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 ,如果你能表演一些趣味小实验或让学生做一些物理小游戏 ,则一定会为你的教学增光添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极有好处。下面介绍几种用硬币做的有趣的小实验。1 取硬币实验在一个浅盘子里放上一枚硬币 ,再往盘子里倒半杯水 ,让你的学生从盘子里将硬币取出 ,条件是手不能沾上水。也许你的学生会想出各种将硬币从盘中取出的绝招 ,最后你可以表演一下你的功夫。将一块橡皮泥粘在盘底 ,再将一支生日蜡烛插在橡皮泥上并点燃 ,用一玻璃杯子扣住蜡烛 (见图 1)。蜡烛一会儿熄灭了 ,盘中的水便被吸入…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八册第 1课《大气压力有多大》中 ,“越往高空 ,空气越稀薄 ,大气的压力越小”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4页后 ,增加一个实验 :在小瓶子里装多半瓶红水 ,用插着一根细玻璃管的塞子 ,把瓶口塞紧 ;然后 ,放在铺有几张湿卫生纸的玻璃板 (或瓷盘子 )上 ;再拿一只大敞口瓶 (如集气瓶、罐口瓶、果酱瓶等 )瓶口向下 ,在燃烧的蜡烛上烘一会儿 ,使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跑掉 ;然后 ,用大敞口瓶很快地罩住小瓶子 ,并且严实地压在湿卫生纸上 ,就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口喷红水 ,即小喷泉。实验后 ,…  相似文献   

3.
一、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简法 取一个100毫升的平底烧瓶,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使其预热,将烧瓶对准浓氨水试剂瓶瓶口,收集氨气数秒钟,如图1(甲)所示。然后将瓶口朝下平移开,立刻将已烧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有机化学实验中,苯跟溴的取代反应实验,往往因条件控制不好,反应不能发生或过于剧烈.根据教学实践,如按下面的方法来做,很易成功.用量筒量取10毫升苯(化学纯),用滴管估取1.5毫升溴(优级纯),依次放入干燥的100毫升烧瓶内,充分振荡.此时看不到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不加催化剂,反应不能发生.当向烧瓶内加入1~1.2克还原铁粉(分析纯)后,可从容不迫地(此时反应虽发生,但不剧烈)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将看到烧瓶内液面呈沸腾状,并听到发出“咝、咝”的响声.接着可看到导管口附近出现  相似文献   

5.
氢气和空气混合爆鸣,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甲烷和空气混和爆鸣,以及其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和爆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做氢气和空气混和爆鸣,使用大型号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将所制气体通入倒置的爆鸣筒内(爆鸣筒用铁罐头盒或蜡纸筒代替,在筒底开一小孔作引爆孔,通气体时用手指堵住引爆孔),估计通入爆鸣筒内的氢气已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时,用火柴在引爆孔附近点燃引爆,爆鸣筒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要预先用两塑料瓶(透明或半透明)分别收集满氢气和氯气,然后,将两集气瓶口对口地对着,抽去瓶口间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氢气和氯气充分混和。再任取一瓶混和气体,盖上塑料片,在离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强光照射引爆,塑料片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甲烷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爆鸣,操作方法与上述实验基本相似,都没有专用仪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现行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册),做"简易酸碱灭火器"实验时,教材所用的器材是吸滤瓶、小试管、细线、软胶塞等。吸滤瓶内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和少量发泡物质,小试管内装有浓盐酸(或硫酸);吸滤瓶和小试管之间用一条细线相连,瓶口用软胶塞塞住;细线拉住小试管以防浓盐酸(或硫酸)与小试管外  相似文献   

7.
二、吹水比赛 (一)《水花飞溅》在碗内或盘子里,注入一定量的清水,放置在桌子或凳子上。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碗内或盘子里的水全部吹出(吹法不限,人与碗、盘的距离不限),即为优胜者。 (二)《细水长流》将同样数量的清水,注入粗细、大小适中的塑料软管或橡胶皮管内。管的一端是开着的,另一端是封闭的,但有一小孔(注入清水时用手将小孔堵住),比赛开始时不再堵住小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管内的水全部从小孔里吹出,即为优胜者。  相似文献   

8.
按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第99页图5—7的装置,来进行演示时,实验时间长,仪器多(用真空罩和电动抽气机),并且宜在实验室内进行.我们所用的方法,简单易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在250毫升的平底烧瓶内装入热水,使水面接近瓶口.然后用胶塞塞 住,将30毫升(或50毫升)的医用针筒的针头插入瓶内,抽出瓶中的空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便可看到热水沸腾起来,这说明外部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就降低.反之若再将抽去的气体重新压入,则可  相似文献   

9.
花十几元钱,就可以制作一个新颖别致、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纵波演示器。现将所需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塑料可乐空瓶(直径90mm),将它们裁接(用透明胶布粘合)成如图1中的滚筒,两个瓶口正好作为两端的轴套套在12W日光灯管上,可绕日光灯管自由转动,滚筒的长度与日光灯管的玻璃管长相等。灯管两端的插座安装在木箱的两端内壁,镇流器安装在木箱内靠后  相似文献   

10.
一、自制简易磁针 缝衣针一根,壹分硬币一枚,碗一个。在碗中充多半碗水,将硬币轻轻地放在水面上。将缝衣针的针尖、针鼻分别在磁铁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它轻轻地放到硬币上,就成为简易磁针,见图1。此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12.
容量瓶简称量瓶,它是细颈、梨形、薄壁的平底玻玻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颈部有刻线,如图1所示.容量瓶是量入式仪器,器壁上用“Ⅰ_n”来表示.即保证在指定温度下,当瓶内凹液面与刻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就是其上所  相似文献   

13.
实验装置 用500ml圆锥烧瓶,装入400ml约95℃的热水,(或装冷水加热)。用穿有一根外径约4mm玻璃管的软橡皮塞将烧瓶口塞紧。再用长约300mm的医用软胶管将插入烧瓶的玻璃管和100ml的注射器联接,将烧  相似文献   

14.
纸立硬币     
徐杰 《阅读》2023,(70):10-11
<正>让硬币“固执”地停在纸片的边缘,你做得到吗?实验材料纸片、硬币、筷子。实验步骤1.取一张纸片,对折后立在桌面上。2.将硬币平放在纸片夹角处。3.手握纸片的两端,缓慢往外拉,使夹角变大。4.当夹角为180°时,硬币还能稳稳地停留在纸片边缘。  相似文献   

15.
无线输电     
白梓辰 《阅读》2023,(ZD):34-35
<正>实验材料:剪刀、透明胶带、小灯泡、灯座、漆包铜线圈(注意不能用裸铜线)、小瓶子、家用电磁炉。实验步骤:1.将漆包铜线绕着圆形瓶子均匀密集地缠10圈,线圈两端分别留出5cm用来接灯泡。2.用胶带将线圈外侧粘好,以防线圈散开。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硬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普通文具夹子一只、一元硬币三枚(其中两枚用双面胶粘在一起)、火柴、直尺等。  相似文献   

17.
课外小实验是自然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提高和发展。它结合课堂教学 ,但不重复课堂教学而高于课堂教学 ,突破了课堂教学和教材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笔者现将学生课外小实验后记中拣拾一个 ,以飨同行。一个下午 ,我在四年级自然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小实验。兴趣小组组长在自制的天平一端放着 1只充满压缩空气的瓶子 ,瓶塞上的开关关着 ,瓶口上套着一个瘪气球 ,天平的另一端放着 3块橡皮、2把小刀和 1支钢笔 ,使天平平…  相似文献   

18.
鸡蛋自动进瓶又出瓶实验的另一种方法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允义鸡蛋自动进瓶的实验,常见方法是:先把蘸有酒精的棉团(或纸片)点燃,迅速投入广口瓶内,给瓶内空气加热。然后,把剥皮的熟鸡蛋及时堵在瓶口。少时,由于瓶内空气变冷,外部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鸡...  相似文献   

19.
取一干燥无色透明具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用胶头滴管或移液管向瓶内加入无色的浓硫酸5~10毫升(尽量不让瓶内壁的上部分沾有酸液),试剂瓶无明显变化,向瓶内加入黄豆大小的食盐晶体3~5粒,盖上瓶塞,可见瓶内有气体生成。片刻后,打开瓶塞,瓶口立即“热气腾腾”,冒出浓浓白雾,现象奇异。这是由于浓硫酸与氯化钠晶体反应,生成了氯化氢和硫酸氢钠。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酸雾,而形成了热气腾腾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胀冷缩的道理,用麻绳将瓶子摩擦发热后放在冷水里一浸,就整齐地断开。于是可制成玻璃杯、水槽、量筒、漏斗、钟罩等各种教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