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长青  李鑫  逯建 《科研管理》2018,39(3):59-68
本文将出口学习效应拓展到绿色生产率领域,研究出口学习对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出口对企业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以及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出口对企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该影响在不同分位点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线性特征;同时,出口学习影响企业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具有门槛特征,随着企业融资约束门槛值的降低,出口对绿色生产率效应基本呈现先增后减的库兹涅茨倒“U”型结构。本文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可以提升企业的绿色生产率水平,出口学习效应存在;企业出口对其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2015年工业机器人数据、海关数据库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出211个地级市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考察城市工业智能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的提高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这一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及行业差异性,而且工业智能化提升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主要表现为一般贸易;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途径主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力错配及扭曲。本文的政策含义为要加快城市的工业智能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以提升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可靠手段。本文基于系统构建的智能化体系框架,测度了2010-2019年区域智能化水平,并将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纳入智能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机理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在不同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下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区域智能化水平整体偏低,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且地区差异显著。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抑制了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并突破“临界值”,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正向推动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即智能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呈现U型关系。研究回答了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利用科技人力资源实现智能化、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为现有研究提供系统性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字创新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新动能。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创新水平,并提出数字创新如何通过影响战略柔性进而作用于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并通过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正向影响企业智能化转型程度。同时,考察环境复杂性对数字创新与企业智能化转型关系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发现企业所处环境复杂性越高,数字创新对智能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环境-创新-战略”三轮驱动下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黑箱”,也为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熵值法对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分析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下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另外,进一步设定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当以命令控制型和费用型环境规制作为门槛,随着其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程度提升。当以投资型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并跨过门槛时,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降低。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与环境规制的类型密切相关,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需要与严格且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了智能化发展是否促进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证方面检验了颠覆性创新在智能化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颠覆性创新水平,是新时代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发展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更明显;最后,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立足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客观趋势和创新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综合考虑地区异质性,从政府支持视角构建产业智能化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地区的政府支持作用下产业智能化对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地区创新质量的影响受到了政府支持水平的异质门槛效应;较低政府支持水平下,产业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随着政府支持水平的升高并突破“临界值”,产业智能化开始显著推动创新质量的提升,即产业智能化与创新质量呈U型关系。此外,区域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政府支持处于高水平状态,产业智能化是提升创新质量的显著动力,但需要警惕政府资源分配不均,对创新投入不足的负向效应,并以此来保证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中国36个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差异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并超过临界点后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科技人力资源发挥正向促进效应。以期明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同行业环境规制程度的差异性与适应性,为探析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提供实践性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政府引导基金容错机制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方法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发现:容错机制实施当年促进了引导基金投资早期、早期科技型初创企业,政策实施次年抑制了引导基金投向早期、早期科技型企业。机制研究表明,容错机制实施当年提高了引导基金的风险承担水平和使用效率,但在次年降低了引导基金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对使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机构降低了政策的作用,有限合伙制基金会提升政策实施当年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容错机制实施当年提高了本省引导基金对外省早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同时增加了引导基金对风险投资活跃地区早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次年容错机制抑制了引导基金对风险投资活跃地区早期初创企业的投资。结论表明容错机制产生了“昙花一现”的激励作用。因此,政策有效落地需要各地对容错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保障政策执行与政策意图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工业4.0,即互联网+物联网一体化的这一大环境为背景,具体分析工业4.0给中小服装企业带来的影响。技术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加大企业生存的比重;然而,面对转型抉择的时候,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阐述了如何合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捷,减少人工成本,将传统生产转变为智能化生产,收获成功果实。  相似文献   

12.
对应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选取Kaplan-Meier生存与危险函数、Cox生存分析模型验证融资约束影响研发企业生存概率假说:中国研发企业通过缓解内源、外源融资约束,有助于提升自身生存概率。Weibull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1)不同规模企业均能通过缓解内源融资约束提高生存概率,但只有大中规模企业能够通过增强外源融资能力延长生存寿命;(2)融资能力对研发企业生存概率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因此,融资能力越强的中国研发企业生存概率越高,本文结论为延长中国研发企业生存寿命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波  孙白朋 《现代情报》2019,39(11):30-37
[目的/意义] 为降低企业信息泄露的危害,解决信息泄露风险管理问题,进而构建基于风险生命周期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制模型,为企业处理信息泄露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运用文献研读和理论推演的方法,系统讨论风险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反竞争情报流和反竞争情报工作过程,构建基于风险生命周期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制模型。[结果/结论] 在风险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反竞争情报能够为信息泄露风险管理提供情报支撑,并有效提高信息泄露风险管理效率,本研究也为未来构建面向企业风险管理知识服务模型与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视角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现行研发投入财政补助规定分析发现,财政补助在激励企业增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会增大企业财务风险,财政补助门槛会造成企业研发投入集中分布在略高于门槛比例要求的水平上.运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显示,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与研发投入比例和财政补助比例显著正相关,销售收入为5 000万元~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例集中分布在4%~5%,销售收入大于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例集中分布于3%~4%,研发投入比例略低于门槛要求的企业明显偏少.建议有关财政补助认定标准中引入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管控指标,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促进企业管控财务风险;适当降低财政补助企业研发投入门槛要求,弱化企业为博取财政补助而采取过度冒险、增大研发投入行为.  相似文献   

15.
彭本红  鲁倩 《科学学研究》2018,36(1):183-192
利用多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探讨了平台型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风险的内在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了风险因素的9个主范畴,3个风险核心范畴,以及2个风险发生后果,构成了平台型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风险成因。实证研究表明,商业环境风险、平台战略风险、管理风险这三个风险对平台创新活动影响巨大,显著影响了平台型企业客户流失以及经营绩效。商业环境风险是平台创新面临的外部风险,与平台战略风险和管理风险呈显著正向关系,战略风险会增加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三大风险与客户流失呈正比,与平台经营绩效呈反比。本研究拓展了传统的管理要素模型,揭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模型测算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绿色创新绩效,从在线化、定制化、智能化和服务化4个维度刻画工业互联网,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工业互联网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吸收能力考察其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偏低,且行业异质性特征明显;工业互联网对绿色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对工业互联网的在线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对定制化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负向调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制造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升财务困境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避免其摘帽后再次陷入财务困境已成为实现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7—2021年我国成功撤销特别处理处罚(即“摘帽”)的ST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生存分析法中最广泛使用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困境企业摘帽后持续性创新能否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并分析生产经营效率、企业财务风险和商业化绩效的内在机制效应和过度负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摘帽后有40.7%的企业再次陷入财务困境,困境企业的发展质量堪忧。摘帽后持续性创新能显著降低再次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有助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2)机制分析发现,持续性创新并未降低困境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商业化绩效。(3)过度负债负向调节持续性创新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高负债抑制持续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持续性创新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为ST上市公司真正摆脱财务困境开展持续性创新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孟凡生  赵刚 《科研管理》2019,40(4):74-82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基于创新柔性理论,系统分析了创新柔性、技术创新和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模型,深入研究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制。通过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及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在创新柔性与技术创新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政策环境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 ~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VES生产函数构建动态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与门槛面板估计方法对其进行估计,以此来分析FDI对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影响及其适度性.研究发现,FDI对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为负,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转换特征;中国房地产业FDI在量上已经跨越门槛值,负向效应逐步凸显,但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