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聋人邮协俞海燕先生转来了李少华先生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战胜死神、战胜病魔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对集邮事业执著的爱,读来感人至深。为此,本刊全文转发此信,让少华的精神永远激励邮友们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第5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集邮展览将在上海举行。在此之前,我阅读了李少华先生的《平等·参与·共享——方寸世界里的残疾人》一书,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教益。  相似文献   

3.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10,(12):31-34
近读李近朱先生邮文《"方寸探微"记》(《集邮》090942)大有启发,他从自己的音乐专题邮票入手"探微"收获颇丰,我何不也可游走在自己的"电影专题"中进行一番探索呢?梅兰芳的电影印迹1962年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显然是一套中国文化题材、名人题材或京剧题材邮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5.
浙江残疾集邮家李少华先生于7月29日在珠海因工作意外而被严重烧伤住院治疗。李少华曾多次到上海参加集邮活动,1991年陪同孙传哲在上海举办"孙传哲邮票设计艺术作品展览",应上海市邮协邀请,作了《集邮给残疾人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的演讲;2001年又随"四达杯"报告团在上海作了《方寸灿烂,撑  相似文献   

6.
强人李少华     
林衡夫 《集邮博览》2009,(11):41-41
牡丹吐艳、芳香四溢的2009年4月12日,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古都洛阳举行。我非常熟悉的李少华先生不负残疾邮友的期望,挑起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重担。李少华两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奇迹,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他对"集邮"的牵挂。他装着假肢,在坎坷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广州邮友林海光先生寄赠笔者一本由作者谢伟编著的《方寸读城——寻找邮票中的广州》。打开扉页,书的简介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立刻认真拜读起来,读到精彩之处,不禁拍案叫好,感想连连,执笔记录。最后整理偶得此读后感,愿与更多邮友分享交流。《方寸读城——寻找邮票中的广州》全书共分为前言介绍,以及内文的"大城小记"、"钩沉掌故"、"探微求真"三章内  相似文献   

8.
冯赐杭 《集邮博览》2013,(11):46-46
在浙江诸暨一一西施故里、竹子之乡,有位邮友石裕堂,是一位手绘封爱好者。多年前,我在“鼓吹”手绘封那段时间,他曾赠寄过一枚《妈祖》手绘封给我,我将其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1,(1):4-4
时间在前进,世纪在更迭。读朋友们,我们携手并肩,踏入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蛇年到来之际,《中国集邮》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满怀着敬意和喜悦,向各位邮友道一声“新年好!”愿各位邮友蛇年大吉,心想事成,集邮丰收。  相似文献   

10.
郑钢 《上海集邮》2004,(1):20-21
我把自己原来的展集《水与人类》作了全新的改编,以《喝水》为题参加2003年重庆全国邮展。展前,有好心人为我捏把汗,认为在节骨眼上这样做有点得不偿失;获镀金奖后,关心我的邮友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收藏外国邮票,特别是我们的邻邦朝鲜的邮票,我还在吉林延边一位邮友的帮助下学习了朝文。为了更好地了解朝鲜邮票,我购买了《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3.
近得邮友为我复印的吴荣先先生大作《乐美琮与纽约版二元中心倒印珍邮》全文。阅读后感到吴先生采访乐美琮,听他亲口所述曾获到郑晴初让他一个四方连,两个单枚。这可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奇闻,但是中间与事实不符的甚多。  相似文献   

14.
赵善长(1903-1989)江苏常州人,名国元,笔名善长,著名集邮家,甲戌邮票会创始人。今年7月22日是他诞辰百年纪念日,谨以此文表示缅怀。 1934年5月,赵善长与郑汝纯、阎东魁等在郑州创建甲戌邮票会,发行《甲戌邮刊》,博得邮人响应,纷纷加入。中华邮票会会长周今觉携全体董事加入,以示提倡。甲戌邮票会迅速发展、壮大,举办邮展,广交邮友,正当踌躇满志,意欲再展宏图之际,"七七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起了!  相似文献   

15.
在第25届北京桃花节暨第10届世界名花展在北京植物园举办前夕,2013年3月16日《桃花》邮票首发日,邮友制作一套12枚桃花“极限封”。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8年第9期刊登了《我和你一家人》的专题,内容为残疾人邮品及残疾人集邮。杂志刊出后,其中作者张跃武先生致信编辑部,表达感激之情;在杭州的一次邮展中,活动将此期杂志赠送给了邮集作者;残疾邮友对内容及封面赞不绝口;而专题中的邮集作者李少华更是有感而发,写了下文。这让我们编辑部非常感动。关注、关心残疾人,应该是社会性、民本化的,对于《集邮博览》来说,也是她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梅子 《集邮博览》2010,(12):6-6
2010年10月22日,《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尤溪县分别举行。首发两地还分别举办了主题邮展等系列活动,吸引福建各地集邮爱好者聚首朱子故里,共享文化盛事。同日下午,由《集邮博览》杂志社和福建省集邮公司、省集邮协会共同主办的"博览方寸美,欢聚会员家"《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座谈会也分别在两地举办。又一次邮刊、邮协与邮友的家庭聚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候,我忽然收到《老区邮声》试刊号。该刊主编是王坤,这位邮友我不认识,从地址看是四川省巴中市水宁镇斯连小学。也许他是小学校的教职工吧。试刊词很短,但很有气势。摘录如下:“巴中,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上一期的《上海集邮》里,曾介绍了美国邮友柯林斯邮集中的两个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行的供联合国军战俘使用的邮简。今天再看看他邮集中美国战俘寄给家人的另外几个实寄封吧,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虎胆英名百兽王,啸撼天下鬼怪忙。 腾身一跃方寸上,邮友欢喜无忧伤。 虎虎有威子孙多,你抢我夺来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