距离感,作者指出,鲁迅的“立人”思想、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要力争实现的,所以应该鼓励今天的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去和鲁迅对话,去理解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4.
传播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在鲁迅作品的受众中,中学生应该是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中的有些人正是因为在中学接受了鲁迅作品的陶冶,对其以后人格的生成和学养的提高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教材是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而且教人如何做人,提高读者的道德情操;单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鲁迅作品也堪称范本.所以,鲁迅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被选入语文教材不仅是出于编者的慧眼,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国时期,鲁迅作品被选入教材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新中国成立后,而且在解放区也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文革”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收的鲁迅作品,约占全册课文的1/30至1/16,大多为全文,也有节选.“文革”期间,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仍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不过,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作品遭到了实用主义的解读.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多元化语境中,鲁迅作品中表达的一些信念和原则经常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是否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讨论,反映了不同意见双方对当今时代的不同认识和对当今需求的不同理解.由于鲁迅作品中语言文字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复指性,意义具有的不确定性;又由于讲授这些作品历史情境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因而对同一文本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不过,新时期的鲁迅作品教学无论在观点和方法上都有很多新的突破.鲁迅作品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也不同程度地被选入了教材,尤其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特别是鲁迅小说的解读现在还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意义导致了文本意义解读结果的一元论,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应地,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种弊端是无限衍义。文章对这两种弊病作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近一个世纪中经历了反封建性、革命性、启蒙性的变化。从199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不复存在,"鲁迅"遭遇了寂寞。这一动向反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依据新课标对鲁迅作品的选目作了调整,总体上减少了鲁迅作品的数量,特别删除了涉及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篇目。这一变化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鲁迅作品的经典性。中学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的讲解要淡化其与时事政治的关系,专注于发掘其更为内在、更具有久远价值的文化意义;可以把鲁迅作品的讲解与提高民族素质、抵制粗俗文化的目标结合起来;要把鲁迅当作一个人来认识,让中学生透过其内心世界去感受其品质;要对鲁迅及其作品采取一种历史的辩证的观点,适当向学生展示不同阐释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却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介绍鲁迅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掘鲁迅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解读,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从而提高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在历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到底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哪些作品应该进入中学语文教材?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之后,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纷纷面世.新教材与过去大家熟悉的传统教材相比,在鲁迅作品选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据媒体报道,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高中语文课本也删除了鲁迅的《阿0正传》《药》《记念刘和珍君》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标志着中学语文教材“去鲁化”的行动已正式实施,引起了人们众多的争议与质疑。有人认为这是与时俱进,因为鲁迅的作品“与学生有时代隔膜”,已经过时了。此外,鲁迅的作品艰涩难读,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理解;有人则为鲁迅鸣冤-1屈,认为这是在否定鲁迅。鲁迅作品是否该淡出中学课本?今天我们就请双方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辩论。下面,进入辩论的第一环节,有请正方、反方分别作立论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