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其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使“教科书之形式方备”。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中注意不断创新,领导着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潮流,并长期处于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为其他书局培养了大批教科书出版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母机”。  相似文献   

2.
略论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其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使“教科书之形式方备”。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中注意不断创新,领导着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潮流,并长期处于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为其他书局培养了大批教科书出版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母机”。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04-111
清末新教育运动实施中教科书极其匮乏,清政府成立学部编译图书局等部编机构,拟订编审制规章,同时更鼓励民间及个体共襄其事。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会文学社等一批民营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辑及出版,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从而在教科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推动近代教育发展的同时,促进了近代社会思想启蒙及观念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由于教科书具有销量大、利润高等优势,因此,近代出版机构都把教科书出版作为发行销售的重要利润来源.各方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竞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激烈而无序的博弈趋于白热化.本文以"智猪博弈"、"囚徒困境"等博弈论模型分析了近代中国民营书局的教科书之争,以期为当代出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自编写第一套国文教科书(1903年)以来,至《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实施(1923年),共编写和出版了数十种中小学国文(语)教科书,在近代国文(语)教科书的编写方面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为近代国文(语)教科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上文中的“近代”即指1903年至1923年,与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概念有别。其间经历了“语文”独立设科(1904年)、言文一致的“国语”科的诞生,以及小学、初中、高中《国语(文)课程纲要》的颁行。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文(语)教科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商务印书馆在编写国文(语)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30年代,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出版机构,在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和文化科技读物的同时,致力于摄制和推广教育电影,并通过《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馆办期刊译介、传播电化教育理论和技术,不仅开创了民营出版机构摄制教育电影、推广电化教育的先河,而且为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回顾和梳理早期商务印书馆所开展的教育电影事业,既有助于人们了解电化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婷 《文教资料》2011,(16):96-98
本文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的教科书竞争之详细历史过程,论述了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傅运森主编的《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是民国初期①我国自编的第一套中学欧美史教科书,作为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系列品种之一,在普及世界史知识、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成为民国初期出版的较有影响的一本外国史教科书。一傅运森(1872—1946),字纬平,湖南宁乡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1909年8月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部任编辑。到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科学救国的发展新阶段,由商务印书馆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并于1933年正式嵌入该馆出版的"复兴教科书"自然教科书系列,迅速被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所仿效,一时颇为轰动。周建人作为《自然界》主编和商务印书馆该套教材的编写者,却长期被学界所忽略。在周建人长达23年的商务印书馆编辑生涯中,他编写出版了大量自然教科书,文风轻松风趣,贴近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一扫之前西化、刻板冰冷的自然科学教科书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科学知识的和谐对接。这种融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经验与西方科学知识于一体的编辑风格,是编辑人生经历、对科学自我定位与社会语境的多重耦合,更为新中国中小学自然教科书编写提供了鲜明典范。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从1898年开始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开启了贡献中国现代教科书的第一乐章.他从1903年开始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近 60 年,以稳健进取精神带领商务印书馆在晚清民国教科书竞争中位居第一,成功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系列教科书.张元济亲手为商务印书馆打造了一流的教科书编撰出版队伍,在其强势引领下,民间书坊的现代教科书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共创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令人追慕称羡的黄金20年,为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1.
正中书局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官营的一个出版机构。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正中书局出版了大量教科书,推动了民国时期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正中书局承担了国立编译馆编辑"部定大学用书"的主要出版任务,同时还独立编辑了一套"大学用书",延续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化"运动的历史进程,弥补了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中华书局"大学用书"等教科书的不足,为民国中后期大学教科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杜亚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自然科教科书编辑者。讲求实学、救世济民的理想和对自然科教科书作用的认识,是他编辑自然科教科书的动因。他提出了选择教材的"四要件"思想和应处理好的三对关系,并贯彻和体现在其所编辑的自然科教科书内容中。他编辑教科书的思想与实践发挥了重要的启民智、育新人的历史作用,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回顾其教科书的编撰和出版史,高度重视教科书的研究过程无疑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点。商务印书馆的学者们所经历过的思维过程集中体现在编制首部启蒙国文教科书、顺应国语运动、回应社会教育思潮、寻求教科书编制的理论依据等一系列行为中。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能够得到或者再次印证这样几点启示:教科书研究是要具有前瞻性的;教科书研究的手段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教科书研究是教科书创新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汲取传统语文教学精华,借鉴国外母语教材先进经验,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了语文教科书旧有的编排模式。“人教版”的鲜明特色,是以生活主题组织单元,优化整合教科书各个系统,简化头绪,突出学习重点。“苏教版”的整体编排上以主题合成单元为主,名著推荐与阅读单元和专题单元穿插其间。主题合成单元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单元,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设计。“语文版”在教科书结构和内容编排设计上的新思路,是按照言语技能的不同层次,重新构建语文能力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5.
毕苑 《教育学报》2007,3(1):79-81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中国教育转型的重任;教科书的编审制度与教育行政体制相关联,在近代逐渐走向成熟。教科书的发展折射了近代文化的转移。教科书展示了近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转换历程。教科书承担了近代国族认同和国民塑形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庄俞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编辑。他生于困顿的晚清社会,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倡导和践行新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庄俞提倡培养尚公的新国民,力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办职业教育补习学校以解决民生问题。庄俞对民国教育的更大贡献在于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他将传统国学精华和现代西学知识有机结合,和其他商务名家一起编写出了科学的现代教科书,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文化界的龙头地位,推动了民国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新学制教科书是凝聚海洋文化视域与寄托的教科书盛宴,全新的名称与种类展现出教科书的多样与完备,全新的编撰队伍荟萃学术精英,全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展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自信与创新运动。教科书围绕儿童及其生活展开,凸显教育之人性意义;教科书设计问题并且引导探究,积极建构智能之发展;教科书尝试多样类型及编制,满足各种教学之需求。于是,从1903年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的教科书的出现到1922年新学制教科书编撰出版,经历黄金二十年,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成型。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全社会寄希望于教育,教育寄希望于全新的教科书,个人、书坊、官方编撰的教科书,均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自觉意识。教科书在进化论的引领下,崇尚"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性启蒙,呼唤"审美"改造人生的感性启蒙。教科书启蒙功利主义在积极构建"现代人"存在的合法性,在渗透着市民社会的开放视野中,坚守着价值无空场的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