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2005年患肺炎,治愈后开始习练太极拳,时年已65岁。锻炼的目的很明确:修身养性。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经人指点我选择了练杨氏85式传统太极拳。起初,我刁练太极拳完全不懂要领和规则,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于是我到处购买光碟,或者跟在别人的后面模仿,照葫芦  相似文献   

2.
蒋林 《武当》2014,(11):25-25
任何内家拳种,除养生健身外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战技击。杨氏太极拳更不例外。杨氏太极拳之所以名誉天下,就是实战打出来的。现在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拳、老人拳,最多也就是推推手,真打起来根本不行。即使在武术行内,练外家拳的、练拳击散打的等等,也普遍瞧不起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前,杨氏太极拳是打出来的,现在怎么就不能打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观念上的错误。认为只要坚持现在一般的练法,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3.
晏骏  李朝旭 《武当》2013,(8):18-19
24式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创编出来的,其中拥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与传统杨氏相异的地方。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中,其对手指的要求是自然伸直,且呈现出"荷叶掌",在练拳时伸出的手掌犹如"照妖镜",五指肚要相聚。但在双手于体侧抱球动作,其要求则是不相同的。传统杨氏太极拳抱球,双掌心斜相对;而24式太极拳则说体侧抱球,双掌心相对。在行拳途中,下肢的重心转换更体现出了二者的不同。不妨让我们以左搂膝拗步承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在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目光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很明显,传统杨氏太极拳的重心转换为"实转"。在24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平稳后移,逐渐使重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3,(10):6-6
一等奖(暂空)二等奖我对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身法”的粗浅感悟胡克禹 谈谈太极拳之起步三等奖樊振  相似文献   

5.
李青山191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市的一个回民家庭,刚会走路就学练武。先练大刀、六合拳、杨氏太极拳,后改练六合拍打。说起李老的大刀,那真是名闻遐迩。1983年在上  相似文献   

6.
宋斌,男,1964年生,山西汾阳人,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自幼酷爱武术,11岁起学练形意拳。1982年入伍,在职干部3年全师大比武荣获三等功。1986年开始学练杨氏太极拳,从1987年起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大师系统学习杨家太极拳,剑刀推手。2002年被收为首批入室弟子。近年来多次跟随大师外出表演。今年七月受国际太极协会会长杨军的邀请,随恩师远赴美国一月,参加太极国际论坛及国际协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主要成绩:1988年参加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在运城比赛,获太极拳第三名,剑第四名。1996年率队参加国际邀请选拔,汾阳队获得团体第三名。1998年青岛北汽杯邀请赛获拳剑刀一等奖2001年卢山国际邀请赛获杨氏太极拳金奖2001年在三亚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得太极拳一等奖,太极剑二等奖。1996年开始,每年在汾阳市义务培训太极拳300多人次。累计达3000多人奖。2004年成功举办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第十五届锦标赛暨汾阳王杯棉标赛。并在当年创办了汾阳市第一所以文化课为主,武术为特色的小学校——汾洲育英学校2006年创办了汾阳市第一所育英跆拳俱乐部2007年当选为汾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2009年创办汾阳市...  相似文献   

7.
叶守克  张磊 《精武》2004,(9):31-31
我从1987年开始学练太极拳,当时尚不满20岁,学的是四十八式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多年来,我并不是每天必练,而是断断续续地练,常常中断。有时甚至三四年都没练,快忘光了。后来,我考虑到太极拳是自己辛苦学来的,不忍心彻底放弃,不得不又重新学了一遍。幸好我有一本四十八式太极拳的教材,这样即使忘记部分招式,也能方便地重新学会。就这样,在17年中,我反复将  相似文献   

8.
更正     
王纪民 《武当》2004,(5):27-27
我早年是单练杨式太极拳的,近七八年来又加练了六字诀。每日晨练,一般是先练一遍六字诀,有时还要再练几遍六字诀单字,然后稍息一会,再练一套八五杨式太极拳。最近二年多来,我发觉在练太极拳时把六字诀的发音融入进去,效果相当不错,可以省掉六字诀的单字练习,异曲同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9.
李雅轩(1894-1976),杨氏太极拳名师。自幼喜武,从师杨澄甫,得其真传,并深研太极拳原理。1938年开始到成都传授杨氏太极拳,在四川近40年中,李雅轩培养出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成为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4,(7):27-27
李雅轩(1894—1976),杨氏太极拳名师。自幼喜武,从师杨澄甫,得其真传,并深研太极拳原理。1938年开始到成都传授杨氏太极拳,在四川近40年中,李雅轩培养出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成为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我自幼学练太极拳,迄今已40余年。虽已年近花甲,然身尚轻,体尚健,显然得益于太极拳的长练不辍。抚今追昔,常怀对我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和对杨式太极拳师门的感激之心。近来,师门长辈嘱我追记往事,引我思绪纷纷,于是,记下了我与杨式太极拳一脉南结缘到列入师门的这段奇事。  相似文献   

12.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8):56-57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竞赛套路,我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深深地迷上了太极拳。最近我在练习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同时,也练习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段时间练完太极拳后,我总感觉膝关节酸胀,浑身疲乏、嗜睡。请问这种现象是练习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4,(7):62-62
2005年,是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成立20周年,也是学会创始人赵斌先师百岁诞辰纪念。我会决定举办“2005年杨式太极拳西安邀请赛”暨“杨式太极拳主要传人联谊会”,欢迎海内外拳友光临。大会基本方案如下: 一、主办单位:西安市武术协会、(香港)中国武术国际交流中心、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兼任承办)。  相似文献   

14.
杨振铎 《武当》2014,(12):14-14
刘洪耀先生好!十分感谢您和《武当》杂志社邀我参加贵社举办的演武大会和杨氏太极拳高峰论坛。由于我年事已高,耄耋之身不便远行赴会,对你们的盛情邀请只能却之不恭了。对此,我也深感遗憾。《武当》杂志社对杨氏太极拳的认真研究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十分钦佩。太极拳诞生以来,长期在民间流传。我的曾祖父露禅祖师师从陈长兴学成后,进京传授,成为将太极拳推向社会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15.
杨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杨露禅,河北永宁人。杨氏太极拳是在础上的发身法中下,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法上由松入,刚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因其纱法简易,深受人们喜爱。杨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扬振铎9月25日到27日一年一度的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活动将在山西举行;真中包据太极拳、剑、刀、个人.集体比赛。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已成五十五周年,协会下属分会已达七十余个。身为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的杨振锋最近正为活动的筹备忙活着。在美国讲学一个多月,刚刚归采的杨振锋高兴地说:"在国外,根等人都菲常喜欢中华武术。因为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黄浩峰 《武当》2013,(10):8-8
受日本函馆太极拳研究会泽谷进会长邀请,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赵幼斌先生于8月10日前往传拳授艺,21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回国。此次授课共9天45个课时。普及班49人,教练员提高班20人,主要是函馆市和来自札幌在内的北海道各地的太极拳骨干。教学内容以传统85式杨氏太极拳、太极功法、推手和经典套路37式太极拳为主,还抽出课时教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杨式太极拳初段位一段的单练和对打,提高了他们浓厚的习拳兴趣,亦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自幼学练太极拳,迄今已40余年。虽已年近花甲,然身尚轻,体尚健,显然得益于太极拳的长练不辍。抚今追昔, 常怀对我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和对杨式太极拳师门的感激之心。近来,师门长辈嘱我追记往事,引我思绪纷纷,于是, 记下了我与杨式太极拳一脉由结缘到列入师门的这段奇事。 1、少年时结太极缘小时候,我的身体比较瘦弱,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在吉隆坡读小学,为了改善我的  相似文献   

18.
若愚 《武当》2008,(2):I0001-I0001
金松杨氏太极拳培训研究中心(简称金松中心)建于1988年。创建人松绪金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好武。师从杨健侯之弟子金锡武(满族,1881-1963年)老师习老架杨氏太极拳、械、散手;从杨澄甫之弟子崔毅士(1892—1970年)老师习杨澄甫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从杨少侯之弟子吴图南(蒙族,乌拉布,1884-1989年)老师习杨氏太极拳小架。  相似文献   

19.
赵幼斌     
《武当》2015,(3):47
赵幼斌,1950年2月生,祖籍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中国武术七段。现为陕西省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武协副主席,西安太极拳总会会长,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武当》杂志特邀编委等。兼任杨式太极拳总会(香港)永远荣誉会长,泰国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永远荣誉会长,和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太极拳组  相似文献   

20.
刘鸿友 《武当》2013,(3):20-21
常听一些太极拳练习者说,练拳后有膝关节疼痛的现象,有的医生也劝膝关节痛的人不要练太极拳,说练太极拳会伤膝关节。对此我常常会问,"医生说过膝关节痛不能走路的话吗?"在我看来,即使不能走路,也能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追求的是自然,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练,只会对膝关节的保养有好处。但确有练太极拳产生膝损伤的,分析产生的原因,发现许多人并没有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规规矩矩地操作,而是太随意,练的是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脑中却是竞技体育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功利目的太多,崇尚的是大运动量训练,为练出功力,马步蹲得低,弓步站得大又不合规范,技术粗糙,动作幅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