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主感悟,闪现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丰富的习作素材来源于绚丽多彩的生活,教师应把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到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一、自主感悟,闪现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上学期我继续进行课题“在体验中陕乐作文”的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都明确告诉我们,要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让学生习作中充盈着生活的旋律,流淌着生活的情愫。要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泉,就要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积累、会加工。  相似文献   

6.
一、巧妙诱导,积累奇闻轶事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应多渠道引导,让学生获取生活中的奇闻轶事,丰富他们异彩纷呈的习作园地。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
许多中学生习作时常感到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勉强凑合成篇.也干瘪无味、空洞无物。这是什么原因呢?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困扰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习作者不善于发掘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习作素材不是与生就有的,也不是教师硬塞给他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与自然、与社会、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习作,学生个个提笔忘字,人人眉头紧锁,甚至大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习作的材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走出"无米之炊"的困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多阅读,感悟生活、大自然,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11.
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我们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学生习作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才会具有自然素朴的美感。本文主要谈的是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美感渗透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的习作亮丽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从课标和叶老的话不难看出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能及时有感而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仔细观察。取材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也在启示我们生活其实就是一篇色彩绚烂,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  相似文献   

15.
"灰色"作文即是"凑、抄、套"式的作文,可是,"灰色"作文之风有增无减,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另外,没有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又怎能有真情的流露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陈真广 《小学生》2013,(7):51-51
小学生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  相似文献   

17.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害怕甚至厌恶作文,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源头——占有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生活自然难以下笔。大纲指出:“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现实。”叶老也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呢?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1.观察中关注生活。人类社会万紫千红、异彩纷呈,有写不完的人和事,大千世界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我们深知学生对大自然无比喜爱,顺应儿童的天性,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秋天,孩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文章内容源于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师普遍反映深感最头痛的事就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学生把写作看得很神秘,对写作没有自信心。其实"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可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培养习作能力,增强习作兴趣,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会写,想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一、丰富素材,挖掘资源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体验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