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的学段衔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语文教育一直缺乏必要的观照和贯通,主要表现为语文课程目标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性和相关性不好、语文教师教学的前瞻性和后顾性不清、语文考试评价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不够、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和适应性不明等几个方面。为了改变各学段语文教育各自为政的弊端,需从课标制定、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考试评价、学生特点分析等方面加以改进,在突出学段特色的同时,加强各学段的联系与承接,发挥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的要求。一方面,“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在写作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构建“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是落实“课标”要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学第二学段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是由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课标”精神和对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要求,新世纪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  相似文献   

4.
小学和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通称为1—9年级,其中7—9年级是传统所谓的初中阶段。这九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机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整体性,贯穿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应该说,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是系统而科学的,充分注意到了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与衔接。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小学(1 ̄6年级)与初中(7 ̄9年级)之间有较大的跳跃,阶段性明显,而整体性、连贯性相对减弱,在过渡与衔接上(主要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断层现象,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现象与问题一、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1.学习习惯上与初中学生要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不合理,上课专注力不够持久,容易分心走神等。2.学习方法上对初中学习的不适应。例如,听课不太善于抓住重点、领会要点,不会作笔记,作札记,勾画批注课文,不善于利用课文的注解、相关的工具书解决学...  相似文献   

5.
<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共同的任务。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准备期,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适应期。本文所说的“幼小衔接期的识字”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这一阶段的识字要求可以概括为:有愿望、读准音、识其形、知大意。一、幼小衔接期识字的意义进入小学,学生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活。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又是中学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小学与初中使用同一个"课标",衔接起来比较方便。而初中与高中使用的完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课标",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衔接,从而造成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相当长的时间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使得高中老师时常埋怨初中老师。那作为初中老师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呢?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首先,衔接是指事物之间的连接,不会在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7.
一、领悟课标,紧扣考钢 各地州市中考语文大纲(或“考试说明”)的制定都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来制定,所以语文复习首先要知晓《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如第四学段(7—9年级),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到六年级特别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不再提及综合性学习,而是参照2011年版课标“综合性学习”领域的部分条目,新增了一些内容,在学段要求中提出了“梳理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一、题解 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谈一谈每一段的教学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9个年级、4个学段,小学、中学不再泾渭分明,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中小学语文又在呼唤“主体教育”,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成两大主体在教学过程有效互动,并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性、个性化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依“标”托“本”,定准航向导读课目标的制定,要紧紧依“标”托“本”。在这里,“标”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既指“小学语文教材”,又指作品本身。定准航向,就要依托“标”与“本”,实行“三看”原则。(一)看课程标准,明学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各个学段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具体学习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童话阅读为例,在“学习内容”中,从第一学段的“学习讲述”到第二学段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体现了层级要求。依据总目标及具体要求,导读目标制定才不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而语文学科有助于提升学生识文断字、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在新《课标》的理念之下,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探究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感·知·用”习作训练的对象和策略,旨在提升第二学段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4.
黄中南 《广西教育》2010,(10):44-44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两位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的要求,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分头备课,形成了“同课异构”的课堂形式,然后集中在横县云表镇中心学校分别在不同班级上课。从课堂效果看,两节课对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提出无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通过分析比较课标中不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我们不难  相似文献   

16.
<正>一、每篇课文都批注教师认真做批注,是备好课的前提。每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我都要先浏览这个年级的上下两册教材,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此学段的教学目标,也会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中的“编写说明”,领悟此年级教材编写思路和教学重难点。一篇课文,如果我没有做好批注,就不敢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17.
一、题解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  相似文献   

18.
教师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审视当前小学语文备课的现状,笔者认为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浅谈几点浅见: 一、吃透课标精神 语文新课标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的罗盘,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王小艳 《知识文库》2022,(22):193-195
<正>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工作重点,为确保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可以更好地适应语文课程学习,教师应当注重课程衔接培养策略,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年级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课程衔接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本文重点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差异和联系、教学衔接的意义、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教了一轮;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我教了近两轮。我认为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小学有不同的特点。如何使小学毕业生一踏入中学就步入正轨,这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教师应注意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善于巧妙地铺路搭桥,把学生平稳地带进中学学习轨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同题。那应当怎样衔接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