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今时代条件之下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中心—边缘"全球化空间结构致使全球问题纷繁复杂,全球空间非正义问题成为当代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为视角看待和处理当前空间非正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多琳·马西等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范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视域下的一种新的空间正义的全球化架构,这一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促进全球空间正义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亨利.列菲伏尔、爱德华.索亚、大卫.哈维等人认为,以往的社会批判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只强调时间、历史的作用而泯灭了地理、空间的社会批判功能。为了保持社会批判理论的锋芒,必须用空间重构其本体论、辩证法和历史观,把辩证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与空间想象是戴维·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框架中的核心范畴。在哈维那里,这两个范畴与西方的知识谱系、政治经济学、现代大都市和美学这四个维度密切相关。从学理上阐明这四个维度,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哈维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缩影,如不加以解决,必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空间正义理论引发了近年来社会学科领域的热烈讨论。其特点是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相关理论。以河南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为引,将空间正义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有机结合,从优化系统排序、多维度规范和提升效率等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失衡的问题,有利于探讨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揭示了空间在现代权力规训中的关键位置,认为权力的空间化是现代社会规训并操控人的基本策略和方式,知识话语与权力运作正是通过空间的组织安排得以具体操作和实施。空间背后藏匿着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理论规训等社会历史身影,与知识、权力有内在的隐密关系。空间理论试图通过日常生活空间的改变,建构理想社会,成为政治抵抗和解放政治学的场域,最终目标是在发掘异质性空间过程中寻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开启人类新的解放议程。  相似文献   

6.
人类新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当代中国城市化浪潮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这迫切需要人们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思想作为理论武器来观照这个时代。因此,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建构空间的生产这个概念成为时代的呼唤,尤其是从生产方式这个角度来界定空间生产成为空间崛起时代一切空间理论的轴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列斐伏尔、哈维等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空间研究开启了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以空间思维审视社会的辩证批判视角成为空间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的三个重点议题出发,梳理其空间研究的逻辑与脉络,一是对空间生产性的重点揭示,二是对空间社会性和历史建构性的强调,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展开对资本主义空间逻辑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05-110
多琳·马西的空间理论创新之处在于重视性别关系在社会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用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待空间。她驳斥了"A/非A"的二元结构观点,揭开了性别压迫问题的面纱;指出性别空间建构在政治权力、经济分工以及文化意识上存在的女性自身诉求意愿及方式、不平衡就业地理结构、父权制下性别关系模式等方面的缺失,主张重塑现有性别空间。中国性别空间建构与其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和现实问题,研究马西的性别空间理论可以服务于我国性别空间的建构与重塑。中国在性别空间建构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当代性别的空间建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波  裴根  郑晶晶 《文教资料》2005,4(26):137-139
本文立足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变化了的现实,从国家的阶级基础、统治方式、国家职能以及危机形式等方面追踪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历史嬗变,力图阐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发展抑或修正。  相似文献   

10.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是当代关于空间问题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提出一种独特的社会空间理论,被认为是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反叛、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空间化尝试。然而,作为一位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绝不仅仅只是要得到一种关于空间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12.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其强烈的批判性直指西方对东方的知识霸权。它揭露了西方知识霸权的生产机制,解构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分析范畴———"妇女",质疑西方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揭示出帝国主义和父权制是相互勾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把西方女权主义惟一关注的"性别压迫"拓展到"性别、族群、阶级压迫"的三维空间,凸现出性别压迫与其他形式压迫的相互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空间的场域下,边缘压迫会致使"卑贱意识"与"贱民"产生,其症结在于边缘空间中的种族、民族、性别、群体及其文化价值无法获得应有的承认。从福柯开始,到多元文化主义,再到后现代激进地理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差异性空间的方式来贯彻"为承认而斗争"的战斗口号,以期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空间格局来实现对同一性霸权的替代。但以差异政治凸现出的承认叙事,其缺陷在于不仅忽略了形成边缘压迫的物质基础与历史过程,而且也回避了个体行动的建构性责任,从而抽掉了为承认而斗争的真实基础,最终造成了一种价值与现实之间的错位。针对由此而造成的边缘革命困境,西方左派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但都陷入了革命主体的"空场"和行动的"裂隙"之中。我们的立场在于,回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从根本上扬弃西方意义上的边缘决定论,将边缘空间的承认话语转变为一种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历史实践,从而将对同一性霸权的斗争体现为一种现实的生动。  相似文献   

15.
从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内生逻辑出发,考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关系,不难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时空张力:其时间张力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同一历史轨迹,两者相伴相随、相互促进;其空间张力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二者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儒家德治理念形成了中国道德至善的优秀文化,但儒家德治是在西周君主天命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延伸的,君主依托"天命"而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从而决定了"德"的走向,形成了古代"有权即有德"的政治与社会局面。君主拥有特权以及导致的不平等,本身是与"德"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7.
BEYOND FEMINIST AESTHETICS: FEMINIST LITERATURE AND SOCIAL CHANGE. By Rita Felski.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222. $13.50.

THE BLACK PUBLIC SPHERE: A PUBLIC CULTURE BOOK. Edited by The Black Public Sphere Collectiv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pp. 350. $17.95.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Edited by Craig Calhoun. Cambridge: MIT Press, 1992; pp. x + 498. $19.95.

LIBERALISM AN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A NEW RHETORIC FOR MODERN DEMOCRACY. By Charles Willar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pp. x + 384. $17.95.

NUMBERED VOICES: HOW OPINION POLLING HAS SHAPED AMERICAN POLITICS. By Susan Herb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pp. xi‐227. $24.95; paper $14.95.

THE PHANTOM PUBLIC SPHERE. Edited by Bruce Robbin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3; pp. xxvi‐310. $21.95.

PUBLIC SPHERE AND EXPERIENCE: TOWARD AN ANALYSIS OF THE BOURGEOIS AND PROLETARIAN PUBLIC SPHERE. By Oskar Negt and Alexander Kluge. Translated by Peter Labanyi, Jamie Owen Daniel, and Assenka Oksiloff.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3; pp. xli‐305. $44.95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核心政治的转变,民生政治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人们却往往把我国的民生政治理论与西方生活政治理论相互混淆。因此,在对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走向成为必然。吉登斯提出的生活政治的命题是在反思现代化及现代性的过程中提出的救治资本主义的政治处方,而民生政治则是对我国社会当下民主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反思,二者虽存同更求异。只有民生政治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走向,以政治民主促进社会民生是我国民生政治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能设立较为齐全的课程体系,其中就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但是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很好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尚未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将对这一问题开展调查,并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协同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e Politics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tics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through both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rincipals and superintendent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format and processes used in principal evaluation often vary from one district to another and that principals and superintendents frequently hol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bout the purposes and usefulness of evaluation. Most principals felt their evaluations were not useful and were unduly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forces beyond their control. Superintendents believed that evaluations were well developed and useful in assessing principal competence. Principals should take an a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valuation processes, while superintendents need to clearly communicate evaluation processes, purposes, an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