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九八七年以来,国家教委师范司先后在福建、湖南、江苏召开会议,分别研究了“加速中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中师建设”的问题。这三次会议,对我省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促进很大。省教委把师范教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研究和部署改善中师办学条件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师范教育,象抓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一样抓中师建设。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省中师办学条件,确保校舍改造的质量,加速实现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我们采取了四条  相似文献   

2.
贞丰县“八五”期间多渠道筹资办学张明海贵州省贞丰县“八五”期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五年来成绩斐然。贞丰县位于黔西南州的北盘江畔,全县30万人口。1994年地方财政收入1661.5万元...  相似文献   

3.
一、危房及危房改造问题天祝县有21个乡镇的65所学校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危房,共有43546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22.9%。其中必须立即封闭拆除的D级危房有35607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18.8%。2001年多渠道筹资排除了11440平方米危房,列入二期“义教工程”计划排除15946平方米,其余1616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需经费800万元。我县大部分学校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投入少、建设标准低、加之高寒阴湿、年久失修,这是形成危房的主要原因。1996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世行贷款“贫三”项目和“…  相似文献   

4.
一、危房及危房改造问题。天祝县有21个乡镇的65所学校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危房,共有43546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22.9%。其中必须立即封闭拆除的D级危房有35607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18.8%。2001年多渠道筹资排除了11440平方米危房,列入二期“义教工程”计划排除15946平方米,其余1616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需经费800万元。  相似文献   

5.
连州市龙坪镇是一个有2.1万人口的石灰岩山区镇。多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始终抱定“治贫先治愚”的清醒认识,把改善办学条件,办好教育这件政府的分内事抓紧抓好。1990年以来,镇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狠抓校舍设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全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学校。 该镇有小学13所,中学1所,在1990年以前,办学条件都较差。1990年起该镇逐年加大校舍建设投入,从财力、物力上给予优先支持。在顺利实现中小学全面“改危”和“普九”的目标后,继续抓好“改薄”工程和教师的“安居”工程。仅 1993到1998年…  相似文献   

6.
师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办学条件之一。教育目标、任务确定之后,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便成为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极大努力,先后投入2.5亿元用于农村校舍改造,实现了“六配套”,投入3.8亿元用于城镇校舍改造,实现了“五达标”,“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目标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为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任务就日益迫切起来。1994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永顺县教育局统一了认识 ,加大教育投入 ,使全县整体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目前校舍危房率已由1997年的4 8 %下降到1 05 % ,全县基本完成“百所合格校”建设规划 ,在去年全省灾后重建“百校工程”中 ,该局荣获“优秀项目单位”。据统计 ,为改善办学条件 ,仅去年一年该县就投入建校资金1600多万元 ,启动校舍建设项目114个 ,校舍修建面积达4 5万平方米。其中 ,总投入600多万元的县一中科技楼、学生宿舍、电教中心、运动场四大工程基本完工 ,投入210多万元的石堤镇中学整体搬迁工程已全面启动。全县60 %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容”战略的确立,容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打响两张牌(旅游牌、侨牌),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国民生产总值实现跨越式发展,财政税收稳步增长,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95年以来,全县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16864.89万元,投入扩建和新建校舍资金10986.5万元,新建校舍24.509万平方米,建成了224幢教学楼和宿舍楼。同时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县直和城区学校已基本普及计算机教学,电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校园校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校舍建设的回顾、中关校园校舍建设的比较以及我国高校扩招前后办学条件的分析,对我国高校校园校舍建设进行了讨论,提出:高校必须要有优秀教师,这是第一位的;但没有必要的办学条件也不行,这一点也不能忽视.面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曾经成为一些高校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样一个事实,必要的校园和校舍建设是无法避免的.建议高校的"大师"和"大楼"应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海南农垦局调整充实了我校领导班子。上任初期,我们面临重重困难。教学质量低,办学条件差。学校用电、用水、用煤都要靠相邻单位施舍,校舍陈旧,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骨干教师纷纷要求调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的“硬环境”。为此,我们制定了第一个六年发展规划:校园校舍建设初具规模,教学设施基本完善,教职工生活条件基本改善,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基本达到办学的要求,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改善办学条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经费严重不足。校园校舍建设需要钱,更新教学设备需要钱,改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我省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一大批工程项日的实施,使我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夯实了全省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大块。这三大块教育都有大面积、规范办学的任务。“穷国办大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教育所处的基本国情。在办学方面,国家拿不出更多的投资。尽管近些年来,各地通过多渠道筹资,发动群众集资,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依靠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改善办学条件,使长期困扰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缓解,全省城乡中小学校舍建设出现了新的面貌,昔日数十万间破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落实南京建设教育名城战略,加快实现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我区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为抓手,切实增加投入,锐意改革创新,严格规范管理,努力实现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一、加大投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加快校舍建设步伐,抓紧添置仪器设备。2008  相似文献   

15.
莫让教学设备“睡觉”河北省保定市教委施玉纯在"两基"达标评估验收中,我们看到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少见了,过去教学仪器和图书匮乏甚至几乎是空白的学校,借达标的东风,多渠道筹资,购买了仪器,添置了图书,为提...  相似文献   

16.
洞口县再掀“改危”热潮日前,洞口县委、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对全县446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全县范围内再度掀起了一个党政高度重教、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近年来,洞口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共投入建设资金近1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6.85...  相似文献   

17.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普九”的基础,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在“普九”中着力抓改善办学条件,强调改造危房,兴建校舍,这是对的。但决不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也是重要的办学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校舍建设的难度更大,因为教师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一段时间,我们曾强调抓学校管理,这是毫无疑义的。须知,管理是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普九”也不例外,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主要靠教师。没有一支德才兼备、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普九”将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8.
记者在去年12月16日中卫县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会上获悉,自1995年中卫县依法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县委、政府下大力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全县“普九”进程不断加快。1995-1996年度,筹资807万元对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新建、翻建校舍21475平方米,使全县校舍砖瓦化比率由1994年的68%上升到75%;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99.8%,12至14周岁少年初中入学率达98%,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5.7%,17周岁人口中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93.395。为确保全县1998年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9.
“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建设完成后,江苏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广大农村中小学在校园、校舍和部分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能够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由于历史原因,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87年的20年间,校园基本没有建设,校园、校舍被占,校舍长期失修,设施老化,隐患不断,办学条件相当艰难。教职工住房欠帐太多。198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