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艳艳 《教育》2013,(12):40-4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进而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四基"之一。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当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呢?笔者有三方面的思考。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丰富基本活动经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尽管有些文章从不同侧面给予了回答,但都没有切中要害,只在问题表面转圈.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度"与"悟"才是数学教与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阐释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数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上究竟应怎样把握好度?作者围绕五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叙述,即扶放有度、开合有度、动静有度、进退有度、学练有度.在把握度的基础上,引导儿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的"再创造"过程。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动手操作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5.
袁红敏 《小学生》2012,(11):22-22
我们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怎样得到培养与提高?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为提高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掌握知识和获取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因此,在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数  相似文献   

6.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往往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还能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地接近、发现和体现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谈新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教师要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引导学生会用"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呢?一、运用前后知识"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向的还是从横向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知识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勾股定理的教学,教师通常是按照教科书安排的内容进行设计.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感到为难的是:怎样引导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怎样让学生在证明思路上比较"自然地"想到定理证明的方法?事实上,勾股定理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浓厚的数学文化价值.重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现与证明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极为有益.本文介绍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0.
居莉萍 《学子》2013,(10):43
初中数学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设置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时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有的学生讲过的题型会做的,而当问题背景发生一点变化就会手忙脚乱。怎样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隐藏着"丰富内涵"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索猜  相似文献   

11.
图形的展开和折叠是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借鉴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经验,增强学生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入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够结合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字之端。"思维永远是从产生疑惑开始的,质疑是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怎样培养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呢?  相似文献   

14.
"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加余数"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然而,对于此"约定俗成、亘古不变"的结论,教师教学时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自由探究呢?为了体现教学的价值,教师应该注重从具体的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直抵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使用青岛版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下面结合两个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一、案例描述“游水帘洞”是鲁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山”的第三个信息窗,其教学目标是学习10…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聋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树立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始于反思,反思始于问题.这就是说,有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何来反思呢?因此,在低年级就应开始对聋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聋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2)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法和问题;(3)培养学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17.
刘琴 《中学文科》2009,(17):23-23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本文就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从原有知识体系的根基上抽出"新芽",在不断的发现中逐渐积累自己的数学知识系统的厚度,深化数学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是教育思想、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的一次深入改革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为祖国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提高中华民族每个公民的素质。那么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数学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劳动智慧的结晶。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和未知的 ,因此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设疑就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发现问题 ,探究新知识 ,使学生智力素质得到提高。如教学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