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世纪 ,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 ,即“居延汉简”。其外形及内容 ,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子今 《历史档案》2005,(4):111-116,121
汉代西北边地简牍的出土,为研究当时边塞社会生活和军事行政管理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的学者已经明确指出,其中有些文书具有档案的性质。有学者对简牍文书分类,指出其中有“案卷”。荷兰汉学家鲁惟一的论文《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被译为《汉代行政案卷》。有的学者对汉代简牍分类,提出“案录类”的命题。有的学者则明称之为“档案”。陈梦家曾经指出,通过对居延汉简的整理编缀,“可以掌握较整齐的档案卷宗,更好的用以研究历史”。林剑鸣说,简牍文书中,“档案”是重要的一类。  相似文献   

3.
据许同莘《公牍学史》卷二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东观余论,记宣和中陕西发地得木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行遣皆章草书,然断续不缀。”进入近代,汉简出土量大增。1930年4月,原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城烽遂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黑城附近)掘莸汉代木简一万多枚,绝大部分是当时边塞地区的官府文书,其记事年代起自汉武帝太初三年,  相似文献   

4.
曹沛 《兰台世界》2011,(9):15-16
本文从汉代档案文献整理、汉代文献中记载的档案文献、居延汉简档案文献出土及汉石经档案文献公布论述了汉代档案文献编纂规模、内容及作用,指出汉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有利于强化统治,对今天的档案编纂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代档案文献整理、汉代文献中记载的档案文献、居延汉简档案文献出土及汉石经档案文献公布论述了汉代档案文献编纂规模、内容及作用,指出汉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有利于强化统治,对今天的档案编纂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居延汉简看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许同莘《公犊学史》卷二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东观余论;记宣和中陕西发地得木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行遣皆章草书,然断续不缀。” 进入近代,汉简出土量大增。1930年4月,原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城烽遂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黑城附近)掘获汉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曾有过四次重要的文书档案发现,即甲骨档案、居延汉简、敦煌遗书和清朝大内档案,长沙吴简的发现完全有资格与前四次相提并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一样,我国的档案事业也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各项活动的进行,产生了数量惊人的文书档案。但是,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古代文书档案遭到了严重的毁弃和流散,尽管如此,随着考古等工作的进展,仍有几批极为丰富的文书档案被发现。据1996年12月《人民日报风光明日报》等报道,长沙文物工作队在长沙发现了数万枚三国吴纪年简犊,著名考古…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风貌之后,有些已失佚不传;有些还遗存于地下,或密藏于洞窟山岩。古代,我国曾有两次文物典籍的发现,即汉代的“孔壁古文”和晋代的“汲冢竹书”,都与文化有极大的关系。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又发现了河南安阳的“殷墟甲骨”、西陲的“汉晋简册”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其中“殷墟甲骨”和“居延汉简”属于“废弃物”,“孔壁古文”是躲藏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  相似文献   

10.
邮传制度是秦汉国家信息和交通管理的重要制度,传食制度是汉代驿置传舍系统对公务人员招待的一种制度,学界多有研究,文章梳理了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悬泉汉简中涉及传食的内容并加以比较,对传食接待等级、传食钱款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赵彦昌: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对于故宫内阁大库档案目前争议不是太大.对于后三大发现目前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甲骨文、简牍以及敦煌遗书是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文书档案工作“五配套”,即在一年一度的文书立卷工作中要求做到:归档文书材料与有关图书资料配套;文书材料与声象材料立卷归档配套;案卷目录、文号目录、全引目录等检索工具配套;收发文件登记制度、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机关档案人员岗位  相似文献   

14.
“文件”、“文书”、“公务文书”、“公文”是文件学(由传统的文书学扩展而来)的基本理论概念,理顺这四个概念的关系对文秘工作,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令人踞的是,档案界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众说纷纭,无有定论,理论认识上的模糊不定,必然造成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混乱,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名词概念时,他人究竟作何理解,全凭该名词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人们头脑中约定俗成的一般印象来确定,如何界定这四个概论2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为,不能再囿于传统的观念认识基础,而应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宽,重新整合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笔者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界定为:文件=文书&;gt;公务文书&;gt;公文。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书副本制度是我国古代文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以此,对档案文书副本的内涵及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功能、作用,以期对于现行公文和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西汉“木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 ,从居延和敦煌两个地区的塞垣线烽燧遗址上出土了数万枚汉简 ,其中相当部分的汉简内容是制书。西汉朝廷不断地向西北烽燧发送制书 ,是为了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如果把汉简制书和唐宋以后的邸报作一对比 ,就会发现 ,二者除了书写材料不一致外 ,在传播的广泛性、内容范围、手写抄传的发行方式等方面都很相似。这些汉简制书实际上就是西汉时期的木简报。有鉴于此 ,似可认为 ,我国古代成制度的官方新闻传播 ,起始时期不应是较晚的唐代 ,而应定位在西汉 ,即推前约 1 30 0年。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受到拜上帝教影响,在文书中多出现宗教语言.太平天国公务文书中对上帝的称谓有多种,对敌方的称谓也显示出宗教特性.尤其是公文中提及的“天堂”、“地狱”和“小天堂”更显宗教痕迹.太平天国公文语言在宗教面纱笼罩下具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8.
“龙学”是一门世界性的显学。但是,文书学、档案学界对此却研究甚少。就学科关系而言.“龙学”与文书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它不仅对文学理论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对各种公文和应用文的文体进行了全面总结。《文心雕龙》对文书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以来,浏阳市人民法院以创建“省特级”档案室为目标,加大了对档案室的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调整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档案鉴定领导小组,成立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编制小组,制定了《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电子公文归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在敦煌遗书卷子中,有不少是当时官府之间往来的公务文书。这些公务文书,不仅反映了唐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而且记载了唐代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和制度,为我们研究唐代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一、唐代各级官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