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文莉 《天津教育》2020,(1):187-188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采取下一步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言的良好的机会。学生要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发言的过程中要克服胆怯心理,针对问题要逻辑思维清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自己心中必须明了,不能含糊其词。学生的发言要有新意,能够引起其他同学讨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有针对性地发言,课堂才能活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布白”,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当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嘹亮,但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仍司空见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空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布白”,让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前提的,而自由支配时间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较重要的因素,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下,制定课堂规则不以教室的安静为前提,而以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机会为前提;不以教师为主体,而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主要应通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学生通过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就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教师执行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相似文献   

4.
简约的音乐课堂是通往高效课堂的一条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简而精,单而丰”,把丰富的内容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教师应用最简单的方式、语言等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去思考。我们常说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这里的“导”,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做到“四有”,即有生成、有梯度、有体验、有评价。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课堂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往往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到了初中三年级,愿意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就己经不多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渐加大,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过多地回答问题会耽误时间,因此要求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明显减少。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学生的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失去了天真的率性,情绪逐渐变得敏感起来,虽然内心想表现自己,但又有些害羞。三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有所加重,“学困生”人数增加,影响了正常的课堂交流活动。四是课堂上教师不正确的心境,导致教师把提问变成拷问、责罚学生的手段。在这种施教方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回答问题不好或错误时,自己会有一种。负罪感”,因此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战战兢兢,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畅所欲言。五是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学生回答困难;或者是提出问题的时机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回答;或者是问题不够具体、不够明确,学生无从回答。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便会出现诸如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等现象;如果过于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又会出现诸如课堂自由散漫、学生“无组织”等状态。互动课堂的提出是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课堂教学问题而生发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变“教学主导”或“学习主体”的两极走向的单向主体性为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即主体间性,还课堂以高效、鲜活的本色,使课堂中的师生交互行为得以强化、多样而生动起来,从而促进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深度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围绕“学导”两个方向展开规划和组织,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也确保教师“导”得准确恰当,让“学导课堂”建设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研学行动,可以创造出一些学习起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导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服务身份,体现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师对此需要有明确认知,在科学组织中,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8.
要构建和谐校园,首先需要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就要有积极的评价体系,教师适时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互评、自评,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因为只有课堂的和谐,学生身心才会健康,学生的身心健康了,校园就会和谐,社会就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习惯:在上课提问时,会先随意提问某一个学生,在得不到正确答案的情况下,会再随意提问几个学生,而答案仍不令教师满意,最后教师就会让其“得意门生”来最后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是教师会相当满意,并接着会与该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其他的学生却不能参与其中。从表面上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互动性好,实际上,从接受教育对话权利均等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都与谁对话?调动了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思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62):10-12
在教学课堂上,随时都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很多时候学生并不会按照假定的方向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处理这些状况,并能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或者教学案例,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相反地,可能还会增加教学影响力,增加教学效果,让意外事件为教学服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发生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就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都代表着学生自己的思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比如一次文不对题的发言、一次错误的思考、一个偏颇的角度等,这些都是学生经常会发生的错误,而面对这些课堂上时刻发生的错误要怎么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式,比如教师对于一些意外情况要及时纠正,让学生体验提问、发言的乐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有效的引导下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文章通过对课堂错误的转化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巧妙地将教学问题转变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正在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学生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14.
课堂互动机会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过程资源,学生课堂互动机会获得情况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公平目标的实现。基于课堂场域内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实践,从师生主体间关系的视角审视学生课堂互动机会的获得过程,对于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受教育系统功能、教学话语体系以及师生角色差异等因素限定,课堂互动机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学生课堂互动机会获得过程主要呈现出结构导向的“教师分配”与能动导向的“学生争取”两种进路,这两种进路指向不同但又彼此关联。为助力学生高质量参与课堂互动,教育者应在教学实践中维护学生平等权利,优化学生互动体验,创设良性互动场域,积极追寻教育过程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23):145-146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状态,就必须尽量为学生创造主动活动的机会。采取适应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等,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英语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就要打破40分钟的课堂概念,教师不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就一篇课文而言,要进行拓展阅读,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个方面的作用。教师要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研究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宋薇 《天津教育》2008,(7):47-47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更加有效,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以自身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成功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赵丰平 《湖北教育》2011,(12):10-1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真正高效,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小打小闹的点缀,甚至会沦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教学就永远走不出“时间+汗水”“拼命+玩命”的泥淖。学生脖子上长着教师脑袋的传统课堂,是忽略学生个性差异的课堂,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要给学生大胆发言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为此,课堂呼唤教学对话。本课题研究紧扣课堂教学主渠道,以课堂案例研究为载体,积极进行教学对话,精心设计教学对话方式,优化教学对话过程,从而寻找提高教学对话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把这种关系处理得当,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友好合作,这样才会真正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