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文献学     
文献,文献学,近年来谈之者日众,专著丛出,但观其名实,并不一致。“文献”一词由来已久,但现代所称文献与古代已有很大不同,宋代朱熹注《论语》时认为“文,典藉也,献,贤也。”近年来,做为“国家标准”颁发的《文献著录总则》中对文献的解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与某些同志的解释是一致的,如严怡民在《情报学概论》中就认为:”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称为固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但是与此相反,有权威性的辞典《辞海》中释“文献”则为:“专指有  相似文献   

2.
陆永林 《视听纵横》2003,24(6):11-12
《现代汉语词典》对“评论”的解释是“批评或议论”,也指“批评或议论的章”。显然,评论发端于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体它源于古代的论说,议论。在我国历史上从先秦诸子的论说到唐宋元明清的散体议论,都是我们的先人表达意见,辨别是非,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张睿 《中国广播》2007,(10):35-37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某一活动场景局部的专稿形式。而“质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是指人对某种物质的真实感受,二是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通俗地说,所谓的质感,指的就是一个东西的材质与它外观上的美学设计,及其整体的精致度。那什么是广播特写的“质感”?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档案信息传播中媒介运用的三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是“直接为接收者传递或运载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构件,档案信息要向受众传播,必然要运用到媒介。目前,档案部门运用的媒介可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包括档案原件和印刷媒介)、声像媒介(照片、广播和电视)和新媒介(互联网、手机等),这四类媒介各有其信息传播的特点,档案部门只有遵循媒介运用的三...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的出现实际上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的“虚拟”传递和数字化存取是网络环境重要的技术特征。“虚拟”传递即指信息脱离其所依附的物质载体在网络上任意流动,而数字化存取技术则实现了信息的即存即取。因此,充分运用通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虚拟档案室(馆),积极开展档案虚拟化管理,无疑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一种有效补充。虚拟档案馆的基本特征文件网络化归档 根据传统的理论,“归档”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一般标志,但在网络环境下,“归档”则被赋予新的含义,文件一旦产生,档案室即可通过网络对文件进行“归档”——…  相似文献   

6.
《论语·八佾》记孔子之语,有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众所周知,这是“文献”一词的最早的出处.宋儒朱熹《四书集注》云:“文,典籍也;献,贤也.”这是关于“文献”最初词义的最为经典的解释.如果将孔子话语中的“礼”理解为文化的象征或者代表,那么,“文献”显然是文化传承所赖以不坠的重要依据.这里的“文”主要是指文化传承所依靠的物质载体,“献”主要是指文化传承所依赖的人才条件.  相似文献   

7.
档案信息内容的传达必须依靠档案信息符号,而档案信息符号又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才能形成凝聚档案信息的实体,人类文明的传递实质上是各类档案信息内容的传递,因此档案载体扮演了传递人类文明的物质承担者,无论是古代的甲骨文,还是今天的数字文本,均是如此。研究档案保护思想,必然围绕档案载体展开;档案载体的进化,又左右着档案保护思想的历史转变。现今的档案载体更加复杂,进化的趋势多变,我们所尊崇的档案保护思想是否也必然随之发生变革呢?笔者本文正是试图以载体进化为背景,来阐述档案保护思想的变迁,并呼吁现代档案保护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档案法规中没有明确使用“私人档案”和“个人档案”《,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里只有“个人所有的档案”这一说法,其解释为:个人所有的档案是指私营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私人事务活动(包括非职务研究和创作)中形成的和通过合法继承、赠送,或一个家庭(不多于三代人)或一个家族(不少于四代人)的全体成员,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私人档案。借鉴国际上普遍认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及现有众多观点,我们认为私人档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私人档案狭义上可理解为个人形成或合法获得的档案;广义上则是指个人、家庭(家族)及私营机构形成或合法获得…  相似文献   

9.
《北京档案》去年第五期发表的陈晓武题为《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兼论企业档案发展舵向》的文章,在谈到的第一个“舵向”—“信息传递的媒介”中提出,“企业档案资料信息中心应成为传递企业各类使之有益的信息之主体,这也是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企业档案机构能成为企业信息传递之主体吗?作为一名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有义务探讨之。  相似文献   

10.
韩晓华 《档案天地》2011,(10):46-47
档案的载体是档案信息借以记录与存在的物体,是存贮、传递档案信息的工具。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以青铜器、简牍、金石、缣帛等为载体的档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纸张、胶片等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档案记载媒介;时至今日,电子档案愈发普及。档案载体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科技的进步,也促使我们不断研究学习对各种类型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了“档案寿命观”的内涵 ,指出档案寿命取决于档案载体的寿命这一论点同样适用于电子档案 ;对电子档案的寿命进行了解释 ,提出并阐释了档案信息的直接载体与间接载体两个概念 ;对《如何界定档案的寿命》一文中的有关论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王杰 《档案管理》2012,(4):34-36
档案界对"档案工作"这一概念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名词解释,档案工作就是"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1]另一种是大部分《档案管理学》教材的解释,将档案工作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说,档案工作是指国家档案事业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它的内容包括:机关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等.从狭义上说,它是指档案室、档案馆的业务工作(或称专业工作),即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它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统计、编辑与研究、利用服务等八项工作".[2]不管如何表述,这些解释都是从档案工作的内容方面按实物管理和事业管理进行划分的.这种解释在计划经济时代,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下还说得过去,用这种理论指导档案工作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论数字文献的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是由实体形态的献载体和记录于载体之上的献信息内容两个部分组成。即一份献应该是载体和信息的统一体。所谓“寿命”,它是一个时间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保存的年限,比喻使用的期限或存在的期限”。那么献寿命可以理解为献能够使用的期限,即献的有效使用期。  相似文献   

14.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将纸质等载体的档案实体物质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存贮和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流,并与电子形态的档案信息一起经过转换处理,最终建设档案数据库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和网络化两部分。其中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基础和原动力.而网络化是数字化建设的辅助工具和加速器。  相似文献   

15.
“编辑”这个词,按古代的解释,“编”指古时用以穿联竹筒的皮条或绳子,“辑”与“集”同。“编辑”联用就是收集整理的意思。如果按这个解释,那末我国做编辑工作的人很早就有了。《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文学史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也系由孔子删定。这些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16.
“金书铁券”是古代遗留至今、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属独一无二的特殊载体的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何谓“金书铁券”,不妨先从“书”说起。所谓“书”,一是指“在铁的质料上刻字过程”,近似今天的“书写”;二是指“金书铁券整体文字内容”。所谓“金”,一是指“涂在字体上的黄金粉末”;二是指所有字体涂完后,“铁券通体金光辉煌”。所谓“铁”,是指“载体的质料”。所谓“券”,《辞海》释义:“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此正符合金书铁券的特征与作用)。”如将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何谓简牍档案?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简”是经过修治的细竹条,细木条称作“札”;较宽的木板,也包括竹板,称作“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简,从竹,间声”;“牍.书版也,从片”,片就是剖开的木。《辞源》中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日牍,书于竹版日简。”《词海》解释说:“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竹质简牍材料,史籍多载;以木制简,北方地区较普遍,不管竹质还是木质,据出土实物看,  相似文献   

18.
档案的载体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档案的载体与形态,是从物质的角度研究档案载体与形态的演变过程。这对于探索档案的起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一、档案的载体档案的载体,是档案信息借以记录与存在的物体。档案载体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1、档案的多载体。从人类开始将某种文字符号记录在某一物体上,以图记忆与保存行为发生的那个时候开始,档案就已经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一、档案商品属性分析彭明发等在《关于档案产业意识的思考》中提出:“所谓档案产业,就是以满足社会档案或档案对社会的某种需求,通过对档案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过程,向社会提供一种特殊的‘产品’和满足档案生存发展的物质需求,劳动与档案有关的系列生产要素的过程。”该文将档案产业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在档案收集、加工过程中将人们社会实践的智慧与思想信息进行集成,并进行有效的保存和传播行为过程;二是指围绕档案这一客观物质的保管、保护、信息开发等环节提供物质保障的系列服务业。档案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是否具…  相似文献   

20.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今年七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云南省档案局《关于实施档案工作“八项工程”加快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意见》。“八项工程”的实施使档案事业的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从机关到企业、从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