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的学习是最贴近日常生活中的课程学习,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多种魅力,融汇生活和课堂学习的要点是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追求的目标。文学学习是当下高中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核心内容,但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所以在高中语文生活化的课堂中才能将语文中蕴含的生活信息活学活用,焕发出语文的活力和魅力。一、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相关感想1.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大视野之下的文学观和诗性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观出发,提出古代文学教学应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回归意识和与艺术等学科的融通意识。文章并以大量课堂实例证明,文学教学中教师以情怀感染学生才是课堂魅力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的教学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提出要提高教学魅力就要做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创设情景,采用“小先生”教学法,把文学鉴赏引入课堂这四点看法,仅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学写作能让学生学习遣词用语锤炼语言,感受汉语魅力;文学写作能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写作能促进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形成独立人格。然,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文学写作受到各种因素挤压,从而在中学课堂难觅踪影。笔者结合自身写作教学实践和探索,提出在中学课堂为文学写作一席之地之主张,并据此进行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学式微的忧虑与文学教育的危机,拯救文学课堂成为教育者的又一使命。从施教者的立场出发,直面文学教育实施过程中"规定教材"存在的隐忧和文学知识形态的形式化误区,借助文学自身的魅力以及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效应,尝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从"边读边讲"到"你读我讲"直至"我读你讲"的渐进模式,或许才是拯救文学课堂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可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汉语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回望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在“新文学”课堂上,诸多文学大家曾凭借个人魅力从事“文学教育”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年他们共同构筑的缤纷的“文学课堂”渐成遥远的记忆。相较之下,如今的中国大学文学教育以积累知识为重心的弊端正日益显现。为此,努力探寻大学文学教育的策略和路径已经引起诸多学人的关注,文学教育改革亦势在必行。总结多年来的文学教育经验,指出文学教育应从“精心构筑文学课堂”、“重新确立文学信仰”、“构建良好的阅读生态”、“密切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等4个方面入手,旨在引领大学生普遍养成热爱文学的风气以及欣赏文学的能力,从而努力地接近理想的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周莉 《生活教育》2013,(9):65-66
经典诵读是校本教材的重头戏。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营造浓厚的诗意校园,丰富魅力课堂的容量,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在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教师在开展有效阅读教学中不可忽略教学内容,应加强对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文章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打造一堂精彩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收获宝贵的知识,接受文学的熏陶,提升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书《墨子闲诂》记载,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擗,然而不听,今鹤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是时也。”意思是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说到点子上,说得恰到好处。我们的课堂语言何尝不是如此呢?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其中,课堂语言的匠心设计,打破了过去陈旧呆板的僵化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产生了使人长久回味的魅力。根据笔者的探索和了解,下列四种课堂语言产生的魅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山阴道上     
黄老师的课堂是亲切的、平等的,他的眼里和心里始终注意学生的真实需要,学生可以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以及思想的魅力.黄老师的课堂是朴素的、自然的,他的教学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行云流水,渐至佳境,豁然开朗,一切都是那么无华,那么自然,整个过程是预设流畅,曲折精彩,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学:多元的艺术结构何谓文学教学?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区別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根本性特征何在?我以为文学教学乃是文学的再创造,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其综合性这一特征而言,文学教学乃是一个多元而又整合的艺术结构。首先,文学教学是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进行的文学的特殊再创造,它具有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具有特殊的审美机制和悠远的艺术魅力。这种在课堂上进行的文学的再创造,不仅是对原作品、理论与史料的提炼,同时还将许多文本之外的、社会与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各个学校大力推崇构建校园文学社团。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文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实现读写水平的显著提升。而文学社团,则是文学教学的一种课外扩展形式。利用文学社团,开展诗歌诵读活动,能够使自身文学修养得到显著提升。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文学社团在诗词诵读中的引领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史讲述与经典重读中,培养历史的理解与同情能力,并能超越历史叙述洞见文学作品的多重内涵与意蕴。在教学中关注当下文学创作,使文学课堂与现实“接地”、“及物”,重新发现文学的魅力,丰富个体的生命经验。有意识得梳理与建构文学现象的知识谱系,厘清文学现象的历史脉络、了解文学书写中中国经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魅力数学呼唤魅力课堂,魅力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魅力课堂倡导数学课要有思想的味道、思维的味道和思考的味道;魅力课堂让思考永远在路上,让课堂一直在继续;魅力课堂成就学生的精彩,让精彩成为课堂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6.
黄惠贤 《学子》2012,(7):44-44
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文学教学,借助文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文学是人学,是富于审美品位的精神产品,在语文教学中植入文学的元素,就能很好地摈弃"内容分析式"的解读和机械繁琐的训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精神,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史讲述与经典重读中,培养历史的理解与同情能力,并能超越历史叙述洞见文学作品的多重内涵与意蕴。在教学中关注当下文学创作,使文学课堂与现实"接地"、"及物",重新发现文学的魅力,丰富个体的生命经验。有意识得梳理与建构文学现象的知识谱系,厘清文学现象的历史脉络、了解文学书写中中国经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诗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其蕴含着深刻的文学意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文学魅力进行更好的体会和感悟,促使学生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对于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本文就分析和思考了如何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相比其他文学体裁,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现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