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撷珍     
南宋佚名绘人物团扇,湖南图书馆藏,绢本,设色,1980年经著名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鉴定为南宋佚名画。画作虽无题款印鉴,但用笔设色均见功力,画风兼工带写,树木、亭台近工笔,人物形象颇写意。画中苍松参天,回廊环绕。几树白花,分布于近中远数处,或满树尽现,或掩映廊间,或数枝斜出,布局经营,繁复多变,尺幅之间,可见构图之巧。  相似文献   

2.
《宋史全文》或称《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作者不明,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部编年体贯通北南两宋的史书。由于它的北宋部分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高宗、孝宗部分与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光宗、宁宗部分则与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和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而南宋理宗部分与佚名《宋季三朝政要》及《宋史·理宗本纪》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到小书摊上翻翻杂志或报纸的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署名“佚名”的文章,有些时尚类、生活类、励志类杂志竟然一期杂志上有四五篇署名“佚名”的文章。在前几年里,我对“佚名”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写作能力真是了得,就跟批量生产一样。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佚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正确的读法应当是道名或隐名。  相似文献   

6.
孙建清 《今传媒》2007,(2):32-32
如果你到小书摊上翻翻杂志或报纸的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署名"佚名"的文章,有些时尚类、生活类、励志类杂志竟然一期杂志上有四五篇署名"佚名"的文章.在前几年里,我对"佚名"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写作能力真是了得,就跟批量生产一样.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佚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正确的读法应当是遗名或隐名.  相似文献   

7.
花鸟画     
<正>此幅作品逸格雅致,设色淡雅,疏密变化自如,生动自然,体现出作者的精湛技艺。此画现收藏于云南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8.
<正>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凤凰集团藏过云楼宋版《锦绣万花谷》,刊刻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孝宗时人编纂,是南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分类摘录南宋时还存世的各种古籍,其中不少是早已亡佚的宋以前的古籍。清代学者阮元称赞日:"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该书现存40册,八十卷,分为前、后集,品相完整,印制精美,内容完整,是难得一见的宋本珍品。  相似文献   

9.
欣赏书画大师董寿平的画作,从哲学角度思考其书画艺术,感悟有三:布局、用墨、设色,阴阳对立统一于画;笔墨意境相生相辅;写字作画时,有我无我法自然.  相似文献   

10.
《山西档案》2012,(4):2
萧照(公元12世纪)〔南宋〕字东生,吭蝠(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尤长异松怪石,所作苍浪古野,"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李唐。作品《秋山红树图》笔墨简单潇洒,是另一种风格。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辨》评说:"近世画手绝无,南渡尚有赵千里、萧照、李唐、李迪、李安忠、栗起、吴泽数手,今名画工绝无,写形状略无精神。士夫以此为贱者之事,皆不屑  相似文献   

11.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4):F0003-F0003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南宋邓椿撰,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记铺刻印的宋版书《画继》一部。卷首钤有“天录继鉴”等白文方印。说明此书原为清宫所藏。  相似文献   

12.
改琦,字伯蕴,号香白,又号攻芗,一作七香,别号玉壶外史.生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卒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是清代著名回族画家.善画人物,尤工仕女,亦画花卉、兰竹,落墨洁净,设色妍雅,在清代画坛上,堪称一派.  相似文献   

13.
宋初的"黄家富贵"和"徐家野逸"形成了宋代工笔画的成型期;"熙宁变法"以后工笔画的题材和技法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期;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使得工笔花鸟画在与现实的互动中走向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某些报刊常出现"辛华"、"任民"、"综合"、"佚名"等这样的"署名"作者,这样署名有时是在暗示该报刊现发表的稿件均是由编辑摘取、组合其他报刊而成的一篇或一组新稿件,"佚名"则常指代不知道(或不愿意刊登)作者的名字--这已经成为当今部分报刊违规转载稿件的常态.  相似文献   

15.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系苏轼为阎立本《职贡图》题诗中的一句,反映出"职贡图"这一绘画母题所表现的外国来朝之丰富景象。昆仑堂美术馆藏有一套佚名《职贡图册》,共十帧,所画内容为职贡诸夷人物及即将进献的奴婢、牛马、虎豹、香料、皮草等方物。每帧画背面附有书题,列述职贡国地理位置、风俗与产物。据杨新、薛永年先生鉴定,此图册为晚明人所作。本文对托名柯九思的书题和伪印以及图册创作年代作了进一步的考鉴。在研读时发现此图册中画与书题颇难对应,通过查考文献资料与图画对比,就其中五帧图画所对应的国家作了辨正,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宋的皇城建筑布局相较于北宋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宫城格局上的变化对于南宋的办公文书通进产生了巨大影响。南宋统治者或通过建立私密的皇城建筑,或通过格局变化使宫城独立起来,以此掌控整个朝政。  相似文献   

17.
一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历来以为是唐初阎立本所绘。徐邦达先生主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画中李世民乘坐着‘步辇’,由四宫女抬行。无款,传为阎画。本幅上有宋初章友直(伯益)用小篆书写的那段故事情节,并录唐李道誌、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二行。"这段说明可说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首先,其断定此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美学崇尚含蓄,讲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清朝的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南宋的山水画,几叶闲舟、一角虬枝,留出大片的空白,表现了山长水阔、悠渺辽远的意境,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审  相似文献   

19.
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近思录》是南宋时期朱熹、吕祖谦类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语录而成。作为理学入门基础读物的《近思录》,它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经典地位。对其注解者宋元明清各朝皆有,注家甚多,形式多样,是儒道经典之外的其他著述难以媲美的。自南宋至清乾隆时期,在《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