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记者问:纪大海同志,您主编的《中国教育热点难点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第一集已正式出版,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您谈谈你们为什么要下大力研究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答:首先感谢您对我的采访。《教育研究》在教育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一份公认的学术理论刊物。为些,我感到荣幸!  相似文献   

2.
延春 《家教指南》2004,(11):11-14
关于奖励:不能不奖,也不能时时处处、小功微绩都奖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许多家长都坚信“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对孩子是有益的,所以不少家长竟把奖励作为惟一的教育手段。有一位家长,孩子一上学,他就和孩子约定:单科考100分奖10元,期末考年级第一奖100元。孩子渐渐长大,奖励数额也不断提高。但后来他发现,这种奖励对孩子越来越不起作用了。于是,他感到困惑:难道“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不对吗?柴洁心答(以下简称答):首先肯定,这条教育原则是对的,只是这位家长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走入了奖励孩子的误区。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  相似文献   

3.
母亲节前一天,一个网友在QQ上问我,怎样为母亲过节。我答,母亲从不过这个节。她敲来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我苦笑而没有回答。曾经在一个母亲节,我给母亲寄去一张贺卡。暑期回家,发现那张精美的贺卡却躺在厨房地上一堆杂乱的纸中,一个老母鸡正蹲在上面产蛋。母亲淡淡地说:“这些纸能卖好几块钱呢。”那时我想,我是受了城里孩子给  相似文献   

4.
慈母与严父     
我八、九岁时写了生平第一首诗。母亲读了这首小诗,惊喜地说:“巴德儿,这么美的诗真是你写的吗?”无比的自豪却又有些羞答答的,我结结巴巴地说真是我写的。于是母亲对我赞不绝口。瞧,这首诗称得上是天才之作。我喜不自禁。“父亲什么时候回来?”我问。我急不可耐地要向父亲显示我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我拿起电话筒,按回忆键,准备与姥姥进行交谈,却错按了未来键。我大声喊:姥姥,姥姥。”电话里的人说:“我还只有30岁,你怎么叫我姥姥呀?”我一脑子的问号,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范源。”电话那头的人说。我更糊涂了,又问:“你的名字怎么和我一样呀?”电话那头的范源说:“你现在是不是在使用超时空穿梭电话?”是啊!”电话里的范源说:“我这里是2023年,也就是说我是20年后的你呀!”于是,我们便聊了起来。我问她:你现在干哪行呢?”记者。”记者可是我最崇拜的职业喔!”我又问她:“20年后,我会呆在哪个城市?”记者吗,当然到处去采访,我现…  相似文献   

6.
安东尼娜·阿芙娜纳西耶芙娜是莫斯科第301托儿所的所长,她从事幼教工作已经有四十年了。不久前,《莫斯科新闻》报记者采访了她。下面是安东尼娜·阿芙纳西耶芙娜就托儿所教育工作问题答记者问。问:您认为在哪里对幼儿教育更有效,在家里还是在托儿所? 答:我认为最好是把家庭教育同托儿所教育结合起来。托儿所教育有它的长处,在那里大人的全部时间与精力都属于孩子们。而在家里,母亲常常忙于家务,当孩子渴望与母亲玩捉迷藏  相似文献   

7.
开心巧克力     
长到几岁朋友的女儿5岁了。一天,我问她:“你想长到几岁?”小女孩闪动着大[睛,扳着手指头数到了十,说“:十岁。”我想小孩一定是不知十上面是几,就逗她说:“为什么就长到十岁?是不是十往上不会数了?”谁知回答却是:“当然不是!再长大我就显得太矮了。”母子的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那个蚯蚓孩子就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谁吧。”学生自语道:“那……  相似文献   

8.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 “等—下”,她答. 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和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她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做得多了点.  相似文献   

9.
上个月,女大学生阿莉娅·萨布尔晚上7点钟去参加数学期末考试,教室里已经空无一人。规定的考试时间是下午5点至7点半。阿莉娅15分钟就答完了题。母亲问她:“15分钟?你检查了吗?”她回答:“放心吧,妈妈,一切都好。”阿莉娅得了高分。老师在评语中留言:“也许所有的期末考试,你都可以晚点到。”再过几个月,13岁的阿莉娅就要从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毕业了。她8个月时开始认字,2岁就能读书,5岁完成小学学业,10岁进入大学学习。大学一年级时,哈罗德·梅特卡夫教授教她物理。这位教授说:“我当时持怀疑态度。她是个那么小的姑娘。但上到…  相似文献   

10.
打豆豆     
记者到南极去采访企鹅,问第一个企鹅“你们每天都做什么?”答“吃饭,睡觉,打豆豆”,又问第二个企鹅,回答“吃饭,睡觉,打豆豆”,一连问了99只企鹅都是这样回答。问到第100只,她说“吃饭睡觉”,记者觉得很奇怪,又问“你怎么不打豆豆呀?”那只企鹅气呼呼地说“我就是豆豆!”打豆豆  相似文献   

11.
小糖10岁了。她的父母是探险家,去过很多地方。这一回,他们去了一个有名的沙漠。几个月后,母亲回来了,父亲却没有回来。纯真的小糖好奇地问母亲:“妈妈,爸爸呢?”母亲不说话,泪水迷糊了她的视线。她很和蔼地朝她笑了笑,说:“你的父亲遗失在沙漠中了!”小糖又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母亲摇摇头,摸着她童稚的小脸,说:“不知道。”10岁的小糖继续追问道:“他不是和妈妈一起去的吗?”母亲故意装作困了,睡着了。但眼睛闭上的一瞬间,泪掉了下来。小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爸爸找回来。母亲再也没有去探险了,开始本本份份地工作和赚钱。“妈妈,…  相似文献   

12.
问什么     
现在学校里一般都有课间餐。因此,孩子放学一回来,母亲就拉着孩子问这问那,问的中心离不开一个“吃”字。“今天吃的什么?”“吃多少啊?”“饱了没有?”孩子充满稚气地一一作答。而有的母亲却常常是另一种问法:“今天老师提的什么问题?”“你答对了吗?”等等。同样是“问”,都体现出父母的体贴和爱心,但问的不  相似文献   

13.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4.
一天晚上,我和三岁的女儿在床上玩游戏,玩着玩着她突然问我:“爸爸,我们幼儿园怎么没有男阿姨?”这个问题可把我给难住了,半天没答上来。女儿不罢休,一个劲地缠住我问。我想了想,问她:“女阿姨不好吗?”“女阿姨不会练武术,也不会翻跟斗。”女儿答道。幼儿园没有男阿姨,这可不是新问题,看来  相似文献   

15.
幽默     
醉汉两个醉汉走在铁轨上,一个抱怨:“这楼梯怎么没个完。”另一个哼了一声说:“它的扶手还这么低。”嫁不嫁小丽:妈妈,小强今天要我嫁给她!妈妈漫不经心地问:他有固定的工作吗?小丽想了想说:他是我们班上负责擦黑板的!离婚律师问一已婚男人:你的性生活美满吗?答曰:很美满啊!律师:那你为何要和你太太离婚?男:我的性生活干我太太啥事啊!难题夏天的晚上,热,全家围在桌子边吃晚饭,爷爷和爸爸都赤着上身,爷爷很胖,有乳,三岁小姑娘惊讶地问:爷爷,你为什么不带胸罩?”母亲的理由母亲劝女儿嫁给一位富有的老人,女儿激动地叫嚷道:“我才不和那个人结…  相似文献   

16.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  相似文献   

17.
这个题目,是我在偶然遇到一件事后想到的。有一天,我乘坐公共汽车,身边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儿猛然问她的母亲:“妈妈,你给我买票了吗?”年轻的母亲俯下身,温柔  相似文献   

18.
学慧 《江西教育》2003,(21):13-14
龚仁彬女,1955年7月出生,江西省特级教师。九江市小学语文协会理事,武宁新宁三小特高级教师。她创立的“读写合一整体教学法”,以人为本,教学中读写既有分工又有结合,以阅读推动作文,以作文促进阅读,两者相辅相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记者(以下简称记):龚老师,听说您上课很有一套,凭眼神、手势也能上课,是吗?龚仁彬(以下简称龚):有一次,我因声带息肉做了手术,医生要我禁声一个月。一个星期后,我回班级探望,刚走到教室门口,学生们欢呼雀跃,异口同声地喊着:“龚老师好!”“龚老师您病好了吗?”再看黑板上,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不少…  相似文献   

19.
空姐的智慧     
机长要聊天,而空姐却只想看她的杂志。机长说:“我们玩个游戏吧。”空姐嗤之以鼻。机长又说:“这游戏是这么玩的,我问你一问题,你不会答,你就给我5美元。然后你问我一问题,我不会答,我就给你5美元。”空姐又嗤之以鼻。机长觉得很没趣,于是加大筹码:“这样吧,你不会答,你给我5美元;我不会答,我给你100美元。”空姐放下杂志,盯着机长看了5秒钟,然后说:“你问吧。”机长问:“747的巡航速度是多少?”空姐想了一下,掏出5美元给机长。然后机长得意地说:“到你问了。”空姐问道:“3个眼睛,6个鼻子,9条腿,还有尾巴的,是什么?”机长想了半天,掏100美…  相似文献   

20.
母亲和考试     
期中考试结束了,那个周末,我回家了。晚上吃饭时,母亲不紧不慢地问:“考得怎么样?”我心中一惊,却用平静的语气说:“还可以。”略停一会又说:“这次英语赶上来了。”英语是我的弱项。母亲的沉默让我暗自赞叹自己拿英语作“挡箭牌”的聪明。“名次怎么样?”母亲刨根问底。我心里又是一紧,每次考试她都很在乎名次,不管我认为自己多么有进步,只要名次没上升就永远都得不到她的赞赏。我支吾着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这其实是假的,哪有学生不在乎自己的名次。只是……唉!十一名和母亲的要求相差太远了)空气中又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母亲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